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争大唐-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惨喽,妈的,该咋说才是呢?李贞真有些子急了——尽管李贞学习进度超快,可毕竟才上了两年多的学,那些个经文并不曾全部习过,之所以能说出四书五经的名头,不过是前世留下的一些记忆罢了,那还是网络上看来的一些肤浅玩意儿,真要让李贞详细说出典故,哪有那种可能性,不回答还不成,这儿可是朝堂,一个应对不妥,丢面子是小事,生意做不成也就罢了,若是因此被自家老爷子看轻了,那才叫冤哉枉也!推到李靖头上?呵,没那个可能性,李靖这会儿也正疑惑地瞅着李贞呢。
到了这会儿,李贞的后背都被汗水给打湿了,眼珠子转了好几圈,装出一副沉吟的样子,紧张地思索了好一阵子才开口道:“父皇,诸位大人,关于书之定价是这样的:书之成本与印数、字数关系极大,大体上来说,书的字数越多,成本自然也越高,只是印数却恰好相反:印数越多,成本越低,不过也不是没个限度,就以《论语》一书来说罢,印刷一千本的话,每本的成本是二十文,可若是印一万本的话,每本的成本就降低到了十二文左右,再算上运费、存储费等成本的话,每本定价约为二十二文,若是印制两万本的话,那定价可以降低至二十文……”
李贞的话还没说完,群臣们都哗然了起来,无他,这时节市面上书少不说,还贵得很,一本薄薄的《论语》没个五十、六十文绝对拿不下来,这已经相当于一口大肥猪的价格了,若是此书是出自名家之手,那就更是贵如金珠了,而按李贞所言,这书的价格简直就是贱卖了,在场的重臣大多都是见识多广之人,可还是被李贞的话吓了一大跳,乱哄哄地便议论开了。
一片噪杂声中,左仆射房玄龄站了出来道:“启奏陛下,若是汉王殿下所言属实,此乃惠民之利器也,臣以为理当速行,似此等开启民智、教化民生之事,实乃功在千秋之义举也。”房玄龄是宰相,乃是群臣之首,在朝中威望极高,他这么一表态,其余大臣立刻纷纷进言附和,满大殿立马热闹了起来。
不单群臣们激动,李世民也很是高兴,脸上的笑容格外的可亲,不过身为帝者,李世民并没忘记最重要的事情还没问清楚呢,笑着压了下手,示意众臣安静,看着李贞道:“贞儿,此言当真?”
真的倒是真的,只不过李贞在里头却是打了些埋伏——这个报价比之实际成本其实高了大约百分之三十,当然,若是技术上再加以改进或是厂子的规模再行扩大些,那成本还能降得更低一些。
虚高的这一块原本是留作讨价还价的余地用的,可眼瞅着大家伙那副喜出望外的样子,李贞自然是毫不客气地将这块利润暗杠了下来,一见李世民发问,李贞紧赶着答道:“回父皇的话,儿臣实不敢虚言哄骗父皇。”
“嗯。”李世民赞许地点了点头,紧接着问道:“朕问你,这书该怎个印法?”
厄,老爷子这问题未免太大了些,还真是不好答。李贞心思动得飞快,略一沉吟道:“儿臣以为此印书之事事关朝局,自当稳妥为上,所有付印之书皆由礼部审核,以确保无谬误之处,而后由儿臣名下之印刷厂承印,并报户部备案以明成本,至于发行问题可分两类:一是朝廷按成本价采购,统一分发各地官府,为劝学之用,二是由儿臣名下产业在各地设立书局,按报备户部之定价发行书刊,两道并行当可起互补之作用。”
这时节并无书商、书局的存在,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管理这些个书刊发行的事儿,可听着李贞说得挺有道理的,一起子重臣们倒也各自点头嘉许不已,就连李世民也颇为赞赏李贞所说的两道并行之策,可还没等李世民说出准奏的话儿,那一头魏征又开了口:“汉王殿下,您还没回答老臣的第一个问题,这所谓的四书五经究竟出自何典?”
晕,这魏老头还真是认死理,您老咋就不能装回糊涂呢?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李贞好不容易才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开来,可不曾想魏征却又将话题绕了回来,顿时气急,可当着自家老爷子和众臣的面,李贞哪有胆子发作,不但不敢发作,还得恭敬地答话,那滋味就别提多难受了。
妈的,拼了!李贞暗自咬了下牙,沉稳地说道:“回魏大人的话,《论语》、《孟子》皆圣贤之微言大义,发人深省,实为治世之名言,至于《大学》、《中庸》二文,皆出自西汉大儒戴德和其侄戴圣所编之《礼记》,前者为初学入德之门,实乃安邦定国之大学问;后者明载修身养性之道理,中庸之德至矣,而其义微矣,以戒惧谨独,明执中之道;以中和,明体用之一贯;以位育,明仁诚之极功,是故,君子达着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二文虽非出自圣人亲笔,然大义所在,实承圣人之道耳。小王以为精研此二文当可得圣人之道之精髓,故此将此二文单独提出,以为四书之二,小王愚昧,还请魏大人赐教。”
在场众臣都是饱学之士,就连李世民的儒学造诣也是极高,九经自然都是通晓的,可却从未专门研究过《大学》与《中庸》二文,此时听李贞如此一说,众人细细思量之下,都各有所悟,不少人不由地叫起了好来,便是魏征也频频点头不已。
“好,汉王殿下读书读得通透,斯言大善矣!”站在众臣之首的房玄龄轻轻地鼓了下掌,站了出来道:“陛下,老臣以为汉王殿下之言甚合圣人之道,发人深省,可谓经典。”
“陛下,微臣以为房公所言甚是,汉王殿下天资过人,实为朝廷之大幸,微臣读书多年,还不及汉王殿下之能,实在惭愧。”兵部尚书侯君集也出列附和道。
厄,老侯这是夸咱还是想害咱?妈的,啥子朝廷之大幸,狗屁!妈的,这话听起来就有猫腻,该死的,这回风头出大了,要坏菜!李贞一听侯君集的话,立刻明白老侯同志这分明是在捧杀自己,虽不明白侯君集为何要这么做,可心中却暗自警惕了起来。
果不其然,原本正高兴着的李世民脸色一阵变幻之后,一双眼锐利如刀地盯着李贞道:“小儿之见耳,圣人大义岂是尔区区孩童可以言述的,还不退下。”
妈的,狗日的老侯,老子跟你没完!李贞心头大恨,可这会儿老爷子已经发了话,李贞哪有胆子硬扛,无奈之下,只能恭敬地跪下磕了个头道:“是,儿臣告退!”李世民也无甚特别的表示,只是脸色平淡地挥了下手,示意李贞退将出去。
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妈的,还真是如此,靠,老子傻了吗,好端端地提啥子四书五经的,简直是吃饱了撑着的!妈的,这个老侯究竟是哪方面的人物,咱又没得罪过他,为何定要与咱过不去,唉,这回惨了,鸡飞蛋打不说,闹不好还得吃排头,郁闷!李贞想死的心都有了,一回到敏安宫,也不管其他人怎么看,溜进自个儿的房间,一头栽倒在床上,恨恨地想着心思儿,可左思右想都找不出个补救的办法,心里头那股子怨气憋得难受之极。
“殿下,快,快起来,圣旨到了!”正当李贞胡思乱想之际,刘德全急急忙忙地冲了进来,焦急地嚷道。
我靠,来得好快啊!妈的,咱的小**看来是保不住了!李贞一阵子烦心,可也不敢不出迎,随手接过边上宫女递过来的毛巾,将就着擦了把脸,急匆匆地跑出了房间……   
第二十四章风渐起
“圣天子有诏曰:汉王李贞公忠体国,勤勉纯仁,赏玉如意一柄、帛三匹、绢两匹、绸缎……着李贞提调印刷事务,协调各部有司,务求尽善……赦《论语》、《孟子》、《尚书》各两千册先行付印,限八月十五前完工,钦此!”
啥?不是打板子而是给糖吃,厄,老爷子这唱的是哪出戏来着?晕,两千册,这么点数量能做个甚?还不够长安本地的用量呢,搞什么飞机!李贞跪在地上,越听越是糊涂了——按说老爷子打赏是好事儿,可奇怪的是那点儿印数加起来的价值竟然还不到老爷子所给赏钱的一半,饶是李贞心思灵巧,也不明白老爷子这是要干啥,圣旨都宣完了,李贞还直愣愣地跪在那儿,连谢恩都忘了。
“汉王殿下,殿下。”前来宣旨的内侍监高尧眼瞅着李贞没个动静,忙小声地提醒了两句,总算是将李贞从遐思中惊醒了过来。
“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贞紧赶着磕头谢恩,双手接过高尧手中捧着的圣旨,笑呵呵地一招手,将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刘德全召到身边,低声地道:“有劳高公公了,刘公公回头拿本王的手谕到“燕记商号”将新制出的成套家具送到高公公处,让高公公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