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老夫人可识此玉佩?”李月问道。
那老夫人把李月的半块玉佩放在桌上,又哆嗦着从怀中拿出另一块玉佩,把两个玉佩拼在一起,李月上前细看,只见李月那半块写着'一生'两个字,老夫人那半块写着'相伴'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一生相伴',李月又把两块玉佩翻过来,果然是一只完整的鹿。
到此,李月就完全确定了郭子仪就是长虚的第五代曾孙,他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夫人,想到外表比她还年青的长虚,不禁感慨万分,他长叹一声对三人说道:“我不知道该怎样对你们说,先从头说起吧!”说完就把长虚告诉他的那个故事原原本本告诉了三人,听完后老夫人和郭子琏二人也万分感慨,惟独郭子仪铁青着脸,李月知道他有心结未解,便对郭子仪说道:“这是他一生的痛,他的余生都在悔恨此事,虽然他有不可原谅之处,但将军以为这世间真的没有人比他的罪孽更深了吗?”
郭子仪闻言叹了一口气,他也五十多岁了,人间的不幸他不知道见过多少?薄情无义的人他也见过无数,自己的曾祖虽然给曾祖母带来了一生的孤独,但这只是造化弄人,算不得他的无情寡义,况且他也听说曾祖母最后也得了正果。想到这里郭子仪怒气稍敛,他问李月:“请问小友是从哪里得来这块玉佩?你和我曾祖又有和关系?”李月迟疑了一下反问郭子仪道:“请问郭将军见过最高寿的人,寿有几何?非我不肯直言,有些事实在难以让人理解。”
“我曾在西北见过一回鹘老人,一百三十余岁。”
最后李月无法,只得从实相告:“令曾祖已得道,现在尚在人间。”
“啊!”郭子仪兄弟一起哗然,“我们曾祖还在世上?这怎么可能?”
“是的!这玉佩就是他给我的,他是我师兄,已经二百余岁了。”
两兄弟颓然坐下,他们确实无法理解,从未听说世上有二百余岁的人,而且居然是自己的曾祖。
这时李月却发现老夫人面色平静,她似乎一点也不吃惊,就象知道此事一样,李月心中一动,难道郭家还有什么隐秘不成?
“令曾祖就在终南山方寸山上修道,他快要飞升了,飞升前,必须要解开这个心结。”李月对郭子仪说道。
“我累了,想去歇息!孩子,我替郭家谢谢你,你既然是他的师弟,也就是我们郭家的人,明天的祭祖请你也参加,好吗?”
李月点点头,郭子琏扶母亲离去,过了一会儿,郭子仪苦笑着对李月说道:“我该怎么称呼你呢?你是我曾曾祖的师弟。”
李月笑笑说道:“郭伯父是我长辈,如此而已!”
“好!我就认了你这个侄儿!”郭子仪紧紧地握住李月的手
第六十八章 恶蛟
第二天,郭家的祭祖仪式正式开始,祭祖在郭府内的郭家祠堂内进行,由于郭家上下有数百人之多,所以进祠堂的只有郭子仪这一辈的族人,但那也有二十几人,其他人则站在祠堂外的空地上叩拜,主持是郭子琏,主祭是郭老夫人,所有的郭家之人都穿一身黑衣,每年都是这样,但今年大家发现了一件怪事,郭老夫人旁边竟站着一名年青人,也是穿一身郭家的黑衣,众人大惑不解,但见郭子仪和郭子琏都无动于衷,还冲那年青人点点头,大家也不敢在祠堂里随便说话,其中必有原因。
果然,郭老夫人向大家介绍李月,“这是先祖郭怀的师弟,虽然隔了数代,但确确实实是先祖在道家仅剩的唯一亲人,从今天起,他就是我们郭家之人,没有辈分,和我同辈也和诸位同辈。”一席话,震惊了众人,这里面一大半都是郭怀的后人,也有几个是郭怀大哥的后人,听到了先祖的消息,大家无不惊讶,这祠堂里的灵位第二排供奉的就是郭怀,不过大家还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于是郭老夫人又把那个故事再给大家重讲了一遍,但隐去了郭怀还在世的消息,这样就给大家造成了一个错觉,李月和郭怀是隔代拜了同一个师。
郭家的祭祖仪式足足进行了半天,接下来是全府会餐三天,开粥棚周济穷人五天,郭家是京口首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城,每年的祭祖竟成了京口的一个传统节日。
当天夜里,郭老夫人单独会见了李月,她先给他讲述了后来的情景,郭怀离家后,郭怀的父母和他的新婚妻子都伤心万分,但她已经怀孕,后来生下一子取名郭思怀,十年后,战争逼近北平,郭怀的父亲拓拔善弃官携全家南逃,一直逃到京口,改汉姓为郭,郭思怀长大**后,十分了得,做了南朝的几任大官,生下七个儿子,从此郭家就在京口定居下来,制定了严格的族居制度,一直保持到今,郭子仪是郭思怀的第四代嫡曾孙。最后郭老夫人也向李月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郭怀的妻子在郭思怀长大**后,也出家作了道姑,云游四方,最后在普陀岛得道,六十年前她得道之前曾回过郭府一次,那时郭老夫人刚嫁到郭府没几年,还见过她,已经一百多岁了,还象四十余岁的样子,所以郭老夫人听到两百多岁的长虚,也并不惊讶。李月听了却大为震惊,长虚的妻子竟然也得道了,看来解开长虚心结的关键就是普陀岛了。第二天李月就告别了郭子仪,郭子仪再三叮嘱他,将来办完事后一定要到西北找他,他已经替李月留好了位子,现在李月已经不仅是他看上的人材,而且更是他郭家的人了,郭老夫人让李月带给长虚一本族谱,并在后面附上每一个郭家人的签名,最后一页是李月的签名。
普陀岛位于江南道越州会稽府外的东海之上(即今天的宁波普陀山),这里是佛教圣地,据说是观音的道场,号称海天佛国,但在唐朝,普陀岛除佛教外,道观也有很多,佛道两教相安而处。
李月二人只用了三天便来到海边,这是李月第一次看到大海,只觉海天一色,无边无垠,令人心旷神怡。李月在海边找船,不料问了几个人,都说现在不是出海的时候,需要再等二十几天,给多少钱都不肯去,李月无奈,只好每天都在海边巡游,看看能否碰上运气。
这一天,李月来到一个僻静处,远远看见几个渔民在收拾渔网,看样子似乎是要出海,李月大喜,赶忙上前询问,原来是几个渔民家里实在无米下锅,故准备冒险出海,李月取出一大锭银子,问能否把他载到普陀岛,众人见银子不禁心动,这时一个年纪稍大的渔民说道:“只能到普陀岛附近,再给公子一条小舟,公子自己划上普陀岛,而且出了事也与我等无关!”李月奇怪忙问原因,那人说道:“最近几个月近海来了一条海蛟,经常会把船弄翻,已经伤人无数,极为凶残,尤其在普陀岛附近,出没最多,只有每月的月末几天,这条海蛟才不见踪影。”李月答应,他把马交给即墨,叮嘱他耐心等候,自己一定会回来的,然后李月上船,那船劈开波浪,直奔普陀岛而去。
李月站在船头,见海面上波涛轻涌,许多白色的海鸥在自己的头顶盘旋,一座接一座的小岛从身边掠过,小岛上均无人烟,渔船边走边下网,一个时辰后已经拉了三网,收获颇丰。离普陀岛还有三里时,海面上开始有乌云涌来,速度极快,风浪也起来了,渔民们见势不妙已经开始掉头返航,那船老大告诉李月,这种天气正是那恶蛟最常出没的时候,必须马上回去,否则就来不及了,李月摇头,他已经看到了普陀岛,怎肯放弃,众渔民苦劝无效,只好放下一条小船,让李月自己上岛,李月从大船轻轻跃到小船上,众渔民见李月会武,也就不再罗嗦,掉过船头逃命去了。
李月站在小船上,用千斤坠的功夫稳住小船,任海浪把自己推向小岛,这时天空如墨,已经完全笼盖了大海,风浪越来越大,暴雨骤起,茫茫的大海中只见一叶小舟随巨浪起伏,李月已经看不见普陀岛,但他算出距岛只剩一里了。
突然心魔剑红光大闪,李月也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他紧紧的盯着海面,任凭雨水和海浪在他身上、脸上扑打,在离小船约十丈之处,李月看到了海面上露出一根黑漆漆的棍子模样的东西在迅速向小船逼来,李月突然想到,这一定是那条海蛟的角,古书上有记载,大海深处生活中一种独角蛟,传说是龙和海蟒杂交生出,其皮厚、角硬、齿利、性极恶,人遇则难幸免。李月并不害怕,他决心今天趁这个机会除掉这条恶蛟,他见恶蛟的角露在海面,心里顿时有了定计,他紧紧盯住那支黑角,就在它将要撞上小船的一刹那,李月从船上跃起,一个低翻,正好骑在那海蛟头上,他一把抓住黑角,紧紧抱住,只听一声巨响,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