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鉴图说》、《经书音释》等等,在历史上,这些冯宝所撰写的书籍一直到了崇祯年间,还在宫中流传,供许多人阅览。而且冯宝的书法颇佳,精通音律、善于抚琴,自己还制造了不少琴。这样的一个太监,一个人自然会对政事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他与张居正之间有共同的政见就自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但是,正是因为这样,高拱才不能让冯宝坐上掌印太监的位置。要知道,掌印太监俗称为内相,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司礼监的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批红”,所谓批红就是皇帝对于大臣所呈上来的奏折做批示。而这一项权利被交给了司礼监的太监,本来,司礼监只不过是为皇帝代笔,将皇帝的批示写在奏折上,但是自从明宣宗设立了太监学堂之后,太监们也是知道了应该如何批示,到了现在,除了每天有为数不多的基本奏折由皇帝亲自批示之外,其余的皆是由司礼监的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
所以,明朝人往往认为宦官势力由此而攫取了相权,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极其荒谬的言论,因为被批示的奏折在此之前还有一道工序,那就是要经过内阁票拟的。若是同样一道奏折,内阁票拟的决定于批红所示不符的话,那么是不会被通过的。批红说白了,是最高决策权,是实现皇权的一种方式,太监批红是在代行皇权,而并不是攫取了相权。由此可见,明朝的皇帝授权太监代行批红,与其说是要太监代为处理国政,还不如说是在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代表着皇帝来进行监督和对朝廷进行控制,以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且还能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
这么一来,高拱当然不能够坐视冯宝等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万一如此的话,将来对他可是大大的不利。可以想想,若是高拱有一道奏折,张居正并不希望它通过,然而内阁中的成员们都觉得高拱奏折上说的不错,被内阁票拟通过。但是这道奏折到了司礼监这里,冯宝和张居正的关系好,知道他的意思,那么批示不同意的话,这道奏折就无效了。
反过来说,张居正有一道奏折上奏,上面可能有些东西是高拱不希望看到的,但是内阁中的成员同样也觉得张居正这道奏折上所说的不错,依然是票拟通过。而等到这道奏折到了司礼监,到了冯宝手里,冯宝自然也是通过,这么一来的话,张居正所上的奏折就是真的被通过实行了。
这是高拱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所以,当陈洪被罢官之后,他再次推荐了一个毛遂自荐,而且非常听他的话的太监,孟冲。而隆庆也是没说什么,同意了高拱的推荐。
如此一来,冯宝已经是等了一整年,如今又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这怎么能够不让他恼火呢!
所以,如今从张凡这里打探到的消息让冯宝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是时候让他扳倒孟冲这个粗鄙之人,然后坐上那个本来早就应该属于他的位置了。
但是扳倒一个官宦,特别还是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一个太监能够登上的最高位子的人,光凭说是不行的,毕竟人人都知道口说无凭,要有证据。特别是,冯宝对于此事极其上心,心中也是演练了无数番,到最后,他认定了一件事情。
或许孟冲面对着冯宝的这种指控,可能是已经吓得面无血色了,那里还有心思出来为自己辩驳什么。但是冯宝却是考虑到了另外的一个人,高拱。因为他知道,高拱也明白,若是孟冲再一次被罢官了,冯宝就必然会坐上掌印太监的位置,毕竟皇宫中已经再也没有比冯宝资历更佳的人选了。当然,高拱也可以再推荐一个明不经传的人,但是想来隆庆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所以,冯宝一旦在隆庆面前状告孟冲,高拱是必然会站出来为孟冲说话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高拱需要张凡找到刘山记载着关于孟冲事情的那几本账簿来做证据,用来扳倒孟冲。
冯宝虽然也对高拱恨的是咬牙切齿,但是这种仇恨并没有让他失去理智,他明白的很,一旦高拱看到他拿出了作为证据的账簿,必然就会立刻回身退下,明哲保身,再也不会去管孟冲的死活,或者是任由冯宝坐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毕竟比起这些来,给自己在皇帝眼中留下个清清白白的身影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更加让冯宝高兴的事情是,他刚才收到了张凡从扬州发来的信件。信上面说,刘山已然伏诛,而且冯宝所在意的那本账簿如今是已经到了张凡的手中,只不过张凡后面还要用到那本账簿,只得留下,等到回京之时再交给冯宝。如今是特意寄来这封信告诉冯宝一声。
冯宝看了信之后,那个高兴啊。而且冯宝前些日子还在孟冲面前有意无意地提起了刘山的事情,那孟冲除了表面上一紧之外就再也没有过什么特别的。冯宝断定,孟冲虽然在意,但是并不是太过关心,最大的可能就是孟冲对于刘山掌握着他的把柄这件事情是丝毫不知情的。
这让刘山觉得是个好机会,好让他能够看得到孟冲知道自己被刘山在背后捅了一刀之后的那副表情,冯宝觉得那一定会让他开心的。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二百三十八章 运输问题
“大人,根据刘山账簿上所记载的人数与数目做比对,南直隶一地收上来的银子已经差不多了。/ /第一小说 ”王猛向张凡汇报,说道,“虽然几乎每个人所交过来的银子都比账簿上所记载的要少上一些,但是大人既然说过只要不是少的太多,就不必在意,因此卑职也并没有让下面的人记下每个人到底少交了多少。
“嗯,我知道了。”张凡听完了王猛的汇报,点了点头,问道,“浙江和福建两省的情况怎么样了,消息传过来了没有?”
“现在消息还没有传过来,大人。”王猛说道,“或许是因为路途太远的缘故吧。”
“嗯,只要不是出了什么事情,那就好。”张凡说道。
如今距离刘山伏诛的日子已经过了将近半个月了,本来归乡情切的张凡早就想要结束这里的事情,返回京城去了。但是谁曾想到,这些个贪官们交个钱都是这么难。如今情况已经很明显了,而且张凡让王德照代为传出去的话里面说的也是非常明白,对那些个跟着刘山一起贪污的官员来说,如今只剩下交钱这一条路了。
在王德照把话传出去的第二天,张凡觉得有些不保险,万一真的遇到那种死硬骨头的人梗着脖子就是不肯交钱,那么他也没办法。因此他将王德照找了来,再次让他传了话出去,而这一次所传出去的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张凡让王德照对外说,如果到了时候这边一核对账簿,发现若是还有那个人没有交钱的话,那么事情就简单了,张凡会立刻派厂卫的人去将这些人抓起来。当然,既然抓了也就不用担心不抓这些人所供出来的人了,因为张凡打算将这些不交钱的人直接投入锦衣卫的大牢,并且会让人好好地问问他们那些钱财的下落。
这个消息让第一次听到的王德照是吓了一跳,他没有想到张凡会做的这么绝。要知道,被锦衣卫抓起来并且投入大狱的人,这大明开国快两百年来,还能够或者走出来的两只手掌就能够数得过来,这里面还包括了那些被拷问过,身上受了重伤的人。而且,张凡所说的已经非常明白了,若是有人被抓进去,那就是因为他没有交钱,而拷问的目的也就是为了钱财。之余拷问途中附带着得到的“某某官员也参与了刘山的贪污计划”这种消息,厂卫的人是一概不问,甚至就是连汇报都不会向张凡汇报一声。
这消息一传出去,立刻就是惊呆了一大批人,他们那里会想得到竟然会打算这么做,这简直就是在勒索,张凡就差没有直接让王德照跟他们说,“你要是不给钱,那我就要你的命“这句话了。人们立刻就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张凡,或者说是隆庆简直就是想要钱要疯了,这彻查贪官是不错,但是也没有这样子的吧。只不过如今张凡是尚方宝剑在手,本就身负着巨大的权利,如果不是怕这么做会在民间留下对官府不好的印象,他早就提着剑去挨家挨户的直接上门收钱去了。
而这句话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几乎就是在张凡让王德照放出消息的同一天,扬州城中的锦衣卫分部就来了不少人,而且个个是拉着大车,车上放着许多沉重的木箱。到了当天晚上,就连扬州周围的州府,如应天、淮安、苏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