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曹『操』败亡,曹『操』的支持者,文臣武将们,哪怕投降袁绍,恐怕都比不上在曹『操』麾下的地位,更别说荀彧这种坚定相信曹『操』才能实现一匡天下的人。
贾诩不答反问:“那为何主公料定曹『操』必胜?”
如果郭嘉不是坚信曹『操』会胜,那他就不会只想带十万兵马就扫平中原。
如此少的兵马,即便是『精』兵强将,与袁绍七十万兵马,曹『操』近十五万大军相比,能够决定战局吗?
而这十万兵马能够起到最大作用的前提,就必然是曹『操』获胜,袁绍生死不论,至少袁绍的兵马撤回河北,这样,郭嘉的十万『精』锐可以占据绝对优势席卷中原。
贾诩深感忧虑,生怕郭嘉这一次猜错,等了数年的战机,假如就这样从指尖流逝,那将是人主的遗憾,甚至,是影响终身。
郭嘉与贾诩对视半晌,忽然淡淡一笑,轻松地道:“曹孟德会赢,这个,文和你不用与我争辩。曹孟德不占天时地利,屠城之举失尽人心,他走到今天,靠的是人谋,尽管他的兵马少,让人无限地低估了他的胜算,在我看来,曹孟德应有五分胜算。”
排除官渡之战决定胜负的乌巢大火烧尽袁绍军粮,在此之前,曹『操』和袁绍的对峙实际上是不分伯仲的。
而郭嘉思来想去,将这一场战争中的变数,许攸投曹,张颌背主加上袁绍多谋寡决等因素都考虑一遍,他觉得这场官渡之战的走向,不会与历史上有偏差,所以,他认定曹『操』会赢。
就算不考虑这些,郭嘉只有三十万兵马,他能带去中原的兵力本就少之又少,硬要在胜负未分之时『插』手袁曹之战,恐怕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
“但愿主公的预料是对的。”
贾诩也不反驳郭嘉,既然郭嘉有了决定,他也就不再劝,他的计策,又不是绝对能成功,只不过是给了郭嘉一个选择罢了。
打仗嘛,本就是三分实力,三分人谋,三分战意,一分天意。
郭嘉最终拍板决定:“保险起见,出关东征,我率军十二万吧。益州留下十六万,关中留下两万。”
第一百零八章 袁曹决裂
第一百零八章袁曹决裂
冬去『春』来,大地回暖。
中原与河北的形势在刚刚步入建安五年的时候,相持已久的平静终于被打破。
袁绍的大军不断集结,屯兵于黄河北岸,而一张讨贼檄文传至天下大大小小诸侯的手上。
袁曹,终于公开决裂。
在这之前,袁绍曾试探曹『操』,在他武力威慑之下,袁绍一纸书信送至许昌,提议将天子迎到他的大本营邺城,曹『操』断然拒绝,这个反应让袁绍彻底断绝了招降曹『操』的念头。
双雄不能并立。
益州,成都
“并作妖孽,饕鬄放横,伤化虐民……好,好一个陈琳,他的一支笔,比之十万雄兵有过之无不及。”
郭嘉捧着陈琳执笔的讨贼檄文,越看越觉心中『激』『荡』起伏。
不是上至曹『操』祖父下到曹『操』本人这一家子该不该被骂,而是陈琳骂的令人拍案叫绝。
一旁的文武却不如郭嘉这般能够尽情表现心情,他们的心思,已经飞到了黄河,袁绍何时渡过黄河,就意味着袁曹大战将正式开启。
“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陈琳文采斐然,却言有不实啊,曹『操』打董卓的确轻敌冒进了,中伏险些命丧九泉,可那时,袁绍在做什么?哼哼,文人的一支笔,虽可怕,却也躲不开趋炎附势。”
郭嘉捧着檄文在堂中边走边看,突然在秦宓身边停下脚步,抬头问道:“子勑,你说如果今天袁绍是来伐我,陈琳又会怎么骂我?”
秦宓一片淡漠之『色』道:“比骂曹『操』更狠十倍百倍。”
“哈哈哈哈……”
郭嘉放声大笑。
的确,郭嘉有自知之明,他在益州所做的事情,当代名流名士很多都看不起,因为侵犯了他们的利益,现在的利益,将来的利益。
笑过之后,郭嘉继续低下头来阅读这篇千古经典的讨贼檄文。
当代名士痛恨曹『操』,不屑与其为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先天的,是曹『操』的出身,一个是后天的,是曹『操』的作为。
这篇檄文中就讲得非常明白,历数曹『操』的罪状。
杀名士边让赵彦,拷打太尉杨彪,挖掘皇陵,对天子刘协实行软禁。
这些都是事实,不管理由是什么,既成事实谁都无法狡辩。
“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唉”
郭嘉忽然止住话音,脸上浮现一丝失落之『色』。
鬓白银须的严颜莫名其妙地问道:“主公为何叹息?”
站在文官那边的甄尧轻笑道:“主公是可惜陈琳这样文采出众的人不能为己所用。”
郭嘉昂起头叹道:“陈琳的文章大气磅礴,铿锵有力,令人心中『激』『荡』难平,只读他这一篇檄文,便能减敌两分气势,同时又彷如袁绍浩浩『荡』『荡』的大军近在眼前,泰山压顶,令人压力倍增。”
郭嘉喜欢务实的人才,却不代表他否定了诗词歌赋,像陈琳,曹植,曹『操』等等三国魏晋时期的文坛泰斗般的人物,他们的文章,有的简洁,有的华丽,有的抒情,有的写实,等等等等,郭嘉读一读,心情总会豁然开朗,陈琳即便是个『花』瓶摆设,能留在他的身边写一写诗赋供他欣赏,也是一桩美事。
“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呵呵,袁绍要真剿灭了曹『操』,他匡扶的社稷,不知道还姓不姓刘。呦,陈琳太抬举我了,这列署天下诸侯,竟然把我放在了头一个位置,呵呵,不敢当啊不敢当。”
这份檄文严格来说是昭告天下百姓,却也是传递给所有诸侯,檄文最后列署的各地诸侯,郭嘉作为骠骑将军,益州牧排在了第一位,在他后面的便是左将军,领豫州刺史的刘备。
郭嘉走到主位上将檄文放在矮桌上,刚一转身,目光投向了远处室外。
英姿『挺』拔的张燕全副铠甲昂首阔步而来,手中捧着一个方盒,跨入堂中后给郭嘉行礼,将手中方盒拱手奉上。
“主公,末将不辱使命,张白骑已经伏诛,末将未损一兵一卒。”
张燕面『色』淡然,他在汉平县外困了张白骑两年有余,最终张白骑的军队在汉平县城内不攻自破,有饿死的,有自相残杀而亡的,半个月前,张白骑想要强行渡河突围,身边只有数百人的部队被张燕轻松『射』杀。
郭嘉俯视着张燕手中的方盒,里面一定是张白骑的项上人头,但郭嘉已经没有了兴趣再看一看这个当初让他恨得咬牙齿切齿的人头。
两年时间,如果不是张燕驻军在汉平县外,郭嘉恐怕早已忘记了张白骑这号人物。
郭嘉的心里装不下那么多小人物,斩除这样的跳梁小丑也让郭嘉升不起一丝一毫的快意。
随意地挥挥手,郭嘉说道:“飞燕辛苦了,平『乱』剿贼,飞燕劳苦功高,先暂且歇息片刻,晚些时候我会亲自为你设宴庆功。”
张燕掷地有声地抱拳道:“主公,末将请战,袁绍与曹『操』决战在即,主公若要挥军东进,请让末将为先锋。”
这个话题,堂内所有文武都在等郭嘉抛出来,结果是张燕挑起了话头。
讨贼檄文到了,袁绍的兵马也在黄河北岸逐步集结,主战场肯定是在中原,因为袁绍是渡河来攻,他主动,曹『操』被动。
张燕虽剿灭了张白骑,但实际上这两年仅仅是围困住汉平县就足够,最令人惊『艳』的举措无非就是在汉平县外挖了一条环城的河渠,让汉平县变成了一座“孤岛”。
关中的战役,张燕没参与,打荆州,也是周泰领兵,他也想要斩将立功,扬威沙场。
但是,郭嘉还真的不打算带张燕去中原。
“飞燕稍安勿躁,待我深思熟虑之后,会给飞燕一个答复。”
手下将领请战,是一件好事,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部署,行军打仗,作为主帅最忌讳摇摆不定,听命于人。
张燕听到郭嘉口气温和的话语,心中万分失落。
郭嘉嘴上没拒绝,实际上已经非常明显。
打中原,张燕还是会留守益州。
有些失落地走到严颜身边,张燕没有下去歇息,而是留了下来参与议事。
郭嘉背对着文武站在主位前很久,墙壁上悬挂着的是一副汉室江山十三部州的地图,这样的布局恰如他当年在太行山下的木屋。
文武各个微微垂首,平静地等待着郭嘉的部署。
是联合曹『操』打袁绍,还是帮助袁绍剿灭曹『操』,或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