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侯惇断后战死,曹cà;o心痛如绞,但他此刻更应该珍惜夏侯惇用生命为他换来的生机。
荀彧截住了曹cà;o发去河北的圣旨,带着这份圣旨直接来面见曹cà;o。
圣旨中,曹cà;o将袁绍的爵位属地都敕封给了袁绍的二儿子袁熙。
如今在河北盛传的谣言中,也是袁熙承继世子大位,这是郭嘉的手笔,曹cà;o就顺水推舟,将这世子大位,不,诸侯的地位送给袁熙。
目的,自然不言而喻,是要挑起袁绍三个儿子的内讧。
只要三兄弟不和,河北就不攻自破,曹cà;o要取河北,易如反掌。
曹cà;o一身苍白的素服,坐在夏侯惇的灵堂中。
荀彧同样身披素服,来到堂中先给夏侯惇的灵位上柱香。
“荀彧,没有你,我就会死在关中。”
曹cà;o闭着眼睛,一脸肃容。
荀彧居中持重,他有权力调动兵马,足见曹cà;o对他的重视与器重。
可能指挥兵马不代表就能救曹cà;o。
荀彧功不可没,对曹cà;o简直有着救命之恩。
荀彧不会居功自傲,天大的功劳在他心里也微不足道,撇开关中的战事不谈,荀彧将那份圣旨递到了曹cà;o面前。
曹cà;o睁开眼,见到圣旨,疑huò;地望向荀彧,问:“难道有何不妥之处?”
荀彧表情平静地摇了摇头。
挑拨离间,ji起袁家三子的内讧,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不论是郭嘉散布谣言,还是曹cà;o要敕封袁熙,都是切中河北形势的要害。
只是,荀彧眼中,曹cà;o有些cà;o之过急了。
时机不对。
“主公,还是再等一等吧,等到袁绍的噩耗传到河北后再传旨,也不迟。”
荀彧意简言骇。
曹cà;o面lù;惊容,反问道:“难道,袁绍会活下来?”
如果荀彧不是有着这样的担忧,他是不会阻止圣旨发去河北的。
荀彧表情沉重地点点头。
“我料八成,袁绍不会死。如果袁绍不死,而这份圣旨却到了冀州,袁绍恐怕会立刻与主公反目成仇。”
曹cà;o凝视着荀彧的眼睛,一字一字bi问道:“郭嘉真有这份魄力?放袁绍回河北?”
嘴角泛起苦笑,荀彧轻叹:“主公,如果郭嘉没有这份魄力,今天袁绍已经攻下关中了。”
曹cà;o问的是眼下,荀彧答的是全局。
魄力,决定了人主的眼界和气度。
郭嘉攻益州,伐关中,分化马腾韩遂,奇袭荆州,甚至他在益州一系列改革,科举,屯田,商业协会,还包括一些小规模战役,放归吕布等等,如果今天曹cà;o还认为郭嘉看到袁绍第一个动作是拔剑相向,那他就小看了郭嘉,小看了这一次在关中会战中将袁绍二十万兵马葬在关中的枭雄
曹cà;o从荀彧手中夺过圣旨,面不改sè;地丢进了火盆中。
“荀彧,你又立了一功。”
曹cà;o先前急功近利,一半是被袁绍溃败的喜悦导致,一半是夏侯惇战死的复仇怒火导致。
他要向郭嘉复仇,第一步,绝对不是挥军关中,而是吞下河北。
现在的天下,还有谁不怕郭嘉?
刘表苟延残喘在求和
韩遂马腾连伺机而动的勇气都没有
袁绍二十万兵马全军覆没,连本人都已沦落到了阶下囚的地步
曹cà;o自己也险些葬身关中
关中一战,郭嘉威震天下
何人还敢触其锋芒?
关中会战的结果一出现,荆州刘表松了口气,他不关心大战的过程,只在乎结果,荆州之危,总算有了缓解的空间。
而另一个得到消息的枭雄,卧病在chuá;ng许久的袁术闻听袁绍在关中大败,曹cà;o落荒而逃,久病不起的他突然jing神焕发,立即着手建号称帝。
就在关中会战刚刚落下帷幕。
淮南袁术在寿chun。
称帝了
第七十五章 化敌为友
第七十五章 化敌为友
纵观此时割据自立的八方诸侯,一西一东有两位是天下瞩目的少年雄主。//
不论是袁绍,曹cà;o,袁术,刘表,又或韩遂马腾,吕布刘备,他们的年纪,不是年近半百,也是四旬上下。
在平均寿命不到六十岁的时代里,一个能活到五十的人,其实便已经距离寿终正寝不远了。
益州的郭嘉,江东的孙策,一个才是二十七,一个才二十二。
这两个人的横空出世绝对是在诸侯林立的年代里令人刮目相看的,他们有的是璀璨的未来,哪怕是用命去熬,袁绍,曹cà;o,刘表等人也是熬不过他二人,加上他们打下属地,广受爱戴,兵强马壮,未来的天下,自然会有他们二人的席位。
孙策名义上不是君主,十八岁时丧父,孙策在袁术面前没有翻脸的资本,他也不能当着袁术的面讨要孙坚旧部,因为袁术不惧怕孙策,孙策要闹,袁术这种小人,玩死孙策是信手捏来,但孙策从丹阳募兵后再来孙策这里讨要孙坚旧部,袁术也不得不妥协,因为孙策有了兵马,孙策要与他翻脸,恐怕寿chun会ji犬不宁,外加孙坚旧部见到孙策有了实力,难保不会里应外合,袁术放任孙策,关键之处,还是孙策的态度,孙策摆出一副为袁术效命的姿态,袁术不信不义,却没想过孙策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孙策讨陆康,扫刘繇,败笮融,横扫江东,孙策威名远播,因他仪表俊郎,待人亲和,又喜欢广结英豪,百姓便以孙郎唤之。
郭嘉在二十岁的时候,在攻打益州,在投身生死系于一线的造反事业中。
孙策在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是汉朝的将军,尽管这个将军是袁术加封。
两年之后的今天。
孙策二十二岁。
郭嘉在今天还只是一个益州牧。
而孙策,已经有朝廷封侯拜将
讨逆将军吴侯
秣陵(南京前身,后来孙权在此处兴建大都市名为建业,地名更替太繁琐,因此以后只用建业。)
孙策一人跪在父亲孙坚的灵位前,他的身前摆着香案,上面有黄祖的脑袋。
郭嘉派人把黄祖的脑袋送给孙策,孙策从内心而言是对郭嘉这个举动表示感ji。
曾经,郭嘉给过他一个耳光。
那时,孙策年轻气盛,用不好听的话就是不懂事。
现在,孙策并不记恨郭嘉,他只是不服郭嘉而已,如果郭嘉可以开创如今一方霸主的基业,孙策要强,他也要与郭嘉争锋,他自认不输郭嘉,为何他就不能成为一方霸主?
这是事业竞争,而非意气之争。
孙策今时今日的气度,已有几分帝王威严。
“父亲,袁术称帝了。孩儿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孙家再也不用寄人篱下,曹cà;o封了孩儿为讨逆将军,又敕封了孩儿为吴侯。从今天起,孙家,不会仰人鼻息,天下诸侯,将有我孙家一席。”
这一天,对孙策而言,对整个孙家而言,是具有难以忽视的意义。
袁术称帝,孙策反戈,天下人不会斥骂孙策忘恩背主。
道义上,袁术才是千夫所指,孙策脱离袁术,是不助纣为虐,是深明大义的明智决定。
立足中原的曹cà;o,对四面八方的形势都在关注,袁术一称帝,曹cà;o立马就给孙策封侯拜将,挟天子令诸侯,就是这么便利,政治优势在曹cà;o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孙策知道曹cà;o的用意,是想借刀杀人,但是这也是孙策希望得到的政治地位。
在这一刻,孙策与曹cà;o是一拍即合。
从前,孙家依附袁术,是臣。
如今,孙家自立mé;n户,是主。
尽管从实力上军政权力上,孙策早已摆脱袁术的钳制,可名义上,孙策始终是袁术的麾下,孙策在之前的官职,不论文武,都是袁术给的,而现在,孙策的官爵,是许都朝廷直接敕封,意义决然不同,臣与主的地位,也从名义上发生了变化。
袁术称帝,曹cà;o是做梦都能笑醒。
他立足中原,百战之地,强敌环峙,曹cà;o最希望的就是周边的诸侯能少则少,能剿灭一个就剿灭一个。
倾巢而出去剿灭袁术,不论袁术称不称帝,曹cà;o都有把握,可他不能这么做,因为会有后顾之忧。
袁术称帝后,天下唾弃,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逆贼,此时曹cà;o打袁术,就连吕布都不敢暗中作梗,因为会被误认与袁术同流合污。
袁术以为曹cà;o在关中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实际上曹cà;o的实力一丝一毫都未消损,只待厉兵秣马便会举起王旗前去剿灭袁术。
逃回许都后的曹cà;o已经开始将战略目标转移向与袁绍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