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超级书院-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早些时候糜贞和谢信的约定,糜芳也拍着胸膛答应了下来,说谢信所需要的粮草,都可以按照黄巾之乱前的市场价半价购买!

在这个时期,因为黄巾之乱的关系,粮价提升的很厉害。比起黄巾之乱前,各地粮草的价格至少提升了三倍有余,局部地区更提升到了五六倍。

甚至因为各地粮商大量屯粮,所以使得那些地区粮食有价无市。普通的百姓,就算拿出去全部积蓄,也别指望可以买到一颗粮食。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糜芳居然答应以那种便宜的价格出售粮食,搞得连谢信也不由得惊讶了起来。

不过转念一下就明白了,毕竟糜贞怎么说,都是他们兄弟最疼爱的妹妹嘛!

糜贞和曹灵最后,还是随着糜芳返回了家乡。

临别时,糜贞再次多谢谢信对她的帮助,并表示若有机会,希望谢信可以到东海糜家做客。

谢信自然表示有空就过去,只是想来要有空,是不太可能的了。

曹灵至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什么,或者说当她每次看到谢信的时候,都会害羞的躲到糜贞的身后。

但是在临别的时候,她还是亲自走出了队伍,郑重的朝着谢信行了一礼。

谢信见状,回报给她一个亲切的微笑,搞得她立刻大脑当机。

眼看美女已经送回了家,谢信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是宣布继续启程。

而大家启程的时候,经过谢信授意弟子献药,由官府出面医治患者,费城的瘟疫总算是平复了。

费城百姓对官府感恩戴德,一时间乌纱差点不保的费城太守,如今是笑得合不拢嘴。私下送给谢信十个金元,意思一方面是感谢谢信,一方面则是封口的费用。

谢信本来不打算收,但考虑到费城太守的情况,也就笑眯眯的收了下来。

只是出了费城之后,一转手又分给了学生们。

说到底,那些草药,都是由他们这几天分散到各地,一点一点采集回来的。

随后又过了三天,比原定计划迟了两天半左右,但一行人总算来到了琅邪,来到了郑玄开设的郑氏学堂门前。

看到这个学堂,谢信不由得乐了。

郑玄本来是今年因为黄巾之乱,才会被放出来。但是在谢信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情况下,他比历史早了许多被放出来,并且在谢信的感染下,在琅邪开设了一家学堂。

之后的岁月里,他每天要么继续钻研学问,完善他的‘郑学’;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了不少后来很有名气的学生出来。当然每年还有一段时间,他会亲自前来华夏学堂,充当一下客座讲师,开坛讲上三四天的课程。

大概是为学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所以明明今年才58岁,看上去却已经有种垂垂老矣的感觉。每次看着他那单薄的样子,谢信就有种于心不忍的感觉。

然而他老人家和李膺一样,是自然之道的信奉者,所以死活不肯接受谢信赠送的丹药。就算偶尔收下了,也是留给学生或者家人,自己却是一颗都没有吃下去。

就那么一个顽固的,博学的老头子,大概是早早收到了谢信到达的消息,此刻正带着学生站在大门前,微笑着迎接谢信的到来。

“康成公,多日不见!”谢信下马,恭敬的行了一礼。

“呵呵,贤侄不必多礼!快快请进!”郑玄上前,示意谢信随他进入学堂。

“如此,小侄与这帮不肖的弟子,就叨扰叔父一段时间了!”谢信笑着说到。

第242章 合计并校升级满足

校际交流什么的,经过那么多年,学生们早已是非常熟悉。

根本不需要谢信如何去管,只需让两个学堂的学生互相认识一下,接下来的也就可以让他们自行处理了。

学生们都很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因为这是互相印证,同时也是结交新朋友的大好机会。

“贤侄,多年不见,门下学子学识更胜从前了呢!”看着他们交流,郑玄欣慰的对谢信说到。

“叔父的弟子也不差啊!比如那边那三个……”谢信笑了指了指。

“他们啊……不是叔父自夸,他们三个乃是近十年难得一见杰出人才。就资质而言,远胜其他弟子!”被点出自己的得意门生,郑玄也有点得意起来。

“哦,不知道这三名得意门生,姓甚名谁?”谢信立刻来了兴致。

“左边那个,乃是清河东武城崔琰;文武兼备,虚心好学,在经文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中间那个,乃是北海孙乾,经文武学方面略逊一筹,但却是难得的纵横家。右边那个乃是乐安郡盖县国渊,学识渊博,灵学活用,他日必成国器!”郑玄也不吝惜,指着三人为谢信介绍到。

“此三人中,貌似就国渊最得叔父看重呢。”谢信笑了笑。

“事实便是如此!”郑玄坦然承认了下来。

两人又是一番客套,茶水也喝了一壶,在添第二壶的时候,终于进入正题。

“贤侄,对此次黄巾之乱,有何看法?”郑玄突然问了句。

“一场声势浩大,死伤无数,又使得无数人发财的游戏。”陈诚不屑的说到。

“游戏啊……这倒也算精辟……”郑玄抿了口茶,表情有点黯然。

看着他的样子,谢信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位貌似是大汉忠臣来着。别人用大汉来当游戏场,消耗的是大汉的国力和气运,他岂能不感到痛惜?

只是就算痛惜又能如何?这天下的权柄,本来就是掌握在世家的手中。

“贤侄,大汉将亡呼?”郑玄再次发问。

“现阶段还不会,因为大获全胜的世家们,需要一段时间,将吃到嘴巴里面的东西,好好消化消化。”谢信笑着回答到。

“那若是此刻陛下励精图治,大汉是否还有转机?”郑玄激动的问到。

“陛下一直都在努力,但他没有兵权,更难以撼动那根须错杂的世家。十几年下来,除了大汉竞赛还算可以为他赚得一点名气以外,其他的各项改革,反而落得个昏庸无能的下场。”谢信也是为那个皇帝叹了口气。

刘宏每每想到利国利民之策,立刻让大汉各州各郡去实行,只是政令出了首都就立刻变了样。下面的人不按政令去做事,反而假借执行政令行搜刮之事,结果在百姓看来,害他们生活更糟糕的,根本就是首都的那位爷。

这个每一个朝代都无可避免的事情,比如宋代王安石改革,出发点是好的,变法内容也是很不错的。

但下面的人却利用变法的政策,不断为自己捞好处,把变法搞成了祸害百姓之事。结果好好的变法,直接弄得民怨沸腾,最后只能终止大部分的变法。

说穿了,帝皇统御国家,但帝王却没办法确切的管理到一州一郡之地。那些地方,到头来还是掌握在官吏们的手中,他们和皇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与其辛辛苦苦为皇家打工一辈子,还不如借机给自己捞点好处,如此在退休的时候,至少不必担心会饿死冷死。

或许很多官吏的出发点,只是为退休之后积攒一点退休金。但一旦开了那个阀门,贪欲就彻底关不上了。从小到大,胃口好的直接鲸吞天下。

对于他们而言,国家不是属于他们的,所以与其花费大量心血,去帮别人当管家,还不如趁着家主家境还算殷实,挪用点补贴一下自己家才是正道。

家国天下,四个字就涵盖了历代贪官出现的根源。

“大汉若亡,我等又何去何从?”郑玄意味深远的问到。

“大汉早已病入膏肓,若是不看好大汉的话,最好选一奇货,将其培养成我等心目中的理想之君;若是不希望大汉就此灭亡,则不如在皇族之中选定一个奇货,重现当年光武帝之举。”谢信叹了口气,直接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贤侄的意思是,破而后立?!”郑玄眼睛一亮。

“是的,打破老旧模式的禁锢,让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如此才能将大汉拉出泥潭之中。”谢信坚定的说到。

“那依贤侄的眼光,众多皇族之中,又哪个更合适?”郑玄倒是不客气。

“一人可作为候选,另外两人还有待观察。”谢信毫不避忌的说到。

“何人也?”郑玄此刻真的很激动。

“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涿郡涿县人刘备。此人颇有野心,也最像高祖皇帝,假以时日或许可以龙飞九天,前提是有这个机会。

至于其他二人,自然是陛下的两个皇子。若居于宫中,则没什么希望,若可以出任一州州牧,哪怕是一个郡守,假以时日或可成为中兴之帝。”谢信也不隐瞒。

“贤侄此言有理……”郑玄细细回味谢信的话,最后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随即他抬起头来,咬了咬牙对谢信说到:“贤侄,老夫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可否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