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殉国,为此,ri军将领也颇为感慨。
常德会战结束后,chong qing追认霍布里希为陆军少将。1946年,中国将霍布里希牺牲的消息通知了他在德国的家人,并为生活困窘的霍布里希家人送去抚恤金。
两次在擂台上打败日本人的李尧臣
两次在擂台上打败ri本人的李尧臣
李尧臣(1876~1973年),河北冀县人。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幼年曾拜师学太极拳,14岁到běi jing谋生,4年后进入会友镖局。当时běi jing有八大镖局,以会友历史最久,声誉最著名。入镖局后即拜三皇炮锤外,又学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车上、马上功夫,同时还练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和飞镖暗器等功。
充满风险的走镖生活,使他的功夫ri益全面、jing湛。因此,当时京剧武生宗匠杨小楼为演“安天会”(即闹天宫),曾向他请教猴拳;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为演“霸王别姬”,亦向他学剑术。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计27年。1921年,经营了300年的会友镖局解散了。尧臣便在天桥水沁亭开设“武术茶社”,继续倡导武术。
李尧臣的民族气节
李尧臣很有民族气节,“七七事变”前,29军副军长佟麟阁曾特聘他教部下大刀。李尧臣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慨然允诺。他依据战刀特点,结合“无极子路刀”创编了“无极刀”新套路。这趟刀实战xing强,既可做刀劈,又可做剑刺。动作简单有效。以大刀对付敌刺刀时,常用的一招是:出刀时,刀斜向右下方,刀口朝自己,当对方刺刀直刺时,大刀斜向左上方抡动,以刀背磕开敌枪,同时刀锋立
即向前劈下,劈、砍连为一体,对手来不及回防,已经身首分离。
李尧臣在29军中抽调骨干,由其直接教授,再由他们传给全军。29军大刀队在长城抗战中所使用的正是这一套刀法。直到“七七事变”后,他仍珍存有一盏29军的马灯,在běi jing护国寺隐姓埋名教场子,经常声泪俱下地慷慨陈词,向徒弟及观者介绍29军的英勇抗战事迹。
由于暗探告密,ri伪jing备司令部拘捕了他。一个名叫武田西的ri本军官会柔道和八卦掌,要在蟠桃宫庙会上和他比武。如果他赢了,可以获释;如若输了,要给武田西磕头拜师。先是徒手,李尧臣接连把武田西打翻在地。继而比刀,不下两个回合,尧臣寻机飞起一脚,踢得武田西腕伤刀飞,最后,因此获释。
还有一次,是1943年,ri本人在běi jing、天津、南京、上海四处摆擂和中国人比武,愿意参加的随便报名,凭抽签顺序和ri本人较量。抽签结果,李尧臣在南京和ri本人较量。一上台,ri本人看他是个老头儿,就说:“你还行吗?”李尧臣说:“来,小子,我先让你三拳!”等ri本人三拳打过,李尧臣把对方拳路也摸清了。他大喝一声:“你下去!”猛起一拳,对方便一个倒栽葱跌下台去了。
李老爷子生前是全国武协委员、běi jing市武协理事,曾多次应邀担任武术比赛裁判长。直到九十多岁的时候,他还常常手持龙头拐仗,胸前飘动着雪白的胡须,往来于南北城之间。在天坛、地坛、东单、景山、陶然亭、中山公园等处指导青年习武。每当他扔掉拐仗,以龙行、虎坐、蛇身、雕爪的独特风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群中必会爆发出如雷的掌声。
应该说,在武术方面,李老爷子不愧是大师,而且看习他的武功,可以活到九十七岁哦。论武功,李老爷子应该比叶问能打,就没有人来拍部电影叫吗?
攻下总统府的BIAOZI部队
攻下总统府的biaozi部队
王耀武在激efang战争中被俘,跟一支“ji女”部队有关。
同时,当年在激efang战争中攻下总统府的部队为什么不大书特书,不大肆宣传呢?因为这是一支上不了台面的“ji女”部队----第三十五军。
济南一战中,西城区司令吴化文临阵起义,是耀武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化文(1904年—1962年),字绍周,山东人,原冯玉祥部任参谋,他先是追随冯玉祥,后叛冯投奔激ang激e石,ri军打来,再叛蒋投靠汪jing卫,当了汉jiān部队,后抗战胜利,又反投激ang激e石,最后临阵起义加盟激efang军,一生事五主。
吴化文的九十六军改编为激efang军三十五军后,有一天吴在军官会议上说:“咱们过去跟ji女一样,今天跟这个,明天又跟那个,现在咱们‘从’了‘良’,嫁了个好丈夫,今后再偷人可不行了!”吴化文的话刚说出口,他的副手杨友柏便拍着桌子愤怒地说:“我们跟你半辈子,你却骂我们是ji女。走,不开会了!”政治部主任吴宪、政治部副主任张象东一边说吴比喻不当,一边赶快将杨友柏追回,军政委何克希让吴化文作了检讨,这事才算平息。
第35军是激efang军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军之一,从1949年2月组建到1950年1月撤编只存在了11个月。而反复无常的吴化文年仅58岁就玩完,估计在后来也没给他吃啥好果子。
在吴化文起义后,maozhu席还为之发去贺电,具体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bai度吴化文就可以找到,免得总要打拼音,麻烦。
灵甫的第三任妻子
灵甫的第三任妻子
张将军从南京大牢中开释后,娶了第三任妻子高艳玉,张将军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挥斥方遒。
可是婚姻生活却很不幸,第一任妻子是包办婚姻,无感情,不幸福。第二任妻子居然是敌人,被自己杀了,更痛苦。
第三任妻子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应该挺好的。
可惜第三任高小姐富家出身,却似乎并不能干,还有些思想守旧,不大会为人处事。用今天的话说,是有些二的奇葩。
开始八年抗战生涯,高艳玉却没有待在后方西安相对安全舒适的家中,而是随着丈夫东奔西走。不过张灵甫在前方和ri本人打仗,高小姐肯定不可能紧跟着他上战场,应该是住在部队邻近的城市里。两人先是生下了一子一女。
高艳玉晚上喜欢躺在床上点着油灯看书,张灵甫曾经说过她这样很危险当心出事。果然就出了事,一天晚上不小心油灯点着了蚊帐引起了大火,高艳玉吓得惊慌失措的跑了出来,等隔壁的勤务兵冲进屋子把两个孩子抢出来时,儿子死了,只有女儿幸存。
祸不单行,后来他们的小儿子出生,一个孩子的杯具升级成了两个孩子的餐具。小儿子得了盲肠炎,高艳玉却只把孩子关在屋子里烧香拜佛祷告。张灵甫回家一看,屋里乌烟瘴气,孩子奄奄一息,立即抱了孩子往医院送,但已经晚了,孩子死在了手术台上。
高小姐不知避风头,还要自己往枪口上送,冲上去责怪张灵甫让孩子开刀才害死了孩子。张灵甫正是气不打一处来,新账旧账一起算,直接把高艳玉休回了娘家。当时的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不把你休了,那搞不好我张某人岂非要无后,子女都要被你害死掉。
高小姐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还有两个八卦,可见高小姐的脑子里确实不知道在想些啥……。
张灵甫死后,高小姐也从西安到南京去吊唁,张灵甫的最后一任夫人年轻的王玉龄接待了她,王玉龄正伤心恩爱丈夫的离世呢,高小姐却不识趣地直絮叨张灵甫怎么怎么样对她怎么怎么不好(莫非是想从王玉龄那儿找共鸣?),被王玉龄直接给顶了回去:“我接待你,是因为我先生的缘故。你说他不好,这话我很不爱听,你最好不要再讲了。”
解放后,高家家道也衰落了,高小姐大概生活困难,就跑去找张灵甫的大哥。
高小姐:“我要和张灵甫复婚!”
张大哥:“人都死了,复哪门子的婚?”
高小姐:“我不管,我是张家的人,张家得养我!”
张大哥:“切~~”
高小姐:“那我要分张灵甫的房子!”
张大哥:“没门”
高小姐:“那我就去法院告状!”
人民法院一查,这还得了,居然是gmd反dong派张灵甫的房子。得,谁也别分了,直接充公。
灵甫的第四任妻子
灵甫的第四任妻子
对张灵甫的好感,大概倒有一半要归功于他的最后一任夫人王玉龄。他们相差25岁,他的年纪足以当她的爹。当然这在以前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社会,算不了什么,25岁,可比现在相差54岁还结婚的好多了。
他们的婚姻不满两年,她仅仅19岁就守寡至今,可是60多年来,她一直把他珍藏在心里,爱了他一辈子,念了他一辈子。
他死后60年,有记者问她如果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