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站在李承乾身边的晓露自然挥手轻轻的就给李承乾一个爆栗,随后开口说道:“怀亮,给青蛙入土为安这一点就算了,在青蛙的观念里可没有这个,不过以后要善待青蛙知道么?听仙师说,青蛙可是人类的好朋友呢青蛙放在农田里不但不伤庄家,而且可以帮助农民吃掉农田当中的害虫据说一直成年的青蛙,一天可以吃掉一百多只害虫呢这样一来可是省下了农民伯伯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晓露师姐,什么事害虫?”武曌小朋友坐在前排,由于在这些孩子当中他的年随时最小的,所以显得很是滑稽坐在凳子上也仅仅是比桌子稍高出一个肩膀而已
“害虫,就是吃掉菜叶的大清虫蝗虫,等等,甚至连夏天吸血的蚊子也都是害虫只要对人的生产生活有害的虫子都是害虫,知道了么?明空师妹?”黄俊明对于起道号这一点很是烦心,所以干脆就取了武曌在历史上曾经的僧号作为了他的道号反正这东西又看不出来是道是佛
“竟然能吃蝗虫”小武曌显得很是惊奇随后又说道:“父亲最近和太上皇正在担忧明年的蝗灾呢,蝗灾不就是非常多非常多的蝗虫嘛?那咱们找出非常多非常多的青蛙,是不是就能把蝗虫吃干净呢?”
————————————————————————————————————————————————————
注:武曌这个名字,西南由于之前就这么用了,所以就没法子改了就这么样查了一下史料,武则天到底叫什么还真没有一个定论,大部分书上说这个“曌”字是武则天自己在登基的时候创造的还有的书上说武则天的本名就是“曌”或者是“曌”的谐音“媚娘”两个字是李世民赐予的并非是武则天的本命另武则天字明空,在李世民死后出家当尼姑的僧号也是明空。
今天一万五千字完毕支持在那里????
no、250 生物灭蝗法
晓露到底是个女子,虽然知道明年有蝗灾,却没能将这青蛙和蝗虫之间的关系想起来。当然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是很久之前黄俊明抄录给晓露的。当时黄俊明也没有提及蝗灾一说。这让晓露被自己这个小师妹说的一个尴尬。
当然这生物链,天敌之类的话,晓露是说不出来的,只好尴尬的搪塞了过去,继续开始了新的讲课。晓露虽然将这事情遮掩了过去。可是这在下听讲的孩子们,却暗自将这话记载了心里。
身为官宦子弟,这些小权贵们就算再活泼,再爱闹事,年岁再小对于政治也是敏感的,或许再换句话说,这些孩子们的家长,除了武曌的老爹武士彟之外都是李世民集团的人,很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感官在其中。自家老爹每天都愁什么,为了什么事情忙的热火朝天,小孩子们也是知道的。为父分忧这一点可是历来国人无论大小都会去考虑的事。所以这帮孩子都将这青蛙可以吃蝗虫一点记载了心里。等着放学归家的时候说给自己的父亲听。
李承乾虽然也这么想,但是历来聪慧的他。也不打算只是单单的和李世民说着青蛙可以吃蝗虫这件事。在他看来,晓露既然说出这青蛙可以吃蝗虫却不能解答,那肯定是黄俊明传授给晓露的了。所以与其给父皇带去一个点子,不如直接去黄俊明处求一个正儿八经,完整的方案。
“仙师,您有时间么?”打定了注意的李承乾抽了个空闲就带着李泰找到了黄俊明。
近些日子,黄俊明又将工作的重心放到了道藏的编纂上。由于加班加点的修改刊定,道藏的编纂已经过了大半,估计这能在贞观二年之前刊定完毕。为了把这道藏编纂的事情拖到明年。黄俊明自然是牟足了劲头埋头修书。见着李承乾带着李泰问自己有没有时间,黄俊明放下了手中的书册。转身对着两个皇子和蔼的说道:“哦,是承乾和青雀。你们两个找贫道有什么事情么?”
“仙师。是这样的。今天晓露阿姨说青蛙可以吃蝗虫,所以承乾想问一下仙师明年的蝗灾可不可以用青蛙灭蝗呢?”李承乾直截了当的对着黄俊明说道。
“哦?为什么不可以呢?”黄俊明惊讶的看着李承乾这个孩子,自己都没想到的灭蝗办法竟然从一个孩子的嘴中说出。实在是有些好笑。不过转念一想,在这唐朝,用青蛙灭蝗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构想罢了。局限性太多。“承乾,青蛙虽然吃蝗虫,对于蝗灾来说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青蛙也有它自己的生活空间。咱们大唐的天地多是旱田,而青蛙则是水陆两栖动物,离了水是没有办法生活的。而蝗灾一来,铺天盖地的都是蝗虫。青蛙又不能离开水源太远,怎么去扑杀蝗虫?”
李承乾显然是没有想到这一点的,听到黄俊明的回答,李承乾思量一番之后,这才觉得自己是在是太急切了。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想到,就匆忙的跑来问黄俊明事情,这一下,小脸有些火辣辣的泛红,连说话都变得有些唯唯诺诺起来:“仙师,那就没有办法灭蝗了么?”
看来李世民是没和自己家孩子说这灭蝗的办法。不过这又不是保密的事情。黄俊明自然不用有什么顾虑。很是随意的开口说道:“承乾,你有没有注意过现在的农人养的家禽呢?蝗虫大多生于旱地,而蝗虫卵又是鸡鸭等家禽最爱吃的饲料。只要农人提早发现蝗虫卵,自然可以将鸡鸭驱赶到含有蝗虫卵的土地上,让家禽刨食。等蝗虫长成之后,虽然有了翅膀可以飞行,对家禽来说捕食起来稍有难度,但也可以让鸡鸭消灭掉蝗虫。这和让青蛙吃掉蝗虫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李承乾反复回味着黄俊明的话,同时也对李世民前段时间发的圣旨更加深了一层了解。正打算接口感谢黄俊明讲解的时候,又听黄俊明说道:“蝗虫大多喜爱吃植物的茎叶,但它也不是什么茎叶都吃的。承乾,你也可以找些农田去调查一下,哪些农作物的田地里有蝗虫,哪些农作物的田地里蝗虫少,这样一来,到了蝗灾之年多种植蝗虫不喜的作物。不就减少了损失么?”
“再者,天下万物鸡吃虫,棒打鸡,虫蚀棒。自有轮回。蝗虫是农作物的克星,但是蝗虫的克星又有不少。承乾你可以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多走走,多看看,看看除了青蛙,家禽之外,还有什么是以蝗虫为食的。这样一来到了蝗灾来临的时候,让蝗虫的克星去捕杀掉蝗虫。这样不就好了么?”黄俊明可没打算把自己刚想出来的那几个蝗虫的天敌说出来。李承乾既然能问道自己身上,就证明他有这个灭蝗为父分忧的想法。让他自己去扎找蝗虫的天敌不正好能欲教于学么。甚至可以培养他用特殊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习惯。
这灭蝗一事在现代也都是提前防治,生物灭蝗,和药物灭蝗而已。提前防治无非就是找到虫卵,生物灭蝗用的就是蝗虫的天地来捕杀掉蝗虫,而药物灭蝗多是农药之类的物事。生物灭蝗这不用多说,黄俊明推崇和实际上做的也是这点。农药灭蝗这一点黄俊明可是相当不感冒的,虽然从旁人处得知这唐朝还是有早期的农药,但是身为道人的他更喜欢用无害的自然之道解决问题罢了。况且农药这东西在现代相当的头疼,若是黄俊明在这唐代推崇农药灭蝗这件事,时间一长指不定后人会怎样评说呢。
no、251 一封来自边境的信
“师尊钧鉴:弟子万冥、沐轩于贞观元年四月进驻商城至今已有三月有余。 //一如师尊所言,商城联通大唐、突厥二国,货物交通往来频繁,唐以金、银、绫罗、茶叶、瓷器换取突厥之牛羊马匹。进展颇顺。颉利屯军三万于商城之北二十五里,唐亦屯兵五万,于商城之南三十里,两方对峙而不敢动。期间有突厥之小部落,欲劫掠商城之财物,皆被驱逐。突厥商人有言,颉利下令凡欲劫掠商城之部族,皆罚没钱财,人口沦为奴隶。初,唐、突厥交流谨慎,忽悠防备。月余,防备之心皆无。唐除盐铁,军备物资以外,皆可于商城销售于外。突厥亦是如此,然,早年突厥无制度,颉利听信赵德言之言论,变更突厥就素,政令严苛且繁琐,突厥百姓偶有怨言。常私绕道入唐由唐境贩马,换取所需。师尊临行之言皆中。由此三月之内,突厥贩马入唐逾万匹之多。牛三万四千余,羊不计其数。”
“颉利重胡人远突厥,时与东突厥引发战乱,去年冬日,天降大雪。牲畜减半,百姓遭冻饿之苦。颉利钱财不足,除与唐加大贸易之外。更加大对百姓之盘剥。凡突厥商人交易归国。十抽其五,引各部族怨声载道。或叛或离。颉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