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新铭说:“建咱就建个好的。一张白纸,画什么样的图画都可以,何不一开始就计划好了,画出一张最美最好的图画来?!像三姑和三姑夫夫妇俩,还不是从一穷二白一路创新,创造出了方圆百里没有第二个的梁家屯村?!还有你们仨兄弟,精诚团结也出了名,十里八乡的人提起来,没有不夸的。我作为三姑的侄女女婿,也不敢落后哇?!”
梁德顺被戴了大高帽子,心中高兴。想想也是,如今自己三兄弟,老大的他是建筑总管,老2梁德福是总店老板,三弟开门市最早,在方圆几里内数的着。自己仨兄弟还不都是沾了二弟妹李慧敏的光。便拍了拍路新铭的肩膀说:“你我都跟着沾光,小伙子,铆劲儿干吧!近朱者赤,这近神者啊,保不住也能得道呢!”
路新铭笑了笑,没说什么。心里却说:要不干出点儿样儿来,愧对自己这次穿越,愧对遇上了李巧巧这个大美人和她那有“神气儿”的三姑?!亏着我没有提出盖前世的高层居民楼,要是那样的话,还不把人们的下巴颏给惊掉下来?!
路新铭年轻气盛,凭着一颗感恩的心,日以继夜地拼搏在工地上。没用三年,就把兴农新村(崔家洼)全部建设好了。
之后便到处张贴广告,告喻广大民众:凡有与梁家屯村有租赁土地合同的人家,如果愿意到兴农新村(崔家洼)定居的话,可以以旧宅换新宅,两不找。二、三十户的小村全村搬迁优先;如果原崔家洼的村民愿回来,无偿送二层小楼一座,同时结算租赁期内的地租。
当然,这个主意是梁晓乐出的。宏远爹娘曾对此有看法,说我们是不是太大方了,出了这么多银子修建了新村,却无偿奉送(依旧换新与无偿奉送也差不多,因为旧民房到了他们手里,大多只有拆除,并派不上什么用场。)?!咱把本儿收回来也好哇?!
梁晓乐则说:一来那村过去曾被称为“鬼村”,人们走道都绕着走。不优惠,谁愿意搬过去住?!二来嘛,外村以旧换新,我们把他们的宅基退耕还田,农田里不需我们多大投资,粮食年年丰收,这可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从长远里来说,我们还沾了人家的光了呢?!而对于原崔家洼里的人家,宅基本来就是人家的,我们一下租赁了他们全村的土地,为我们在这里发展事业打下了基础,站稳了脚跟,给他们创造些福利,也是理所当然的。
宏远爹娘听女儿说的在理,也就同意了。
兴农新村竣工没多长时间,便住满了人家。一是原崔家洼回来了一部分,二是周围村里搬迁过去一部分。还有四、五个二、三十户的小村全村一起搬迁了进去。梁晓乐让路新铭把他们的村子全部退耕还田,实现了她的最初心愿。
搬进兴农新村的住户,都是把土地全部出租给梁晓乐的人家。他们没了土地的牵挂,男人们出去打工,女人们在家搞草编,都有活干,都能挣钱,小日子过得开心又舒服。并且没有发生过一次撞见“鬼”或者被“鬼”缠身的事情,渐渐地,“鬼”村也在人们的脑海中彻底被抹了去。
庄稼人从低矮的茅草屋,一下搬到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里,感觉就像一步登天一个样。逢人就夸新居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方便,把那些没有换到的农户眼馋的只咽口水。纷纷找到主管人路新铭,询问还建不建新的?!要是建的话,提前挨上号。
路新铭把这个情况反映给梁晓乐后,梁晓乐又做宏远爹娘的工作。
梁晓乐对宏远爹娘说:“咱现在不用买地了,租赁土地一年翻几番,银子‘哗哗’往家流,花钱的地方,也就建粮仓和养老院了,也用不了这么多。咱把钱投到新农村建设上去,把分散的小村统一起来,然后把他们的村落退耕还田,既能扩大咱的土地耕种面积,还能让农民们住上宽敞的住房,何乐而不为呢?!反正咱的东西都是老天爷爷给的,用老天爷爷给的东西,为人们谋福利,建立了功德,还哄老天爷爷高兴,说不定啊,老天爷爷还会给咱更多的东西呢?”
宏远爹娘想想也是:六、七年了,家里供着十多个门市卖货,每天一车车往外拉东西,库房里的货物一点儿也不减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老天爷爷每天在往库房里送!像这样得天独厚的恩宠有几家有?!还不是因为这个家里受了老天爷爷的照顾以后,没有独吞,而是帮助了和自己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是老天爷爷看见这个家里的人值得信赖,能代替老天爷爷为穷苦老百姓办事,这才源源不断地供应着这个家庭。
如今,收入越来越多。土地不用买了,一律租赁,不用投资,一亩地一年就有一千大几百斤粮食的进项。这可是方圆百多里土地呀?!为了放这些粮食,粮仓建的到处都是,究竟有多少,他还得统计统计才说的清?!
银子更是多的堆满了一座仓库。而用项只有建粮仓和养老院、孤儿院,所用也不过百分之几 。如果放着这么多银子而不用,让老天爷爷知道了,一发怒,不给送东西了还是小事,别再连这个也给收回去?!
宏远爹娘这么一想,觉得用老天爷爷给的钱(东西变卖的)为大家谋福利,自己挣家产捞荣誉,是再上算不过的事情了。何不按照女儿的说法,把钱投到新农村建设上去?!既为人们办了好事,还哄老天爷爷高兴,最主要的是保住老天爷爷对这个家的恩宠。
于是,宏远爹娘就授意路新铭:新农村建设这一块,就撂给你了,你想在哪里兴建,就在哪里兴建;愿建多少处,就建多少处,别心疼银子。
路新铭也不负重托:把土地租赁和农作物耕种这一块,完全托付给长工总管和兴农新两个人,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大搞新农村建设去了。此是后话。
这一章说的远了,下一章再说梁晓乐。
…………………………………………
(注1 :这里是拔尖儿的意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45章发展新农村
正文 第346章成立福利院
)
第346章成立福利院
话说梁晓乐把连奶奶、疯女人和仝桂格领回梁家屯后,连奶奶顺理成章地进了养老院。仝桂格的工作也好安排,只是疯女人,却让宏远娘发了愁:
疯女人确实是个疯子,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疯。
她与连奶奶两个人一起生活了四、五年,无拘无束,又不与外界接触,早已养成了任意所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脾性。
如今来到人多的地方,感到新奇,骨子里的表现欲便涌了上来。又不能控制自己,“人来”更助长了其疯劲儿。一天到晚到处乱跑不说,见了男性就呲牙咧嘴地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碰到女人,就弯曲着十指做抓人状,嘴里说道:“我是恶鬼,我吃了你。”对孩子们则说:“小鬼儿抬轿来了,把你抬走。”(到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吓得孤儿院里的小孩子们见了她就哭,大孩子到处躲闪着跑。有的孩子跑的慌,摔倒了,把嘴或者鼻子也给磕破了血流满面。疯女人看见了,更是“鬼呀!鬼呀!”地叫起来,比孩子的哭声还要大。
一个疯女人,把养老院和孤儿院闹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宏远娘赶紧把她安排到一个自家的闲院儿里。为了安抚她,让与她相熟的连奶奶和仝桂格,临时做她的看护。又见连奶奶年龄大,仝桂格身体虚弱,还派了两个身强体壮的女工作人员过来帮忙。
“应该把她归到哪里去呢?”宏远娘忧愁地说。
让她到养老院吧,那里光老人,需要清净,像她这样精神不正常、不能控制个人行为的人,是无论如何不能安排进去的!
把她放到孤儿院,那里又都是没有成~年的孩子。以前曾有过“傻子路新铭”住在那里,但路新铭只是吃饱了就在幸福苑附近自己溜达着玩儿,冲着人“嘿嘿”傻乐,不吓人也不惹事儿。
疯女人则不然,一个看不到,人就没影儿了。还对着孩子做恐吓状,仅一天时间,孩子们便对她有了惧怕心理。
“娘,咱再成立一个社会福利院吧,专门收养像疯女人这样的没人管的残疾人。”梁晓乐借机对宏远娘说。
在梁晓乐看来,养老院和孤儿院虽然都有“福利”民众的性质,但多少有些利益驱动: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都必须缴纳一亩地和半处民宅,孤儿则在成年后,将自己所有收入的百分之十回报孤儿院。而对社会上无家可归没有财产没有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和残疾人,却拒之门外。以前梁晓乐没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