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多面攻击(也就是说能和上庸成为一个“互为犄角”的态势)。
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理想布局,这倒很有可能是关二急着发动“襄樊战役”的一个潜缘由(说急是由于关二当事的确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兵力不足就是一个证明)。
“襄樊战役”的发起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正好是刘封和孟达打下上庸的时候。虽然这种“潜缘由”是一种猜想,但哪怕是无意而为,也能看出上庸的战略位置。
即在刘备夺取汉中后,能将荆州和汉中连为一线;三点一线的阵势更是将“上庸”这个地方从一个当时的“穷乡僻壤”翻然成为战略枢纽;假如关二将襄樊再攻下,那摆在蜀汉刘备面前的就是一个比“隆中对”勾画的更美妙的一幅政治军事画面。
当执行“隆中对”的军事规划的时候,可以补充为“一军出汉中;一军出荆州,而上庸之军可依势为左右援助”。这个非但是“上庸”的地理位置所决定,也是他的地势所决定。
“上庸”西向、南向皆是山麓,这个是蜀地、汉中的天然屏障;但另两个方向却是“坦途”,北向可至长安(子午谷也在“上庸——新城”辖境),东向直接支援荆州之兵,可至宛洛,且是“顺江直下”。
如果历史真的能走到这一步,估计曹瞒不仅要迁都,甚至是“不顾面子”的要向东吴喊“救命”了。可惜历史没有这么走,“襄樊战役”也以戏剧xìng的结尾收场。“襄樊战役”的结局是:刘备丢了荆州;死了大将(关二),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在整个襄樊战役的后期,又看到一个地名和人名:上庸和孟达。
事件是说:关二攻打襄樊直到后来失荆州,刘封、孟达一直没有任何得动作“以山郡初附,人心未定,难以出兵”为辞。关二兵败身死,孟达害怕刘备加罪,又与刘封有矛盾(至于什么矛盾,有空再说),便降了魏。
申耽、申仪叛变,刘封逃回成都。刘备斥责刘封侵凌孟达,又不救关羽。诸葛亮因刘封刚猛,恐“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刘备因此除之。于是,刘封被赐死。而孟达降魏以后,曹丕合房陵、西城(魏兴郡)、上庸为一大郡,改名新城郡。并且也开始重视起了这块地盘。
荆州一失,其实“上庸——新城”已经成为一块地理位置突出的“飞地”。对蜀汉来讲,没有荆州他守不住;对于曹魏来讲,可以和襄阳遥为呼应,但并不是进攻蜀汉的好的发起地,这当然还是由于“上庸——新城”的地理、地势所决定的。
所以此时的“上庸——新城”作为长安、襄阳之间的结合点,具有战略上的意义,但不是好的进攻点。
后来孟达受到司马氏的排挤yù再投蜀汉,司马懿闻讯立即调兵进攻,才八天,就从南阳宛城赶到了上庸城下。本来,由于上庸城墙高池深,加之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按孟达的能力应该是可以挺到诸葛亮援军抵达的。
可是,守将邓贤、李辅等在关键时刻“开门出降”,孟达只守了半个月,就兵败身亡。以上就是有名的“仲达急兵破孟达”,也是军事上有名的“急袭”范例。
刘琮yù夺益州就必须打通荆州与益州的通道,目前只有长江这条水路,受限制诸多,而上庸既然如此重要,刘琮自然不想自己入蜀之后无退路,也无法与荆州联络。
加上上庸本蜀汉中,若是能够入蜀之前夺下上庸也算是向刘璋表达一番诚意。
第228章 房陵归降
刘琮之所以选择从上庸进军蜀中,这也和刘琮是穿越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汉江和长江在江夏汇合,往西一路分叉,到了秭归和宜都之间之间已经夹着一个神龙架和大巴山。
长江是攻蜀的第二选择,水军穿越长江抵达江州(chóng qìng)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相对长江三峡的险恶地势,汉江自襄阳到汉中相对就要缓和的多。
而且占据了上庸、房陵一带也是确保了襄阳上游的安全,同时牵制张鲁的力量,给刘璋也是一个交代。从宜都出发,经保康便出了荆州界进入汉中郡房陵,再沿着狭窄的平原,穿行在神龙架和武当山之间,很快就是上庸。
经过半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所有方面都准备好了。刘琮告别诸位妻妾踏上征途,走前他面对众妻妾笑道:“等我平了益州回来,琳儿你要教我弹琴,我的琴完全跟不上你的。还有你们三人要好好教育基儿!”
虽然刘琮满脸带笑,蔡琳和文蕊还有阿英都是依依不舍,甚至眼中噙泪。因为刘琮私底下就跟几位交代过,此去蜀中必要拿下益州才会班师。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这些女人都是青chūn年华自是不舍。而且战场上刀枪无眼,不过作为这个时代的女人她们只有在心中默默祈祷刘琮早rì凯旋。
唯独韩依满脸嬉笑,因为她坚持要随军。理由是刘琮需要有人照顾,而韩依是四个女人当中,是唯一习武的,而且身手还不错。樊城保卫战她就有协助医官救治伤病员的先例。
刘琮一向拗不过她,只能让她跟着。
刘琮起兵伐张鲁的消息传出,益州震动。成都方面,那些反对刘琮进蜀的人暂时也闭上了嘴,因为刘琮选择从上庸直接攻击张鲁,而不是沿着长江直通成都。谁也不能说刘琮是狼子野心!
而张松、许靖等人也松了一个口气,刘璋对于刘琮此举也是大为赞叹,心中暗喜,到底是同一个王出来的汉室宗亲。因而对张松、许靖等人更加信任。同时下令整顿兵马,准备粮草,随时准备出兵与刘琮会师。
张鲁却是无比的郁闷,钟繇yù征汉中,他原本就与刘璋不和,无路可退,如今刘琮也来凑热闹。如果只是刘璋,张鲁倒是不但,就算是加上钟繇,张鲁还是能够坚守,因为汉中北部有阳平关,南面则是萌霞关。
有这两个关隘都有重兵把守,汉中郡的东面上庸房陵虽然夹在两山之间,但守备力量却不够。如果让刘琮突破,刘琮则可能沿河而上长驱直入直捣汉中。
而且刘琮过往的声望,如果非要让张鲁在钟繇、刘璋和刘琮之间选一个敌人,张鲁绝对不会选刘琮!不过刘琮已经出征,张鲁能做的便是继续征兵,然后沿途阻截刘琮,拖延他与刘璋会合!只有阻止住两个刘氏宗亲的联合,汉中才可能在这个群雄纷争的年代独善其身。
至于将来,张鲁没想过那么远,也无法掌控局势的发展。
张鲁随即召集部下商议对策,其弟张卫道:“如今汉中三面临敌,汉中最险无如阳平关;北面可于关之左右,依山傍林,下十余个寨栅,吾愿意领兵迎敌曹兵。
房陵无险可守,可令将士退居上庸,以杨昂、杨任为大将前往以拒刘琮。挡住这两路,刘璋不足惧。兄在汉宁,多拨粮草应付。”张鲁依言,遣大将杨昂杨任领兵一万支援上庸,其弟张卫率兵一万前往阳平关。
再说刘琮这边,起兵两万,分为三部,魏延、庞统领兵五千为前部先锋,黄shè领兵三千会同近万民夫和三百医护人员为后部。刘琮自与法正、赵云居中。整个西征部队加上运送粮草的民夫近三万人,可谓浩浩荡荡,房陵县令早就得知消息。
房陵(房县)属于边县在县令王梓的努力维持下,县兵倒是有近千人,奈何兵器落后,城墙常年失修,加之自刘表入住荆州一来,就从来没有动过汉中的心思,因为县中县兵也是常年未曾训练。
而从地理位置上看,房陵是进入大巴山和秦岭的入口,离汉中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十分南行,倒是离襄阳、宛城颇近,而且一马平川。
王梓现实召集县中官吏商议对策,众人一听刘琮来犯,都低头不语,房陵县虽然是归属汉中郡,但前年秋天,曹cāo和刘琮在樊城的这场大战,房陵百姓也是有所耳闻。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cāo都被刘琮击败了,区区一千疏于训练,武器落后的县兵能有什么作为,他们自然没有办法。
而县中的豪族更是干脆,纷纷劝王梓开城投降,以免伤及无辜。看着同僚和县中豪族的反应,王梓也是有心抵抗,却是无力实行。下定决心的王梓,便是令县尉整顿城中兵马维持治安,同时派出哨骑沿途打探刘琮部队的动静。
待到先锋魏延出现在房陵近郊,王梓便是带着城中大小官吏和户籍簿跪迎。对于这样一个结果,魏延和庞统早有预料。两万荆州兵对一千县兵,王梓能做的选择并不多,要么弃城逃离,要么出降。王梓选择了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