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岸,后续的部队则将各种兵器和后勤所需向着岸边运输。
度辽军主将鲜于银在沓氏海滩登陆之后,立即组织已经上岸的士兵沿着海岸线五里设立警戒圈,修筑临时的防御堑壕,以免大军在登陆的过程中遭受敌军攻击。
随着后续部队的顺利上岸,鲜于银心中的压力减轻不少,派出去四处侦察的士兵返回来向他报告,附近没有发现敌军活动的踪迹,距离这处海滩最近的一支驻军远在二十里外的沓氏城内,而且仅有一千人。辽东的兵力都被公孙度抽调一空,此刻沓氏城内能有一千士兵留守,还是因为这里有一座临海港口的原因。
鲜于银用了两天的时间,指挥度辽军一万五千名士兵顺利在沓氏登陆,整个行动过程中仅有十几名士兵坠海,但因为身上穿着大公子亲自设计的救生衣,也是有惊无险,被船上的士兵用长钩竿拉了起来。还有一百多名士兵在上下船的时候受了伤,结果被鲜于银下令留在了大船上面养伤,取消了参与这次行动的资格。
度辽军靠海登陆的时间之所以花去了两天多的时间,主要是因为随船携带的各种后勤补给物资十分巨大,若是仅仅只把士兵们投送到海岸之上,其实只需半天时间便可做到。
大军顺利上岸之后,海阳水师的船队仅留少量武装海船在沓氏附近海域游弋,主力船只则尽数起锚离开了沓氏,然后借助于西北风的推送折向南方航行,准备前往东海郁洲山运输一批重要的物资。
在没有蒸汽动力的时代,船只在海上航行最大的动力便是海风,其次则是海流,而无论风力还是海流,却是有着季节性的。
度辽军的主力步兵在沓氏沿海上岸之后,鲜于辅立即指挥部队将防守薄弱的沓氏城围住,在经过一番极为轻松的攻城作战之后,沓氏城被度辽军顺利夺下。鲜于辅组织部队将大量物资运进城内,然后让士兵在城内休整了三日,随后留下三千人看守此城,任命随军同行的参赞陈容担任沓氏城的县令,确保大军的在后方有一个稳定的据点,而他则亲自率领一万两千步兵向着距离沓氏城最近的平郭城逼近。
平郭县城距离沓氏县城有近四百多里的路程,步军行进的速度每天为三十至四十里,就算度辽军训练有素,也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赶到。
因为鲜于银上岸之后便切断了沓氏城与平郭城之间的联系,所以鲜于银率军一路逼近平郭城的途中并未遇到任何阻拦,道路之中遇到的行人也被鲜于银赶到了队伍的后方,所以直到鲜于银率领大军逼近平郭城时,城内的守军依然是毫无察觉。
驻守平郭城的守军依然只有一千人,鲜于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夺下平郭之后,只在城内休整一日,便再度率军向北挺进,五日之后大军抵达汶县城下。汶县城内依然是防守空虚,所以鲜于辅依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便顺利拿下了此城。
鲜于辅让部队押解着平郭城和汶县城内的一千多俘虏继续向北挺进,在三日之后又夺下了安市,五日之后夺下了新昌城。此时,距离度辽军从沓氏海岸登陆差不多已经过去了一月的时间。
新昌城位于公孙度的老窝襄平城西南方向一百里外,鲜于辅夺下这座城池之后,便不再继续向北行军,而是留在城内专心加筑城墙,摆出了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未完待续。。)




 第三六九章 故人相见

新昌城距离辽队城只有七十多里的路程,骑马只需一日便可抵达。鲜于银率军攻占了新昌之后,便立即派出快马前往辽队报讯,邀请邴原一家人速来新昌避祸,以免遭受公孙度的迫害。
这些马匹是鲜于银攻下沓氏、平郭、汶县和新昌之后从四处县城内缴获来的战利品,加起来竟然有两千匹之多。辽东大量出产上等战马,这些年因为幽州的崛起阻挡了公孙度与中原地区的战马交易,所以只要是有公孙度派兵驻守的地方,总是有不少的战马可用,现在却是白白便宜了鲜于银。
度辽军的步兵虽然类似于后世的海军陆战队,但这些士兵大多都是幽州汉子,他们打小就开始与马匹接触,虽然不似幽州骑兵那般马术精湛,但骑在马上奔跑却是一点也不困难。这就好像学会了骑自行车的人,就算十几年不摸自行车把,但只要想骑的时候,跨上车座便能骑着跑起来。
鲜于银派往辽队城的这支骑兵小队人数为五十人,他们身上穿着新昌城守军的服饰,带着新昌城守军头领的信物,就连说话的口音都是地道的辽东味,所以毫不费力便进了辽队城。
在此之前,鲜于银在指挥部队攻占平郭、汶县、新昌三城时,每次都是先派出一支小股部队,身穿公孙度士兵的服装,混进城内之后里应外合,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城门,然后迎接大军入城。尽管这一招有些老土,但却是屡试不爽,十分好用。
当年公孙度派出两万大军与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麾下三万部队合在一起,围攻蓟城,结果被刘和设计全部歼灭和俘获。被俘的辽东降兵当中有四成最终成为刘和麾下的士兵,经过这几年的训练和教育,已经彻底忠于刘和。度辽军中便有当初俘获的辽东降兵两千多人。如今他们返回故土,自然成为鲜于银最好的向导和攻城的先锋。
五十人的小队进入辽队城后,在队率李云聪的带领下很快便来到了名士邴原居住的院落门前。
李云聪想起临来之前主将鲜于银的交待。
“邴学士是大公子极为看重的名士,与吾亦有私谊,你们这些肚子里面没墨水的家伙,见到邴学士之后一定要恭敬,说话不能粗俗,不可大声大气,但务必要将邴学士请到新昌城来。”
“若是邴学士不肯前来呢?”
“笨蛋!邴学士要是不来,你们不会‘硬’请啊!”
李云聪调整了一下面部表情。尽量装出一副人畜无害,客气恭敬的模样,然后伸手拍响了邴家的院门。
不多时,一个小书童拉开院门,探出半个身子来,有些疑惑地看着门口的李云聪。
“这位好汉何事叩门?”
“敢问这位小先生,邴学士在家么?”李云聪一脸讨好地问道。
被人唤作“小先生”,书童心里有些暗自得意。“我家先生正在后院看书注疏,闲杂人等一律不得打搅。”
“小先生。某这里有一封书信,是邴学士的故交让我送来的,还请转交先生,就说某有急事要面见先生。”
“那你先在门口候着吧。”小书童拿了书信。关上院门,快步向后院走去。
“先生,门外来了一群骑马的壮汉,为首一人说是受人之托前来送信。看样子十分着急,不知先生见还是不见?”
正在提笔书写的邴原,听到门外书童的问话。有些不悦地放下毛笔,对着屋外说道:“书信何在?”
书童于是推门而入,将李云聪带来的书信呈于邴原的面前书案之上。
邴原拆信细看,然后皱紧了眉头。“公孙度这次只怕是难逃覆灭了啊。只是没有想到刘家公子如此了得,刚刚在幽州西北大破胡人,紧接着便挥师东进前来对付公孙度,这辽东今后只怕是难得安生了。”
“小五,你去将那门外为首的汉子请进来,我有话要问他。”
“奴婢晓得了,还请先生稍候。”
片刻之后,李云聪跟随小书童进了邴原的书房。
“小人度辽军左部前营队率李云聪,见过邴学士!”
“鲜于将军为何派你前来?”
“只因小人加入度辽军之前便是辽队人氏,对这附近比较熟悉,所以将军特遣某来迎接先生移步新昌城。”李云聪恭敬回答。
邴原饶有兴趣地问道:“你既是辽队人氏,为何却要在度辽军中任事,帮着别人对付公孙将军?”
“回学士的话,辽东之地本就属于幽州管辖,并非公孙度之私产,如今吾等奉太傅大人之命前来征伐有意自立的公孙度,上乘天意,下顺民心,是以占有大义名份。”
“呵呵,小小一个军中兵头,竟然知道大义名份,这度辽军不简单啊。你且稍候,容我收拾一下,便随你前往新昌城。”
“还请学士见谅,鲜于将军说了,因为时间紧迫,先生只需带上这些年来的注疏所得便可,其余的家什财产皆可不顾,等平了公孙度之后,大公子会亲来辽东赔给您的!”
“哦,大公子还会亲来辽东?那我到时候可要问他要一套蔡学士家中藏书的副本!”
邴原一辈子喜好藏书,后世更是被人称为东汉藏书家,他早就听说蔡邕家中藏书丰厚,这次正好借着这个机会,问刘和要一套蔡邕所藏书籍的誊抄副本。刘和是蔡邕的女婿,又是燕京大学的创始人,邴原问他要书正是要对了人。
当日傍晚,李云聪护送着邴原一家坦然离开辽队城。守在城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