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谈之间,刘和想起一件事来,他问郭嘉:“辽东公孙度那边最近有什么动静?”
郭嘉答曰:“自从上次公孙度派出的兵马在蓟城惨败之后,他便派兵彻底封锁了通往辽西的路上通道和海上航道,如今想要渗入辽东刺探情报十分困难,最近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消息传回。”
刘和感叹说道:“这个公孙度,再这么搞下去,迟早也得步公孙瓒的后尘。在他那边明明有王烈、邴原、管宁和国渊等大才可用,偏偏却要被阳仪和柳毅两个混账牵着鼻子走,真是浪费人才啊!”
“公子,不如我们想个主意将王烈等人引到蓟城来?”
“这事有点悬。自从上次鲜于明辉和韩子佩两人去过辽东之后,公孙度便派人将王烈和管宁等人监视起来,如果弄得不好,不仅引不来这几位贤士,反而害了他们性命。”
“这事交给我来处理,公子只管等待好消息就行。”
“好啊,你若是能将他们几个弄过来,我便送你一份大礼!”
“什么大礼?”
“现在说出来就不灵了。”
“……,公子,不带你这样的!”(未完待续。。)




 第二九零章 连锁反应(上)

刘和在幽州扩军备战的动作很大,根本无法隐瞒,也不需要隐瞒。以刘虞骠骑大将军的身份,就算麾下聚有百万兵马也不算僭越,而幽州这次扩军之后,总共也不过十万兵马,所以完全符合情理。
幽州组建五路大军的消息传到冀州,卢植立即效仿,将防守高邑的兵马命名为振威营,由太史慈出任该营主将,兵马大约有两万之数;将防守渤海的鲜于辅所率兵马命名为振武营,仍由鲜于辅担任主将,麾下兵马大约一万五千人。
因为太傅刘虞兼任骠骑大将军之职,代替中央朝廷统管黄河以北诸州事务,卢植便向刘虞上书,请将军府加封太史慈为四品振威将军,加封鲜于辅为四品振武将军,加封冀州别驾沮授为宣威将军。
骠骑将军府不过是个空架子,刘虞平时只是顶个名头,他更多的时候还是行使太傅的职权,而具体的军事则由大儿子刘和全权负责。卢植在冀州组建两军自然是得了刘和的默许,至于对太史慈和鲜于辅两人的加封,那就更不会有什么阻力和问题。
很快,冀州方面收到蓟城的许多任命公文,其中冀州牧卢植被加封为正三品的辅国将军,其余人的擢升和加封则悉数按照卢植此前的请示全部批准。
虽然卢植没有为自己讨官要官,但以他的身份如果不予加封相当级别的将军封号,则难免会让人觉得刘和刻意架空了冀州和卢植。
骠骑将军府对于冀州的这番任命和擢升,自然无法瞒过时刻关注着北方形势的袁绍,为了应对刘和接下来的动作,邺城车骑将军府内文武云集,众说纷纭,好不热闹。
袁绍的这个车骑将军封号,还是在初平元年担任讨董盟主时自加的封号。此前何进的弟弟何苗曾经担任过车骑将军这一职位。后来何苗被何进部将吴匡和董卓弟董旻所攻杀,尸体被弃于苑中。按照大汉武官规制,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主要执掌京师兵卫和宫卫,为武将之中的第二品。
虽然当初由袁绍主导的讨董作战不过是一场虎头蛇尾的把戏,但却为他赚足了名望,而且这个车骑将军的封号朝廷也未授予别人。所以他就继续理直气壮地戴在自己头上。
邺城车骑将军府内有类似于蓟城骠骑将军府的各级官职设置,其中袁绍的首席谋士田丰因为名望资历而居长史之位,铁杆追随者逢纪担任司马,谋士许攸则担任别部司马,级别与田丰和逢纪两人相同。后来从韩馥帐前转投袁绍的郭图和辛评二人,被袁绍征为左右从事中郎,地位略低于田丰、逢纪和许攸三人。
上面列出的这五人,便是袁绍倚重的核心谋士智囊,若是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袁绍帐前还应该有沮授、审配、荀谌、辛毗、田豫等谋士,但因为刘和的干预,这几人当中沮授目前留在卢植帐前听用,审配留在洛阳与李严一起守城。荀谌返回颍川老家之后再无音讯,辛毗如今在蓟城太傅府中做事,田豫则留在刘备身边无所事事。
袁绍车骑将军府内还有门下贼曹一人,现为定陶人董昭担任;门下督一人。现为河内人朱汉担任;功曹一人,现为袁绍的小舅子李孚担任;主簿一人,现为才子陈琳担任;主记一人。现为清河名士崔琰担任。
以上列出的五人便是车骑将军府内的“门下五吏”,属于直接辅助袁绍处理日常事务的文吏。
袁绍眼红幽州扩编的十万大军,更加担心刘虞的狠儿子刘和集中兵马南下冀州与卢植麾下部队合在一起攻打邺城,所以在得悉了蓟城和高邑方面的大动作之后,也是不甘示弱,急忙在冀州和并州实施了又一轮的扩军备战计划。
袁绍采纳田丰的建议,将麾下兵力分作三路,每路设立一个统兵都督。其中:东路都督由袁绍的铁杆好兄弟淳于琼担任,监军为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北路都督由袁绍的另外一位铁杆追随者逄纪担任,监军为袁绍外甥高柔;西路都督则由袁绍的外甥高干担任,监军为袁绍的二儿子袁熙。
东路都督淳于琼当初与袁绍、曹操等人一起担任西园八校尉,后来又死心塌地跟着袁绍离开洛阳去了渤海,属于袁绍最信任的手下大将,因此袁绍让他率领冀州方面的六万大军,护卫在自己的身边。淳于琼帐前有左右两位将军,分别为麴义和高览,另有几位副将,分别是吕威璜、眭元进、韩莒子、赵睿、岑壁、彭安等。
北路都督逄纪一直忠于袁绍,当初董卓入洛阳时,他与许攸一起追随袁绍逃往渤海,因此深得袁绍的赏识和重用,这次被委以重任,由他率领五万大军镇守并州北部,防备幽州方向和北方胡人的攻击。逄纪帐前也有左右两位将军,分别为颜良和张旭,另有几位副将,分别是焦触、张南、张凯、吕旷、吕翔、马延等。
西路都督高干是袁绍的亲外甥,他一直深得袁绍喜欢,差不多是当成半个儿子来对待,因此被袁绍力排众议授予如此高的职位,率领四万大军镇守晋阳,防守并州以南的张杨、段煨和西河郡以西的河西羌人作乱。高干的帐前亦有左右两位统兵将军,分别为韩猛和文丑,还有几位副将,分别是韩荣、韩琼、夏昭、邓升、高槐、孟岱等。
除了上述已经有了明确职务的十名文士和二十九名武将,袁绍手下还有常林、耿苞、华彦、孔顺、阴夔、张津、张珔、胡昭、令狐邵、韩范等文士,另有朱灵、周昂、韩荀、高翔、焦和、何茂、王摩、尹楷、韩范、梁岐、陶升、严敞、冯礼、郭援等武将。
如果仅从数量上进行比较,刘虞父子在人才招揽和储备方面与袁绍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但是,帐却不是这么算的。刘和一直走的是精兵强将的路线,虽然手下谋士和武将人数只有袁绍的一半,但在总体质量上却要优于袁绍。
袁绍阵营内有顶级谋士田丰一人,而刘和却有郭嘉、李儒两人。冀州卢植和沮授虽然名义上不属于刘和,但却跟刘和站在同一阵营之内,这两人的谋略也不比田丰差多少。袁绍有一流谋士许攸、逢纪、郭图和辛评四人,而刘和却有李严、田畴、刘惠、审配等人,水平毫不输给许攸等人。袁绍有能吏董昭、陈琳和崔琰等人,刘和有更加能干的刘放、徐邈、韩珩、刘政等人,另外贾逵、杜畿、郑浑、辛毗等人经过历练之后,能力水平也不会逊色多少。
袁绍阵营内武将云集,排得上号的有大将淳于琼、麴义、颜良、文丑、高览、高干等人,而刘和帐前却有智勇双全的赵云、张郃、徐荣、太史慈、徐晃等人。更有忠心耿耿的鲜于辅、鲜于银、夏侯兰、孙礼和慕容平……
袁绍经过一番穷兵黩武的折腾之后,麾下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之巨,这跟刘和掌握的实际兵力基本持平,但无论从将领的整体水平还是从部队的训练水平、装备水平进行比较,都是幽州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当然了,这种比较结果只在刘和的心里装着,外界许多人很难看的这么透彻。如果刘和不是拥有后世的记忆,他岂能知道郭嘉是三国前期最厉害的谋士,岂能知道李儒其实可堪大用。岂能知道赵云、太史慈、张郃、徐晃等将领乃是魏蜀吴三国之中最顶尖的超一流武将?
当袁绍在冀州南部和并州忙着整军备战防范刘和的时候,与他仅仅一河之隔的曹操也没有闲着,曹黑子的步伐甚至比老大哥袁绍迈得还大。
曹操虽然暗中加入到了征讨刘虞父子的阵营之中,但明面上还未跟刘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