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沧海-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植换崛冒傩站醯眉铀傲恕9俑闹至钢灰斜U希芄蝗冒傩涨惺悼疵靼鬃攀悼梢员扔米约沂栈竦牧甘匙鲋质粘啥啵傩兆匀换嵩敢饨邮芰恕

而且此法贵在两相自愿,不可用强,阻力自然更小。比如我中吴军治下各州,种植占城稻年份最久,有些民田已经种植了四年了,到了种子退化的年份,便可以在中吴军先行实施。福建种植不过两年,两广更是今年才种了第一季,百姓还看不出来退化的问题,便先朝廷亏那么一两年,不赚这个钱粮好了。等到两三年后,福建、两广的农户都在产量的对比中看出了买官营种粮的好处之后,这种徐徐推进便丝毫没有阻力了。”

“殿下真乃治国救民的天纵奇才啊!老朽真是枉读四十年圣贤书,惭愧,惭愧。此法回去后,老朽便立刻禀明大都督,定然按照殿下的办法施为上书,一字不易!”

聊完了摊丁入亩的初步推行借口,钟允章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便问起了下一项要求:“上书奏请增开科举,倒是可以理解,只是不知这‘乡试’的名目,又是何解?”

吴越国没有建号称帝,自然没有科举。但是如果因此就觉得吴越国没有选拔人才任官的考试制度的话,那便大错特错了。

武肃王钱镠一朝因为是马上得天下,对科举的要求确实不多,偶尔有文官需要从寒门之中拔擢,也都是看谁名气大,就直接举荐,甚至由国王如同“三顾茅庐”一样去延请,大名鼎鼎的唐末文人罗隐,便是这么在吴越国出仕的。不过此后,从文穆王钱元瓘时期以来,吴越国便开始逐步有了选拔文官的考试,只是明目上叫做“录科”。

录科考试并非常制,而是等到确有文官位子空缺出来之后,才会举行,用多少录取多少,考上之后,直接就任命官职。这个制度按说含金量还是不错的,只是因为不常设,所以缺乏储备读书人才的作用,也不能尽可能留住多的读书人。幸好五代十国时候,吴越国那帮姓钱的宗室各个都是学霸级别的人物,读书都很牛逼,这才没有导致吴越国文人不够用的问题。

说句题外话,历史上太平兴国三年、钱弘俶纳土归宋投降赵光义之后,他带去入宋的子侄宗室足足数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没有资格在北宋直接获封爵位的。但是即使如此,钱氏宗族三代之内靠科举考试正式考中进士的,就有近百人之多——这固然和宋初时候,北方人读书不好、南唐读书人又在唐宋战争中多遭屠杀、后蜀读书人多丧于全师朗、王小波、李顺等多次起义有关。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吴越人在宋初时的读书能力完爆北方人甚多。

“所谓乡试,便是一种新式的‘选贡’制度——未建号称帝的,不得开贡试、录取进士、明经、明法诸科士人,但是按照朝廷祖制,各道依然是要选出贡士前往京师参加考试的。孤所谓的‘乡试’,便是一种在各道自行组织的初级选拔考试。考中的人员,由各道命为‘举人’,以待时机成熟时进京参加朝廷的贡试——当然,乡试不比录科,哪怕文官没有空缺,也可以每年或每三年举行一次。获得举人资格者,即使没有进京参加最终的贡试,依然可以在我吴越国直接任官。”

。。。

。。。


第291章 摊丁入亩的威力



钱惟昱上辈子毕竟是戈尔巴乔夫和two86教导出来的修真主义好青年。别的本事且不论,关于“打着某某主义的旗帜、走着某某主义的路子”这种花活,放到五代十国这种历史环境,自然是玩得轻车熟路,天下第一了。

明明是想摊丁入亩,却咬死了不露出摊丁入亩的字眼,用一番包装的勾当,把全吴越国的大地主阶级都忽悠地暂且丧失了斗志。等到发现实情的时候,已经大事晚矣。

那一日,钱惟昱和钟允章谈妥了全部条件之后,不过半个多月,中吴军的库帑便拨出了首批数十万贯钱钞,由海商交割给广州都督府的户部官员。(以后统称使用六部的称呼,大家知道吴越国名义上没有六部就行了,这样表述方便一些,不要纠结具体官名了)

六月底的时候,也就钱惟昱拨给四伯钱仁俊的首批钱钞到位之后仅仅七八天,钱仁俊的奏请废除丁税、施行种粮官营、开设“乡试”等诸事宜的奏章,便送到了杭州的钱弘俶那里。

奏章的内容,当然是钱惟昱指示的,只不过措辞上进行了不少修饰,而且关于上奏的理由,也颇为符合两广的“乡土气息”——比如废除丁税是为了笼络两广的蛮夷,开设正规的乡试,是因为两广的读书人原本就有参加科举的机会,不能因为如今南汉被吴越灭了、反而让读书人没了上升通道、不利于社会稳定云云。

看得出来,钟允章薛用丕等一些原岭南太师、礼部尚书等饱学高官,着实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力图让这份奏章看上去完全是站在广州都督府的立场角度上提议、看问题的;一旦新政实施之后,得利最多的肯定也是广州都护府,而不是吴越国别的节镇。如此一番伪装之后,整个行动便一丝“出自中吴军节度使钱惟昱授意”的迹象都看不出来了,哪怕将来大地主阶级反噬,也咬不到钱惟昱身上。

人投我以木桃,我投人以琼瑶。四伯父背黑锅背得这么敬业,钱惟昱自然给钱也给得爽快。一番运作之后,各种渠道的附议奏请雪片一样飞向杭州,赣南的十叔钱弘亿麾下也有山区苗族可以收纳,拿了一笔小钱之后马上就跟着摇旗呐喊。

只有钱惟昱这个正主儿,连续两三个月都在闭门开发新技术、以及在自己治下组建织造营、机匠营。对民间推广纱锭横置式的五锭踏轮纺纱机、推广棉花种植、棉纱纺线。七月初的时候,苏州的织造营产出了华夏大地上汉人织造的第一批棉麻混纺布匹,并且投入了江浙一带的纺织品市场,着实得到了市场的好评。

吴越王钱弘俶把各处上奏的奏章照例留中不发,交给杭州、越州的诸位中枢文官讨论。一直拖到七月份,终于迎来了一个合适的时机:王妃孙太真的分娩时期快到了——七月二十那天,在众望所归当中,孙太真诞下一个男婴,一如历史的惯性,这个孩子被取名为钱惟濬,大王钱弘俶终于得到了嫡长子。

各镇节度自然是少不了恭贺庆祝,动辄价值数万贯的重礼一份接一份不要钱似的向杭州送,其中虚与委蛇自不待言。

钱弘俶假借嫡长子诞生的喜庆机会,宣布大赦天下——嗯,其实只是大赦吴越国境内而已——并且顺势宣布了一些“惠民”的举措,其中就包括钱仁俊此前上书的各项改革事宜。

大王借着嫡长子诞生的机会,宣布减免税赋和提出一些“便民的政府收费项目”,又有谁可以阻挠呢?两浙和福建的豪绅们就这样被忽悠着暂时接受了这个事实。

两浙福建田土广袤的豪绅还没反应过来,两广那边便对大王新恩准的善政反馈了最大的善意。七月底,仅仅在大王的政令传到广州都护府三五天之内,邕州以西原本属于壮族、侬族的羁縻州,便有好几个接受了朝廷的流官改制、宣布改土归流。

“投降”归化的羁縻州包括广源州、万涯洲、谠犹州、形州等四处。从地域范围分布来说,大概是从后世的广西首府南宁开始、沿着邕江流域往西一直到广西百色附近位置。大致覆盖了几个县的面积,四州相加,拥有汉族民户三千多户,壮族、侬族等归化人两万多户。

一个新政政令刚刚落地,就为钱仁俊带来了几个羁縻州、将近三万户口的百姓。如此巨大的政治胜利,自然是要大书特书地宣传的。消息传回杭州之后,那些原本还试图质疑“摊丁入亩”的人,也只好选择缄口不言了。

或许还有人会奇怪:就算摊丁入亩、废除徭役两项政策交加逼攻之下,蛮夷归化的成本确实被降低到了几乎不存在的程度。但是蛮夷不归化的话,好歹还有“尊严和自由”,怎么会仅仅因为“就算你归化了、朝廷也不找你收税、服役”这么一个条件,就纷纷主动归化呢?

这其中,当然有阴谋。

……

广源州,便在后世的广西百色附近。广西全境多山,除了东南部北部湾沿岸的沿海平原地带、以及东北部与湖南接壤的桂林地区,其余大多都是山区。整个广西中部地区,就只有从邕州到广源州的邕江流域,有约摸一两万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而平原四周的山区,倒是能有十几万平方公里。

广源州说是州,其实和所有的羁縻州一样,并没有汉人修筑的那种城池,只是一个一丈高都不到的黏土围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