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5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幸,此时弓弩手们已经部分准备就绪。没时间等到万箭齐发了,徐卫嗖一声抽出佩刀,喝令道:“放箭”

弓手搭箭上弦,弩手放箭入槽,弦响之声,汇聚成一片洪流,无数白羽呼啸而出,如满天繁星一般飞向了半空

正扑向朱记台的汉军万人队中,不少士兵抬头仰望,见箭雨袭来,心中不由一紧。只得将牙一咬,硬着头皮继续冲击可再硬的头皮也硬不过箭头,当破空之声大作时,这汉军阵中痛呼声响成一片因宋军居高临下,那箭的威力尤其惊人,便是身裹铁甲的士兵也被利箭贯穿防护,深入皮骨最恐怖的,当数用床子弩发射的那种平头箭,它一点也不锋利,可当它从半空中垂直落下时,打在头上,立时脑袋塌下去,打到肩膀上,能把骨头都给你震碎

金军大将们在后头看到汉军阵中,突然象风吹麦浪一样一团团短下去,马上笑不出来了。汉军已经冲到了那高台下,金军巨弩不得不停止了发射。而这支西军偏师的顽强让金军将领们刮目相看。我方弩箭一停,他们立刻站起身来,回到原位,又列成密集的阵形,严阵以待。

从平地到对方第一道防线,约莫有七八十步距离,这本不算长。但亏就亏在,对方在高处,居高临下我军仰头去攻,十分吃力

马五看到此处,越发相信,对面之敌,确系虎儿军不假紫金虎啊紫金虎,你倒真硬,刚打了大败仗,就又在这儿给我添堵。

“叫张俊来。”马五沉声道。

不多时,一骑飞驰而至,马上之人,年已五旬,皮肉虽松驰,却面无表情,须发虽半白,却难掩暴戾。两道浓眉上翘,一双鹰眼逼人,更兼颌下一把浓须,分外英武。若说这长相,该是纵横沙场,令敌闻风丧胆的骁将才是。可惜了,却委身投敌,背弃祖宗。不是张俊是谁?

他投降之后,因其军阶较高,为宋之承宣使,完颜娄宿任命他为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摇身一变,成了大金的永兴帅,与在他之前投降的张深,并驾齐驱。估计以后,他俩会并称“二张”。

“张经略,听说你是秦州人氏?”马五问道。

“回都统,卑职籍贯秦州成纪县。”张俊俯首答道。

“既然在秦凤一路,那这处地形你可识得?”马五以鞭指道。

张俊已经查看此处地形多时,只是,他祖籍虽然是秦凤一路,但从当兵时起,不在北边打党项,就在南边剿贼寇,没在凤翔府走动过,哪里知道?因此回答道:“卑职委实不知。”

马五倒也不怪他,续道:“我观此地,临渭水,扼要冲,正是用武之所。西军据住阻击,你可有破敌之法?”在金军将领看来,西军的将佐们一般都擅长打山地战,因此他问于张俊。

张俊一时沉默,再三思量之后才答道:“敌据险而守,最要紧的,莫过于断其水源和内外交通,诚如此,不攻自破。”

马五不觉有些失望,这还要你教?现在对方挡住去路,我又没包围他,旁边就是渭河,断什么水源?断什么交通?

第四百七十九章耻而后勇

第四百七十九章耻而后勇

隆兴五年腊月末,临近年关,声称当天拿下朱记台的韩常并没能如愿,马五的大军被阻挡在曹碑镇已经两天。其间,金军想尽了各种办法,包括正面进攻,冲击通道,趁夜偷袭,但仍旧没能攻破虎儿军的防线。两天的时间里,徐卫和他的部下多次变更战术,借助居高临下的地势,令强弓硬弩轮番发射,给金军造成较大的伤亡。马五麾下的军帅韩常,在靠前指挥,因为身边传令兵来回奔走,被徐卫麾下大将张宪发现,遂亲操神臂弓,会同几架巨弩同时向他发射。韩常的战马被射死,而他本人被一枚神臂弓的短箭贯穿右肩胛,部下慌忙抢回,伤虽不致命,却让他无法再指挥作战。此事让马五大为光火,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朱记台。

而此时,徐四徐五已经率宣抚处置司直属部队赶到了宝鸡县,进驻大散关。姚平仲也已率部抵达凤翔府城。

马五认为,此次出兵,是为追击西军和夺取凤翔府,现在追击已经办不到了,就该集中力量拿下凤翔。虽然他很想把徐卫连根拔起,但却明白,徐九据着地利,我在这里跟他耗得越久,其他西军准备也就越充分,夺取凤翔的难度也就越大。基于这个考虑,他放弃进攻朱记台,转兵向北,打算绕过凤鸣山,夺取歧山县城之后,直接进攻凤翔府所在的天兴县。

徐卫一见马五撤走,心知不妙,其实他更愿意金军主力在此猛攻,他手里尚有两万多马步军,据着地利,物资也够,打上十天半月也不怵。金军只要久攻不下,时间一长必生疲态,到时或许还能寻找出击的机会。

但马五这一走,逼得他也必须赶紧回凤翔府城,而且为了防止马五又调头回来,朱记台还必须得留兵驻守。和部将商议之后,决定留张宪率六千兵力在此防守,他亲率两万马步军火速赶往府城。

就在凤翔府剑拔弩张,陕西局势有急剧恶化之虞时,以徐绍为首的陕西宣抚处置司却已经在成州安顿下来。这里是陕西和四川交界之处,他们撤到此地,立刻引起了四川震动四川宣抚使徐处仁尤为关切陕西战局,派遣他的副手亲自到成州拜会徐绍。一是探听战事,二是表明态度。四川作为陕西的后方,支持陕西抗金那是责无旁贷,但凡陕西有需要,而四川又力所能及的话,无不应允。

可徐绍此时匆忙撤退,他本人也不知道前线局势如何。甚至不知道他的子侄们现在在哪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徐四徐五派员来报,言徐卫阻击金兵于歧山,姚平仲率残部、百姓、家属撤往凤翔府,而他两兄弟已经带宣抚司直属部队进驻大散关,阻金军入蜀之路。

宣抚处置司人心惶惶,很多官员都建议往四川撤,成州也不保险。四川宣抚使徐处仁对此表示欢迎,他建议徐绍可以撤到兴元府,也就是后世的陕西汉中,只不过宋时属利州路,归四川宣抚使统辖。

徐绍没有同意,他现在忧心两件事情。其一,自然是前线战局。徐姚张三将大败于鄜州,西军死伤惨重,金军趁势而来,局势将会持续恶化。

其二,就是他自己。身为陕西宣抚处置司使,军政一把手,如此惨败,他难以回避责任。现在他就得考虑,怎么向镇江行在交待。引咎辞职是一个选择,但在徐绍看来,这是懦夫行径,跟撂挑子没什么区别。既然是我执意发动反攻引来的大败,那么我就应该把责任担起来,阻止局势恶化。

其三,也是他最担心的。虽然身在陕西,但他时刻关注江淮的局势。只是山高水远,消息闭塞,只知道中原已经沦陷。然徐处仁的副手,四川宣抚副使告诉他,中原非但沦陷,金军已经打到了长江边上。而赵官家离开行在,现在不知所踪。主持行在事务的,是枢密使折彦质。西部地区知道的消息,就这么多。

金军兵临长江,官家弃行在而走,也就意味着一件事情。“朝问隔绝”,也就是说陕西和四川,跟中央断绝了联系,得不到任何指示。说得明白一些,现在川陕两地,就要靠他徐绍和徐处仁两个人打理。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川陕之事,就是他两个说了就算。

徐绍只能把“上书待罪”这件事情放一放,因为皇帝都不知道去哪儿了。现在首要之务,就是抵挡金军的攻势。靠谁?自然是前线的将帅,可纵观现在陕西的几位帅守,姚平仲几乎是折了个精光,老九也损失惨重,就剩下徐大一路实力不减。

徐绍非常清楚,他这大侄儿手里至少还握着七八万雄兵。他也知道,前些日子在耀州集结之时,徐原只来了两万人,连宣抚处置司规定的兵力一半都不到。而且这两万人,相当部分还是以前曲端的旧部。

徐大这是摆明了要保存实力,甚至不惜违抗他的命令。徐绍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大侄儿是所有子侄中最让人头疼的。公义他不理,私情也不顾,眼里只有一样东西,就是他的队伍。而且那队伍也不是他的,那是天子之王师。

徐绍很想教训他的大侄子一番,甚至动了把挂名“陕西北路招讨副使”的曲端派回去掣肘徐大的念头。可再三权衡,他没敢冒这个险。大敌当前,西军一定要团结,一致对外。现在,老四老五老九都在凤翔抗金,但以他们目前的力量恐怕还不足以跟金军抗衡,必须要有徐原的支持。但自己于公是长官,于私是长辈,不可能去求他,但强行命令,徐大极有可能故伎重施,往好了说,给你打个折扣执行,否则,干脆充耳不闻。

“爹,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