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兵力上,尚可喜等人有着四五万大军,虽说大部分是流民队伍,但有时候,人多也是一种很大的依仗。护龙军仗着人马众多,将卢象升围起来后,双方开始打起了消耗战。
反正这些流民招起来快,打光了尚可喜、孔有德等人也不会心疼。
卢象升先前并没有看得起这些流民为主的队伍,但是每当他想突围时,就会杀出一支强悍的军队,将其给重新逼了回去。这支军队自然是护龙军东江镇兵马,约莫不到一万人,算是嫡系兵马。和那些新招收的流民队伍相比,一个是大妈生的,一个是后妈养的。对于这些嫡系,尚可喜等将领可舍不得拿出来打消耗战,只是在每次卢象升想突围时拉出来用一下而已。
这般硬生生的消耗战下,卢象升部的损失非常大,原本两万人部队打着打着只剩下了六七千人,而护龙军这边损失的流民兵也不少,使得这个包围变得也薄弱起来。
最后,卢象升亲自持刀上阵,带着剩下的明军一番厮杀后,愣是冲破了护龙军的包围,向着济南城而去。
大呼大意的护龙军立刻急追,最后在离济南城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将卢象升部重新围住。
正文 第二章 丧钟,为谁而鸣(第四更)
更新时间:2013812 1:45:11 本章字数:2929
为了怕再横生枝节,也是为了怕济南城中的明军出来支援,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和李九成亲自领着本部兵马上阵和卢象升部开始了最后的厮杀。
卢象升派出了几波信使突围向济南城中的高起潜请求援军,但是都石沉大海。高起潜面对卢象升的求救置若罔闻,此时只要站在济南城上就能依稀看见远处的战况,但他依旧不打算出兵。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作为太监,高公公不是男人,而且高公公也是个小人,真是身俱两者之长,
卢象升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护龙军决一死战。随拔寨而出,决战护龙军。
史载“。。。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
卢象升就这样战死了,末世大明的擎天柱就这样又断了一根。
而且由于高起潜之前奏折的先入为主,朱由检并没有对卢象升的死多加追封,处理得很是平淡。
在歼灭了卢象升部后,山东地界的护龙军也是损失惨重,一时也就放弃了重新夺回济南城的打算,开始在山东继续游荡,搜罗人马。
然而,这在大明朝廷看来,是山东局势被平定的象征,高起潜更是在奏折中向朱由检这般说:“山东之地,久不闻贼讯矣。”
觉得自己终于赢了一局的朱由检很快的又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快速起用杨嗣昌,让其入主内阁,成为当之无愧的当朝首辅;一件事将孙承宗一家押赴刑场,以私通贼军的罪名判处斩立决。
在得知孙承宗的死讯后,辽东大地很多户人家缟素,山海关上的护龙军也树立起来灵帆,士兵着白绢,以此祭奠孙承宗。
而在朝鲜,龙辰直接下令“天下”缟素。
龙辰亲自在家中摆下水酒,祭奠孙承宗,而在灵案旁跪着的是孙承宗的小孙子孙建功。
“义父,俺要给我爷爷报仇,俺要杀了那个狗皇帝,俺要给我全家报仇!”
少年郎的怒吼,龙辰无动于衷,其实,孙承宗的死,其实还是自己的原因居多,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过是被自己借来的一把刀罢了。
“老头子,你终究还是没机会和我这个后生交手了。”手腕一转,一杯水酒洒在地上,龙辰呢喃一声,思绪飘飞。
……
女真方面,在多尔衮的坚持下,立了刚刚三岁的福临为汗王,多尔衮为摄政王,为了平定大金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多尔衮率八旗军五次出征至黑龙江下游流域,和当地的诸多部族联军交锋数十次。
论武勇,那些小部族勇士并不逊八旗军多少,毕竟双方都是一个大家庭里面的,往前数两百年还都是一个祖宗,甚至连语言都一样。
但是大金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八旗军也是一支令行禁止的正规军队,相较而言,那些小部落联军就有些像是乌合之众了。故而在多尔衮的五次征伐中,这些小部落都是被打得逃进了山林之中。
被打败的后果是什么?家园被八旗军烧毁,日子更是没办法过下去,就得愈发倚靠来自护龙军的接济,而要得到护龙军的接济就必须去杀金国人。
这就像是一个死循环,而且是一个越来越恶劣的死循环。
多尔衮也很是不解,这帮小部落为何这般不长记性,被自己打痛了居然还过来找事,直到出兵五次后,多尔衮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只不过,这时候已经不是一句“和好”就能解决问题的了,双方已经在战争中结下了死仇。
不得已,多尔衮派了豪格领正黄旗兵士驻扎在黑龙江下游流域,专门负责占压和诛杀那些小部族。当然,这里面也有着变相将豪格“流放”出政治中心的意思。
额哲领着林丹汗旧部重回内蒙古,先前那六千蒙古骑兵被护龙军大部分歼灭,导致蒙古部落也是元气大伤,面对着察哈尔部的归来,他们也没少力量去将其赶出去,没办法,只能再求到大金国方面。
为了确保大金身边的安全,也为了稳定蒙古这个盟友,多尔衮命岳托率一万八旗军进入蒙古草原。
岳托虽然断了一臂,但多尔衮依旧相信他的指挥作战能力,果真,岳托没有令多尔衮失望,在依附大金的蒙古诸部落的帮忙下,三次击败察哈尔部的军队。
然而,察哈尔部却依旧战斗力顽强,其部勇士的装备也越来越好,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在他们拥有了上好的铠甲兵器后,他们将变得极为恐怖。
毫无疑问,这些装备自然是护龙军提供的,靠着这些甲胄兵器的支持,额哲在三次大败后依旧能够稳定住局势。不过护龙军对额哲请求派兵的要求没有做出回应,在护龙军看来,对大明的战事还没完结,而且这时候也不是和女真再彻底翻脸的时候,故而除非额哲实在坚持不下去,护龙军是不会直接出兵蒙古。
……
祖宽手下的数千关宁铁骑被正式编入了龙辰的直属军,而且在朝鲜新编练的一万汉军兵士也一同被编入了直属军之中,这样一来,龙辰的直属军已经超过两万人马,其中约四千关宁铁骑,五千护龙军铁骑,两千火枪兵和一万新练出来的兵士。
护龙军练兵一直遵从宁缺毋滥的原则,当然,尚可喜等人在山东大肆搜罗兵马除外,因为他们在山东是以战养战,而护龙军在朝鲜和辽东练兵这需要自身条件的支持。
与此同时,祖大寿主动请求镇守义州,撇下了自己经营很久的锦州城。
龙辰答应了祖大寿的请求,让其成为义州守将,而原来的锦州兵马由祖大寿在锦州剩下来的五千辽东军则交给了冉义统领,因此,冉义麾下兵士也已经破万。
自此,感觉到时机成熟的龙辰下令再度出兵大明,两万自己的直属军和一万冉义部加上一直驻守朝鲜本地的李聚也带着自己麾下近一万兵士随同出征。
朝鲜大地的护龙军,基本上是全部出动,总计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山海关。
……
洪承畴也探查到了护龙军的大规模调动,故而向崇祯皇帝上书道:
“贼势头强盛,求暂且退兵山海关,以宣大、大同一线防备之。”
洪承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麾下本来的二十万大军,被调去山东了六万人马,剩下十三万不到,其中真正能战的也就是自己的嫡系四万大军和孙传庭的两万秦军,但护龙军成立头就有近两万人马,再加上即将到来四万护龙军,加起来就是六万。
能够击败八旗军的护龙军究竟是怎样的战力?能够轻易击垮卢象升天雄军的护龙军究竟有怎样的战力?洪承畴自然清楚,正是因为清楚,他不愿意去和这样的护龙军去打野战,这样太被动。
一同附议的还有孙传庭,他也同样认为退守宣大大同一线,重新构筑防线和护龙军对峙才是最好办法。
然而,真正能决定大明帝国军事最高动向的不是前线明军将帅,而是坐在庙堂里面明明根本不通军事却自以为军神附体的大明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见着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奏折,大怒,他可不想再给龙辰一个机会跑到自己京师上,上一次自己不也是命人在宣大、大同一线布防么,那龙辰不是朝阳能够穿插进来。
这种事情决不允许发生第二次,再说,朱由检认为洪承畴那边还有十三万大军,是护龙军两倍,难道还打不过吗?
打仗这种事情,绝不是谁人多谁就一定赢,还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