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战况如何啊。”皇太极笑着捶了下鳌拜的胸脯。
“那尚可喜胆小鬼一个,连个面都不敢和奴才碰,就灰溜溜地逃回水上去了。”鳌拜一副没打上一仗很不舒服的样子。
皇太极摇摇头,道:“等着吧,这尚可喜不是怕死,只不过是想选一种他认为更值得的时候死罢了。”
鳌拜哈哈一笑,不以为然道:“大汗,这尚可喜何时来送死,奴才我就何时收了他的命!”
“不愧是我大金第一巴图鲁,当有此气概,对了,你现在去看看这旅顺城内肃清得怎么样了,都半天了,才肃清了一小片。”
“大汗,那帮汉八旗崽子们怕死成性,如果让咱们女真勇士去,保证马上将整个旅顺城血洗一遍。”
皇太极眉头一皱,叱道:“我女真勇士的命比那帮汉民宝贵十倍,这城内藏了不少的护龙军,各个都是亡命之徒,难免狗急跳墙临死前还要拉个垫背的,这种注定要死人的活计还是交给汉八旗去做吧,慢一点也无所谓了,你尽量去催催。”
“喳,奴才明白了。”
……
正在追击孔有德多尔衮接到了皇太极的明令,挥了挥手,全军转向,向着旅顺进发。
莽古尔泰接到命令后,即刻命令各牛录集合,随后也向旅顺进发。
豪格正领着镶黄旗和李九成进行长炮“比赛”,在接到自己父汗的命令后马上率军回盛京,不再理会李九成。
尚可喜的信基本上和皇太极的命令同时抵达,孔有德接到信后大骂了一句,对着麾下一群蓬头垢面的兵士喊道:“都跟着我去捅他多尔衮的屁股腚去,他先前追咱们追得这么紧,这时候该换咱们去追他们了,大家加把劲儿,不能让他多尔衮跑远了!”
耿仲明接到信后迅速集合剩余不多的人马,开始向正蓝旗主动进攻,真的是打算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将正蓝旗给拖住。
李九成接到信,沉思一会儿,“全军撤退,那豪格不是去旅顺,他是回盛京了,咱们去和尚可喜汇合去。”
……
一大片蒙古包坐落在朝鲜边境,这是皇太极从蒙古调来的六千余蒙古骑兵,他们基本上来自和女真关系比较好又或者说是被迫于女真一族的强大而不得已不配合出兵的部落。
蒙古人出征,就像是迁徙一样,只是眼下蒙古草原一团乱麻,林丹汗准备卷土重来,磨刀霍霍;各部落互相看不顺眼,征战不休;就连新大哥女真这边也是烦心事儿不断,在一个从朝鲜出来的护龙军面前屡次吃瘪。
强大的蒙古骑兵一直是冷兵器时代的梦靥,即使如今热武器已经开始发展,但在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蒙古骑兵依旧是亚欧诸国最受欢迎的雇佣军。蒙古不像一个族群,他甚至比历史上的满洲族更像一个多民族联合体,不过历史上满洲族有八旗制度,可以极大的凝聚人心,而蒙古诸部只有成吉思汗,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成吉思汗”所能发挥的凝聚作用越来越弱,导致整个蒙古草原成为一片散沙。事实上,蒙古骑兵一直是最为强大的战斗兵种之一,只是蒙古草原却不是一直处于统一状态,只有统一起来的蒙古草原,才是整个亚欧大陆可怕存在。
唱着古朴的蒙古民谣,弹着简单的琴弦,激昂着如同苍鹰一般的怒吼,蒙古包内气氛倒是一片祥和,只是,可以想见当战争的命令正式下达时,这些眼下淳厚老实的蒙古汉子就将化作铁骑洪流,一举冲入护龙军根本所在,将整个朝鲜搅动成人间炼狱。
在不远处的一处山坡上,两道身影显露出来,一个身背长枪,体态强健,一个面容威严,沉稳大气。正是奉龙辰之命北上的冉义和祖大寿,面对着茫茫蒙古包,两人居然同时放声一笑。
因为,蒙古人在护龙军和辽东军面前,没有资格再拥有骄傲!
俺是罪恶的分割线
四更完毕,求红票啦。
感谢大大白云过隙的打赏,反正四更小龙就感谢四次了,嘿嘿。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刘督师的算计(第一更)
更新时间:201384 1:29:55 本章字数:2637
锦州有祖大寿这种戍边多年的大将,宁远有满桂这种凶悍无畏的猛将,而这山海关内的刘督师,和前两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他刘文镜早些年确实在辽东历练过一阵子,但随后就一直被京师将门发力捧得高高的,这几年督师辽东早就将仅剩的一点血勇给消耗一空了,就如这座山海关,似乎也因为受他的影响而有些软绵无力,在朴氏军的进攻中,山海关守军是崩溃,崩溃,再崩溃!
朴正恩正色凝神,此时的他,很想放声大笑,他极度地想要笑!
昔年,朝鲜军队在八旗铁骑面前也是只能崩溃、崩溃、再崩溃,而如今,自己麾下儿郎正在自己的带领下去向世人重新证明朝鲜兵士的战力。
然而,当朴正恩想到自己身后还有七千大帅直属军和近五千大仁、赵一名部下时,他的那股子想笑的冲动被遏制住了,真正的精锐,还在自己身后啊。虽说大帅直属军还没真的下战场,但凭朴正恩为将多年的直觉,已经可以看出来大帅直属军的可怕。
赵一名走到龙辰身旁,叹道:“朴将军的确不简单,这一万朴氏军硬生生地给他练出来了。”
龙辰轻“嗯”一声,道:“等辽东战事完毕,我护龙军可以再次扩军了。”
赵一名点点头,退了下去,他知道自己之前话中的意思大帅已经懂了。护龙军,终归要是汉家的。
刘文镜的亲卫在前宅,但此时的前宅早就拼杀起来了,惨叫声不断,刘文镜是没勇气再去前宅寻人了,只得在老管家的陪同下从后宅小门出去,临走时刘文镜还不忘揣着自己的大印和那份写好的奏折。
整个山海关到处都是溃散的明军和正在追杀的朴氏军,当真乱得很,刘文镜险而又险地摸到了东城门,出了东城门,就是关内了,而今后,随着山海关的注定易主,大明朝在关外经营多年的势力终将烟消云散。
东城门堵满了人,有溃逃的明军兵士,有山海关内的些许百姓,也有各路大明官吏,大家只想着早日出城,但是在这般乱糟糟地情形下,整个东城门居然被混乱的人群给堵住了。刘文镜看到这一幕就傻眼了,那些护龙军说不得下一刻就冲杀到这东门,这些人还挤在一起堵着门。
“刘督师,这里。”一名校尉来到刘文镜身边,拉住了慌慌张张的刘督师。
刘文镜此时也没有他法,只能跟着这名校尉一同来到城楼上,城楼阶梯上坐着的是周总兵。
周总兵见刘文镜来了,连忙向刘督师跪下请罪:“督师,末将有罪,末将有罪啊。”
这刘总兵算是刘文镜麾下将领中比较有本事会打仗的了,当护龙军炮火震天响时也就他一个人领着上百家丁在收拢溃军组织第二道防线,虽说最终失败了,但比起其他将领的无作为他已经算是尽力了。而且他运气比较好,靠着一些个家丁护持居然一路将他护送到了东门。
刘文镜这时候哪有什么心思听周总兵请罪啊,此时他见周总兵身边还聚着些兵士,心下稍安,忙将周总兵扶起来,问道:“你可有办法出城?”
周总兵站了起来,指着那一地的麻绳道:“督师,就靠这个法子下去出城吧。”
就这样,这几年养了一些肥膘的刘督师被系着麻绳慢慢放了下去,腰间被麻绳勒出了一道血痕,而周总兵以及一杆兵士也是紧随其后下了城。
东门外处处可见逃人,逃难时也就不分贵贱身份了,谁也不会在乎谁。
“督师,咱们去宣大还是去蓟镇搬救兵?”周总兵还一心想着早点将消息传回去,再从关内调军回来收复山海关。
刘文镜却掏出了一份奏折,对周总兵命令道:“选一名可靠的兵士,将这封奏折送向京师。”
“督师这是何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督师切莫想不开,护龙军不过一乱军作乱尔,辽东的一切还需督师亲手调理,督师切不可在此时寻短见吶。”周总兵以为刘文镜这时候要殉城,他也不想想,若是刘督师有袁崇焕那样的骨气,先前在城中早就殉了,何苦还要吊着绳子这般吃苦出城呢。
“本督师晓得轻重,我刘文镜个人荣辱是小,但是朝廷边关社稷是大,故而我现在不能往关内走,我要去宁远找满桂,我要去锦州找祖大寿,共同商议击退护龙军,平定边关之策。”
“督师,末将就护着你去。”
“有劳刘总兵了!”
其实,刘文镜想要往关外去而不是往关内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想死!
如果他刘文镜往关内走,就会坐实了自己守关不利的罪名,以自家天子如今那种容不得属下犯错的狠厉性子,定然会杀了自己治罪。但如果自己往关外去,无疑就会将自己的罪责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