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清-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满洲还未真正完全自我改造,半原始半封建结构,若是此时满洲军队破了京城,那大明京师就会成为北宋末年那个被女真攻破的汴梁吧。汉家二百多年的菁华之城也就成了一堆瓦砾。而不是等十几年后,已经完成了自身封建改造的“清”军过来,褪去野蛮的“清”那时才知道什么是该被保护,被保留的。
现在,辽东军还在城外与鞑子决战,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身后的城池,自家大明的都城,以及城内的万千百姓,保护这汉家二百多年的文明菁华之城!
可是,这些被保护的百姓却仍然在用着最低下,最污浊的词汇来诋毁他们,诋毁着那些正在与鞑子拼杀的辽东汉儿们。





正文 第三十七章   大捷!
 更新时间:2013614 7:59:13 本章字数:2155


后金满洲、蒙古骑兵,分为六队,涌向袁军。后金军的前锋护军,先向南直扑祖大寿阵。祖大寿率兵奋死抵御,后金军前锋受挫。后金军接着又向北直冲王承胤阵,也失利。后金军左、右两次冲锋,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再集中三路骑兵,向西闯袁崇焕军阵。袁崇焕率领将士,英勇抵御,奋力鏖战。后金阿济格贝勒所乘战马受创而死,本人身受箭伤,险些丧生;阿巴泰贝勒中了袁军的伏击,进攻受挫。蒙古额驸恩格德尔等骑兵驱马骤进,也被击败,退却溃走。
八旗军失利败退,明军乘胜追击。袁崇焕军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追击后金军,直到通惠河边。八旗兵溃退,仓皇拥渡。大约有一千左右的骑兵连人带马跌落到护城河里,连冻带淹,死伤惨重。袁军沿着通惠河一带追了三十里路,后金军队大败而回。朝鲜史书记载:“贼直到沙窝门(广渠门),袁军门、祖总兵等,自午(11~13时)至酉(17~19时),鏖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退奔三十余里。贼之不得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
(《李朝宣祖大王实录》)
这场广渠门血战,袁崇焕军与八旗军,自巳(巳正10时)至酉(酉正18时),炮鸣矢发,激战四个时辰,转战十余里,明军终于克敌获胜。督师袁崇焕在广渠门外,横刀跃马,冲在阵前,左右驰突,中箭很多。
“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就是说身上中的箭像刺猬一样,因身着重甲,而没有被穿透。他在与八旗兵搏斗中,马颈相交,奋不顾身。后金的骑兵挥刀猛冲,“刀及崇焕,材官袁升高格之,获免”。就是说,后金骑兵的战刀砍向袁崇焕时,被部下袁升高用刀挡回,才免于死伤。在督师袁崇焕的指挥下,经过辽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取得广渠门之捷。
这是一场应该被永远铭记的战斗,这是一场永远不该忘记的战斗,但是这也是一场被诸方故意遗忘淡去的战斗。
辽东巡抚、蓟辽督师袁崇焕领九千关宁铁骑大败由皇太极亲领的八旗精锐,真正的打破了八旗野战无敌的神话。
后金悍将莽古尔泰,败!
后金劲旅阿巴泰部,败!
后金大将阿济格,败!
后金虎将思格尔,败!
关宁铁骑奋力杀敌,斩首逾千,八旗死伤惨重,皇太极喟叹:“十余年来,何尝遇此劲敌?”
只是,这样的一场战斗,在那个时代,已经被大部分人给遗忘了。有清一代对这场战事的描写极为含蓄,毕竟是自己一方败了。而人们的视角全都聚集在这场战斗之后发生的事情上,都对这场战斗选择性忽略了。
汉武帝刘彻征匈奴,汉家拼凑出数十万虎骑,方可横扫草原,逼的匈奴迁徙。
唐太宗兵锋之锐,使得四夷来服,那是靠着大唐铁骑打出来的声威!
就连被人们所说的弱宋,在开国之初,也有着自己的大规模骑兵兵团,方可与大辽在边地争锋,只是后来西夏自立,北宋丧失了最后的养马基地,骑兵开始日渐萎缩。
明代成祖扫漠北,手中有的是边军未曾衰败的数万精骑以及靖难之役中自己带出来的两万余精骑,这才是横扫漠北的主力军!
如今,关宁铁后世有人言,汉族在历史上一直是用步兵对战异族的骑兵,这纯粹是扯淡,汉族的每个盛世,都是靠着骑兵打出来的。由于生活环境的诧差异,汉家儿郎骑射天生比不上少数民族。但是,汉家血统内有着强大的好战因子以及祖先遗传的武勇,只要集汉家之力,供养出一支十万铁骑,那么少数民族再善战我汉家也不惧他,稍加磨练,汉家骑兵绝不逊于草原民族,甚至尤有胜之。毕竟汉民族那庞大的底蕴绝非少数民族所能比拟的。
如今关宁军也有了这般强军的气象,借着此次胜利,或许就能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民族的转折点!
但是,惋惜的是,这确实是转折点,但不是转向强盛,而是,滑向了更恐怖的深渊。
……
御书房中,气氛显得很是压抑,朱由检遣开了陪侍的宫女太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皇上,大捷,大捷啊。”王承恩一路小跑着赶来报捷。
“什么,胜了?”坐在书桌后的朱由检眼睛猛地一睁。
“我军大败后金军,杀敌数千啊,鞑子败了,大败啊。老奴恭喜皇上,吾皇神威盖世,方破鞑虏,天佑大明,中兴不远矣。”王承恩跪拜在地。
周围的奴婢太监们也一起跪下高呼:“天佑大明,中兴不远矣。”
朱由检暗暗捏紧了拳头,脸上出现了一阵潮红:是啊,听起来不可战胜的满洲军队,到了朕的京师脚下,就败了!这说明朕是勇武之君,天佑之君,皇太极,你根本不配和朕斗!天,站在朕这边,你怎么和朕斗!笑了,这被传得不可战胜的鞑子,怎么在辽东就这么能打,到了朕的跟前儿,就像废物一般了呢?嗯?
此时的朱由检才登基没两年,依旧是个踌躇满志,立志中兴大明的君主,同时,他还显得那么的稚嫩。虽然在自己登基第二年就被八旗军打到了自家京师外面,差点动摇了国本,也使得朱由检很是难堪。但这并不算什么,关键是一直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八旗军居然在自己面前屡屡吃瘪。
先是被大明京军击溃,再被辽东军击溃,在朱由检心中,八旗军也有点不过如斯了。也正因此,朱由检的“王霸”之气在这时候熊熊燃烧起来。朱由检很自负,这从他登基以来不停瞎指挥战事和不停调换内阁首辅和收拾前线将领可以看出,但是在这个当口,朱由检彻底被自负冲昏了头脑。
也许,十年之后,那个经历了农民军不停折腾,八旗军数次入关劫掠,大明江山摇摇欲坠的朱由检,回想今日,是否会后悔自己这次的自负?





正文 第三十八章   辽东军离去!
 更新时间:2013614 7:59:13 本章字数:3191


这三天,祖大寿没有合眼睡觉。因为只要一闭上眼睛。那一幕,就会不断在祖大寿脑海中重演:
皇帝派人下来宣旨,命袁崇焕祖与大寿觐见,初始,祖大寿还以为皇帝要商议粮饷事宜了,心里还很开心,唯有袁崇焕脸色稍显阴沉。
平台相对时,皇帝突然喝问袁崇焕,粜米之事,擅杀毛文龙之事,引贼入京之事。
袁崇焕没有辩驳,束手而立,对这一天似乎已经早就准备好了,竟然透露着一丝坦然。
皇帝认为这是袁崇焕伏罪,明在暗处待命的锦衣卫上前拿下此时的兵部尚书、辽东巡抚,蓟辽督师袁崇焕。
上问杀毛文龙、致敌兵犯阙及粜米之事,崇焕不能对。上著锦衣卫拏掷殿下。校尉十人,褫其朝服,杻押西长安门外锦衣卫大堂,发南镇抚司监候。《明季北略》
祖大寿不晓得,自己究竟是怎么从宫内走回来的,只感觉自己的双腿在发颤,是的,发颤。
一名见惯了万千生死,手中亡魂无数的将军,居然双腿发抖。
他不是被吓得,他是被“冷”的。
他很冷,一种发自内心的寒冷,席卷他的身躯,那种冷,胜过辽东苦寒冬风千万倍!
这三天,祖大寿的脑子里一片混沌,他不想去想,不想去思,也不想去问,他只想坐着,就这么一直坐着。
“直娘贼,人要是能永远这么坐着,该多好啊。什么都不用去想,什么也不用去做,什么也不用去面对。”祖大寿不禁感叹一声。
可是,这对于祖大寿来说,只是一种奢望罢了。因为,袁崇焕被崇祯下狱了,这辽东军的实际掌控者并不是名义上被崇祯任命的满桂,而是他祖大寿!
纵是满桂在辽东军一系中威望再高,也高不过祖大寿,因为他是袁崇焕第一心腹爱将,更有令人信服的赫赫功勋。
而且伴随着袁崇焕的下狱,满桂在辽东军一系的形象已经轰然倒塌。作为此次事件的利益获得者,满桂已经被打上了辽东系背叛者的烙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