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成的。日军觉得这些在华所养成的作战习惯,在其他的战区依然有效而且成果明显。
但在铁血青年军面前,日军这种固有的作战方式开始遇到了阻碍。当然,这也因为在中国作战,很少有部队把这么多花样全部综合使用出来。比如狙击手射杀工兵,使爆炸地雷和子弹雷不致被现;隐秘的地下掩体,与环境几乎混为一体的迷彩服,巧妙而狠毒的竹签陷阱……。。。
更多到,地址
第二十四章巷战(祝春节快乐)
龙年送瑞龙,好运是龙头,快乐是龙须,如意是龙睛,福禄是龙角,健康是龙身,平安是龙尾,瑞龙一舞,祝朋友们龙年顺顺畅畅一条龙
——————————————————————————————————
加强搜索,散开警戒,鬼子采取了尽可能有用的措施,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但还是顽强地逼近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奥南村。
一连串的爆炸震撼着大地,烈火浓烟遮蔽了晴空,墙倒屋塌,砖瓦横飞,充打头阵的日军吉川中队在奥南村遭到了迎头痛击。依靠着完备而坚固的工事,一个连的士兵先与敌人展开了激战。
枪声密集,浓重的硝烟弥漫在大街小巷,炸弹的刺耳啸声此起彼伏,烈火浓烟中闪现着战士们的身影,抗敌的风暴席卷着奥南村。
“把部队全部撤进镇子,依据工事,抵销敌人炮火的效用,保存有生力量,等待天黑撤退。”三团一营营长周明伟沉声命令道。
“营长,这里好象是敌人的炮击目标,应该赶快转移。”参谋吴斌看了一眼硝烟弥漫的院子,转过脸来征询地望着周明伟,见他表示同意,立刻吩咐道:“收拾东西,马上撤至二号地下掩蔽点,注意保持通讯联络的畅通。”
话音刚落,随着尖厉的啸声,两炮弹接连在院子里爆炸,震得窗纸哗哗作响,棚顶上抖落下来成片的灰尘。一阵硝烟卷过,一连连长薛辉撞了进来。
“老薛,没有挂花吧”周明伟关切的问道。
薛辉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急促的说道:“敌人的炮火很猛烈呀,我来看看是不是该我们上场了。”
“老薛,这才刚刚打起来,你着的什么急?”周明伟有些愕然的望着薛辉,“你们是预备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听到炮响这心痒痒啊”薛辉搓着手,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
“快走,快走。”吴斌催促道:“敌人的炮火很厉害,你们两位主官还跑到一起,这要是……”
明伟一拉薛辉,笑着说道:“咱们刚把敌人放进来,戏刚开锣,得慢慢唱啊”
鬼子冲了上来,在一阵猛烈的射击之后,没有遭到多大的抵抗,就接近了街口。敌人争先恐后的沿街冲了进来,企图一举攻占这条街道,夺取一个纵深立足点,再向两翼展开包抄。当敌人深入到街道中段,而后续部队尚未到达街口的时候,炽烈的火力从街道两侧破烂房舍和残垣断壁的缝隙中泼射出来,将敌人拦腰切成几段。敌人猝不及防,加上街道狭窄,兵力不易展开,东闪西躲,乱作一团。敌人的后续部队迅赶上来接应,在街口却遭到了预设火力的迎头阻击,猛烈的交叉火力严密地封锁着狭窄的街口,迫使敌人付出一批又一批的伤亡。
轰,一道火舌,一片铁雨,披头盖脸的向敌人射去,无数的铁砂子让人难以躲避。这是铁血青年军次在战斗中使用的新式武器——霰弹枪,在巷战中大显神威。
说是新式武器还真是抬举它了,其实不过是在胶东蚕村使用过的“五子炮”的改进版。中国人的智慧不可低估,蚕村血战之后,黄历和张渊都对这种一打一大片的土制武器有了兴趣,召集了技术人员和民间巧匠,希望能将其的缺点弥补,优点挥得更好。
后来,有一个外号叫“巧铁匠”的家伙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改造成功。就是打开枪腚,安上机关的弹壳装上铁砂与火药,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弹壳,射度比原来提高了五倍多,被命名为“五子快炮”。这个东西虽然照真正的霰弹枪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不失为扼制集团冲锋和打巷战的利器。
轮进攻受挫后,经过一番准备,鬼子再次动了攻击。猛烈的炮火轰击,硝烟弥漫,尘沙迸溅,弹片横飞。
在南野的亲自指挥下,鬼子以两个小队牵制两翼,一个连担任主攻,吉川中队重新整顿后,依然作为正面主攻,向奥南村起了进攻。
为了减少炮火的杀伤,坚守奥南村的部队并没有坚守外围阵地,而是依托各种坑道、地道、掩体、堡垒,将敌人放进来,再与之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而一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敌人的火炮便因为投鼠忌器而失去了威力。
繁密的枪声夹杂着剧烈的爆炸,翻卷的火舌交织着升腾的烟柱,漫漫烟尘纠结成了一面大网,覆压在奥南上空,连正午的阳光几乎都无法流泄下来,阴沉沉的一片混沌……
进入庄子里的鬼子遭到了顽强的抵抗,中下级军官、机枪射手、炮手频繁被隐蔽的狙击手击毙,而暗藏的火力点不时喷出防不胜防的死亡火焰。未经过系统巷战训练,而又不熟悉地形的日军显得极不适应,不仅死伤惨重,而且屡次被夹击、兜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占据了奥南村西面的一小片地方。
随后,在屡次攻击受挫后,南野改变了战术,在牵制正面的同时,转而加强了侧翼的攻击,企图打开一个缺口,展开分割包围。
猛烈的炮火暴雨般倾泻下来,烈火挟着浓烟,覆盖住了左侧阵地,敌人不断加强火力袭击,决心突破左翼。
鉴于敌人火力兵力的优势,指挥部立刻组织分散伏击,依托高墙深巷与敌人周旋,消耗敌人,并不断主动放弃一些阵地,不断后退,将敌人引进纵深。
下午四时,小半个村子的地表阵地被鬼子占领。就在鬼子增加兵力稳固阵地,并准备再次进攻的时候。突然间,雷声隆隆响起,十多个的磨盘一样的东西跃入苍穹,带着火焰和浓烟,飞舞着、翻滚着、呼啸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恐怖的轨迹,然后又密密麻麻地坠落下来,劈头盖脑地砸向了已经被日军占领的阵地。
冲击波肆虐着大地,在一连串的爆炸之中,地面变形了,地表的土层被炸药的强力推动着、如同波浪一样的上下起伏,坑壁相继崩塌,大大小小的石块在地震的挤压之下居然能从泥土里弹射出来,迸得老高,砸得人头破血流。。。。
更多到,地址
第二十五章巷战(二)给朋友们拜年了
第二十五章巷战(二)给朋友们拜年了
祝朋友们新年快乐事业顺心顺意,工作顺顺利利,爱情甜甜蜜蜜身体有用不完的力气,滚滚财源广进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牙好胃口就好,事事开心,事事顺利
——————————————————————————————————
视线变得模糊,四周围混沌一片,天地间充斥着一团棕红,分不清哪些是弥漫的尘土、哪些是爆炸的烈焰。呼吸十分困难,空气似乎全都被烧光了、被挤走了,努力地张开嘴,随着每一次喘气吸进体内的却尽是呛人的硝烟。那些炙热的烟雾在喉管之中、在肺叶之间灼烫着,火辣辣的,就好象要在人的胸膛里再一次爆炸一样。
震荡的大地终于平静了,猝不及防的鬼子死伤惨重,到处都是尸体,有的蜷卧在土中,有的从废墟里探出了半截身子,很多人的外表都没有血迹,显然全是被冲击波震死的。地面上一片狼籍,原先的弹坑被填平了,新的爆炸痕迹又重新布满了周围,有的黝黑、有的焦黄,那些被犁翻的泥土之中混杂着断裂的木片和残破的军服,以及枪枝的零件。
明“飞雷炮”的当然是个很聪明的人,但这种“大炮”的设计思路其实是和近代武器的展原则相违背的。第一,飞雷炮的射程很小、精度很差、使用寿命很短、操作的安全性也很不可靠,无法成为固定有效的打击手段;第二,这种武器的爆破方式非常原始,作战效能并不合理;第三,实施“飞雷”攻击的时候,炸药包都要堆积在射阵地上,一旦遇到敌方的炮火逆袭就没有生存的可能,战场风险太大。
因此,使用“飞雷炮”就需要具备相当多的前提条件,比如说可以把工事推进到距敌一、二百米以内,并建立起安全的射场;其次,敌方的阵地必须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之内,目标固定而且集中……可想而知,一旦战局出现了这样的态势,战场双方的胜负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还要继续采用高密度的毁灭性打击手段,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