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意思?”叶振邦也放下了望远镜。
“你觉得那是一只小部队吗?”陶安康没有看叶振邦,而是把目光落到了面前地上那些正在跳动的沙砾。
叶振邦微微皱了下眉头,朝蹲在右侧,正在朝他张望的甘应明比划了两下。
如果陶安康的猜测是正确的,来的是一支规模较大的台军部队,那么他们选择的观察点就太靠前了。
不到两分钟,甘应明就跑了回来。
“一眼望不到尾,能看到的不少于两个营,而且走在前面的是装甲营。”
陶安康苦笑了一下,说道:“空军肯定想一网打尽。”
“我们得抓紧时间挪窝。”叶振邦没有迟疑,翻身爬起来,“老虎,你去叫上刚子,志明去找大炮与老歪,在第一个撤退会合点上碰头。”
甘应明与甄志明没有迟疑,猫着腰跑开了。
叶振邦与陶安康没有急着离开,他们还得收拾好侦察装备。
“班副,我们得跑多远?”
“当然是越远越好。”
“如果一次轰炸没有达到目的,谁来引导第二次轰炸?”
叶振邦愣了一下,手上的动作也停住了。
见到叶振邦拿起激光指示器,陶安康迟疑了一下,伸手要去夺过来。
“幽灵,别勉强自己。”叶振邦挡开了陶安康的手,说道,“我不是怀疑你的胆量,而是你现在的状况很难让人放心。再说了,你是唯一的火力引导员,要是有个什么闪失,接下来的行动怎么办?”
陶安康咬紧牙关,把手缩回来的时候说道:“如果轰炸机投下的是高爆弹,最小安全距离是一百五十米。只是台军有不少步兵,为了最大限度的杀伤台军有生力量,投下来的很可能是温压弹,所以最好呆在五百米之外。”
叶振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陶安康的意思。
“班副……”
“放心吧,能够活到现在,已经证明我福大命大了。”
陶安康长出口气,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也是听别人说的,实在躲不了的话,憋口气藏到水里去,能憋多久就憋多久,实在憋不住才浮上来。”
“撒手锏?”
“保命大法。”
叶振邦笑了笑,把收拾好的装备放到陶安康面前。“记住了。记得告诉老虎,去第二个撤退点等我。轰炸结束后我会来找你们,如果十分钟内没到的话,就不用等我了,由老虎顶替。”
“班副……”
“放心,你们都活着,我就死不了,不然到阴曹地府多寂寞啊。”
说完,叶振邦拍了拍陶安康的肩膀,带着个人装备与那具激光指示器离开了观察点。
因为有半个小时探索周围情况,所以叶振邦没花多少功夫就来到了距离观察点大约三百米的一处能够隐蔽观察台军动静的地方。
看到台军还在几百米外,叶振邦用手榴弹在周围设置了几个炸弹陷阱。
这是叶振邦在去年联合演习时从侦察兵那里学来的,方法简单,而且非常管用。
部署好后,叶振邦才钻进了只能容下一个人的隐蔽藏身点。
甘应明说得没错,队伍最前面是一个装甲营,还是正规部队的装甲营,打头阵的是一个M60A3坦克排,跟在后面的是一个机步排,再后面才是运送辎重物资的车队与该营的其他装甲部队。因为能够看到跟在装甲营后面的是两列徒步行进的步兵,所以可以大致断定后面是一个步兵营。
这队伍,总得有几公里长吧。
想到这个问题,叶振邦感到头皮发麻。
说不定,真得用上保命大法!
新书期间,求票求收藏求支持!
第三十一章 千钧一发(新书求票)
台军先头部队快要离开监视区域的时候,轰炸开始了。
叶振邦只听到一阵由远及近的滚雷声,没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天崩地裂般的爆炸扑面而来。瞬间将黑夜照得跟白天似的火光强烈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叶振邦唯一能做的就是蜷缩在地上、体会那毁灭力量产生的狂暴冲击,像滔天巨浪前的蝼蚁、等待末日审判到来的那一刻。
末日审判并未到来,毁灭冲击还在继续。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爆炸很有规律,就像除夕夜燃放的万响鞭炮,不时用几个雄浑有力的冲击提醒周围的听众,这不是在闹着玩!
对叶振邦来说,身临其境也不是在闹着玩。
在能让人发狂的爆炸声中、在能把五脏六腑抖出来的震动中、在能让心脏停止跳动的恐惧中,每一秒钟都像一辈子那么漫长。
不知道过了多少“辈子”,叶振邦才清楚听到正在远去的爆炸声。
在地上多趴了一会,确定爆炸声正在远去,叶振邦才撑起身子,从观察孔向几百米外的公路看去。
车队不见了,徒步行军的台军也不见了。
宽畅的公路上,除了燃烧着的车辆残骸之外,只有支离破碎的台军尸体、以及密密麻麻的弹坑。
很显然,空军使用了最适合对付集群部队的集束炸弹!
虽然微光夜视仪里的世界只有影像明暗的灰度,连跳动的火苗都是绿色的,但是那些能让人联想到某些人体器官的轮廓仍然让叶振邦头皮发麻。
远去的爆炸声渐渐消散。
好像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突然响起的爆炸声把叶振邦吓了一跳,不远处的公路上,开始动了几下的物体被炸到半空中。
稳住呼吸,叶振邦才看清楚,那不是物体,而是穿着军靴的半截小腿!
叶振邦没见过屠宰场,但是能想出屠宰场的样子。
一股夹杂着硝烟气息的血腥空气从观察孔涌了进来,叶振邦尽力不去想外面血淋淋的场景、尽量把胃部翻江倒海的感觉抛到脑后,可是想到“屠宰场”这三个字,所有努力都失去了意义。
十秒钟不到,叶振邦把花了十分钟才吃下去的晚饭全都吐了出来,还赔上一滩胃酸。
好不容易压住要把五脏六腑全都吐出来的冲动,叶振邦翻身躺下,直勾勾的看着头顶上斜倒下的预制板。
在狂暴的战争机器面前,人是多么渺小!
短短几分钟而已,几个营的上千名台军官兵来不及逃跑、来不及挣扎、甚至来不及做临终忏悔,就在硝烟与烈火之中灰飞烟灭。
此时,叶振邦明白了“炮灰”的真实含义。
他也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
如果活着是被运气主宰的不确定因素,那么活着的意义就是珍惜活着的每一刻。
忘掉虚无缥缈的理想,珍惜身边的每件事物。
叶振邦长出口气,擦掉了嘴角的胃液。
“……地头蛇……大红鹰呼叫地头蛇,听到请回答……大红鹰呼叫地头蛇……”
听到呼叫声,叶振邦的第一反应是,那些呆在大后方的火力协调员肯定经常看六频道的节目,是某个剧场的忠实观众。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哪怕是几十年前的老电影,也比前几个频道的节目更受欢迎。
叶振邦苦笑了一下,拿起电台的麦克风。“这里是地头蛇,有话请讲。”
因为不是专业侦察兵,也不是火力引导员,所以叶振邦不太清楚标准用语。
“地头蛇,确认轰炸结果。”
叶振邦抬头朝外面的公路看了一眼,才想起这不是标准动作。架好备用的摄像机,叶振邦举起麦克风,对准外面的公路,摁下了通话开关。
有了摄像机与麦克风,叶振邦不用殚精竭虑的寻找能够准确描述外面场景的词汇。
估摸着差不多了,叶振邦把手缩了回来,等着火力协调员开口。
“……地头蛇,明白……”
大概从没如此直接的见到战争场景,火力协调员的声音有点沙哑,还微微颤抖,显得非常不安。
叶振邦并不认为火力协调员是胆小鬼,因为他自己的反应更加强烈。
“……明白……地头蛇,这里是大红鹰,收到请回答……”
“这里是地头蛇。”叶振邦没多罗嗦。
“情况确认,第二轮轰炸马上到达,立即撤退。重复,第二轮轰炸马上到达……”
不等火力协调员说完,叶振邦丢下了麦克风,收好摄像机,提着步枪从那栋借来藏身的半塌房屋里冲了出来。
叶振邦没有把陶安康的叮嘱抛到脑后。
第一轮轰炸主要使用对付轻型装甲车辆与暴露人员的多用途集束炸弹,以及少量对付主战坦克的重磅炸弹。
轰炸结果很明显,摧毁了台军大部分坦克战车与运输车辆,却没达到绝杀程度。
战场上肯定有不少躲过了轰炸、幸存下来的台军官兵,这些台军官兵肯定会涌入台中港,成为空降兵攻占台中港的阻碍。保险起见,空军肯定会抓紧时间发动第二轮轰炸。因为不知道外围台军会不会分批撤回港区,所以空军出动了好几支轰炸机群,在西边的海峡上空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