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明-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唐自己心里也是痒得跟百爪挠心一样,锁芯把心一横,向朱由崧问道:“殿下,这究竟是为何?这石灰、白云石和萤石之间是不是有些特别的分量配置!”
朱由崧笑道:“这分量并不重要,如果找不到白云石萤石这些东西,就算是光用石灰也行,至于为什么,其实也简单,在铁矿煤矿附近,你们是不是经常能够碰到一些硫磺和磷矿?”
这些老汉一个个伸着脑袋,点了点头说道:“是啊,不但有硫磷,还有一些白云石萤石之类的东西,不过以前都不值钱,只是扔出去完事,现在才知道,这东西居然能够当那个‘造渣溶剂’。”
朱由崧笑道:“这些硫磷别看开采出来能够赚不少钱,但是他们粉碎成粉末,掺杂在矿石和煤炭当中,然后炼出的铁里面也有这些东西,这就使得炼出的铁里面含着这些东西了,硫磷若是掺入铁中,肯定是会让铁变脆的,如果你们不信,等会弄出个几块生铁来,你们把硫粉洒进里面,看看跟原来的生铁相比,究竟会不会变脆!那些石灰之类的东西,能够把铁里面的硫磷吸收,降低了这些杂志,铁质自然就变好了!”
孙老汉笑着恭维道:“殿下说的自然是没错,我们根本不需要试验!”
“哎!这可不行,要是我说的是错的呢?这次炼铁可不是一斤两斤的炼,而是上万万斤的规模,要是一个不好,都炼成废铁,那可就不好了,你们不能人云亦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试过,一点都不能马虎,知道了吗?等会这里的事完,你们还是去试试!”
几个老汉连忙肃然听命,老唐此时的问题就更多了,他不禁问道:“殿下,如果加入这些造渣溶剂,对炉墙和炉砖的危害可不小,而且殿下的炼铁炉造得又高又大,对炉砖的压力也就大了,就算是烧得再结实恐怕也很难抵挡这些东西的冲刷和撞击,要是弄不好,三天两头就得大修!”
朱由崧点点头说道:“这是当然,不过也不是没办法,我已经派锦衣卫到定窑那里请了几位烧瓷器的老师傅,到时候他们用烧瓷器的办法烧出来的炉砖,绝对能够满足你们的要求,还有什么事情就一并说出来吧!”
唐老汉说道:“殿下,这炉壳可是铁做的吧,这么大的一个炉子得用不少铁板吧!要是照做也能做得出来,不过这外面好像是铁板做的,我们能有足够的铁板吗?”
朱由崧笑道:“炉壳可不是铁板,而且实打实的精钢板材!我打算造一个大型的轧钢机,专门生产这种钢材!”
“全钢的?”不光是那些老汉,就连稍微懂行的朱由校和徐光启也被吓住了,现在可不是后世那种钢材满天飞的时代,现在的炼钢技术,就连坩埚炼钢都没有出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部分都还在使用炒钢、灌钢,这些方法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炼制,特别是那种百炼钢需要的人工繁复之极,钢材的价格几乎跟同等重量的白银相差不远,这样一个十多米高的小高炉,如果真的全用钢材外壳,要是购买的话,朝廷拨下来的两百万两白银还不一定足够。
徐光启原本一直在旁边听着,对朱由崧的炼钢技术,他是佩服不已的,此时却也不禁说道:“殿下,这样的话,花费实在太大了,不如换成铁板吧!铁板相对要便宜一些,而且这里正是产铁之地,就近采购会更加便宜。”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徐先生,不是我要乱花钱,实在是非这样不可,这个高炉不同于普通的冶炼炉,这个高炉有多大?里面的铁水有多少?这么多铁水究竟有多重,如果没有精钢板材做炉壳,怎么承受得住,不过我们也没打算采购这里生产的百炼钢,不但贵,而且锤来锤去,其中的应力可就大了,纵向承受力不错,但是横向承受力可就不堪入目了,我们要自己炼钢!”
众老汉听到这里,眼睛都不禁一亮,这种大型炼铁高炉已经让他如获至宝了,如果还有大规模炼钢的技术,那可就真是厉害了。
徐光启皱了皱眉,说道:“做事要有条理,就算你有炼钢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生铁你怎么炼钢?”
朱由崧想到这里也不禁有些头疼,没有钢板就没办法造高炉,没有高炉就没有足够的生铁,没有生铁就没办法大规模炼钢,这就像是个怪圈。
唐老汉连忙上前说道:“殿下,或许在造这种高炉之前,我们先把那些炼铁炉改造一些,用上这种高炉上的一些技术,我想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生铁来炼制钢材了,而且我们的炼铁炉虽小,不过里面的炉砖也都是特制的,结实得很,如果改造一下,却也能够使用,只要把铁炼出来,那什么都好办了!”
朱由崧不禁有些惊喜,小高炉的改造和治理,曾经是中国工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决策,不过明朝的这些冶铁炉到不如说是“土高炉”,没有钢铁炉壳,也不是专用耐火砖,耗能大,出铁少,污染大,效益低。
虽然是这样,不过总体上还有个架子在那里,倒也不是没办法改进,而且改进成功的话,还能培养那些工人的技术水平, 有利于技术进步。
他倒是没想到老唐这个技术人员,居然对这种管理倒也有自己的心得,朱由崧拍了拍老唐的肩膀,说道:“这样做倒是有些道理,没想到老唐还真是上了心思,这样吧,老唐,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高炉改造,你就写这么一份改造计划给我看看,如果能够通过,我就让你负责这个计划如何?”
老唐苦笑道:“殿下,我区区一个工匠,哪里会写文章啊!”
朱由崧骂道:“又不是让你学人家举人进士些八股文,你只要识字,就把你说的话写出来,那就行了,不过这个计划要有条理,需要哪些原料、需要多长时间,分几个阶段,有哪些工序,需要多少人手,都给我罗列出来,要是这个改造计划做得好,我就让你当我们大明唐山钢铁厂的第一个厂长!”

老唐眼睛一亮,忍不住问道:“殿下,这个有品级吗?”
朱由崧笑道:“当然有,不过就看你做得好坏了,如果你真地做到每年两万万斤,整个大明帝国都得仰仗你的钢铁,那么就算是五品官那也当的,不过如果只是满足京畿附近的话,你也就是个九品散官!”
徐光启皱了皱眉说道:“殿下,这是否有些不妥,随意授人官职,是不是……”
朱由崧还没等解释,朱由校便笑道:“徐先生放心,皇爷爷在离京之前就曾经给了父王几个官衔,若是唐老汉做得好,这绝对没问题!”

第二十七章 人口贸易

北方的秋季极短,特别是现在这种小冰河期气候,过了秋收,冬日便要降临了,因此农田当中农民都在抢农时抢收庄稼。
福王来遵化开设矿业联合公司,对这里的平民来时却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们家里的铁器都翻新了一遍,铁锅、剪刀、锄头、犁头,还有一把把钢口十足的菜刀。那是因为在遵化福王爷建了几座高达三四丈的大高炉,几十里外都能够看到,也正是因为这些高炉,让遵化人在铁器方面阔起来了。
遵化也形成了一个以铁器为主打产品的大市场,市场上使用高炉渣水泥砌成的露天柜台上随处可见菜刀剪刀锄头犁头这些铁器,现在的已经是深秋,那个唐山钢铁厂刚刚弄出来的铸铁炉子也颇受欢迎。
而且这个大市场不但有全国各地的商人,甚至还有蒙古人前来交易,原本按照明朝的规定,为了防止蒙古人派出奸细探听明朝虚实,明蒙互市那是在山西宣大一带,并不允许蒙古人深入关内,但是上有对策下有政策。
这些蒙古人跟山西的晋商合作,对外称那些蒙古人使他们雇佣的护卫,实际上明蒙对抗两百年,蒙古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祖先的荣耀,经常有部落内附,也有很多人也直接放弃自己蒙古人的身份,进入关内充当汉人富户的护卫,甚至还有人进入明朝军中担任军职,就像是日后的抗金名将满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分别那些归附蒙古人和关外蒙古人的方法很简单,关外的蒙古人长期食肉饮奶,身上有一种很难闻的膻味,内附的蒙古人也开始跟汉人一样食用粮食,体味就变淡了,而且他们的卫生习惯也有了很大的不同,那些邋邋遢遢的肯定就是关外的蒙古人。
不过对于这些来做生意的蒙古人,朱常洵也是来者不拒,反正这里还是在大明腹地,相比宣大边市,在这里做生意的蒙古人却也更加守规矩。
此时一个个穿着羊皮袍子带着狗皮帽子的蒙古人吆喝着将一只只铁锅剪刀缝纫针等等铁器绑在马匹上,天气转凉,他们是蒙古林丹汗治下札鲁特部的人,必须赶紧回到草原上,否则等风雪起来,一路上可就不好走了。
而这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