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制,这么做不妥吧?”一旅同知关麒皱着眉头问道。以步对骑,尤其是在攻防战中步军处于守势的情况下。骑兵进入火枪射程后只需十几息的时间就会冲到近前。而步一旅仓促应战没有时间构筑防御工事,更没有火炮支援,那道矮堤战马可以一跃而过。一旦被敌军骑兵冲破火网,倒霉的肯定是步军。可统制还要求只打战马,这个难度有点大啊!
“兵力呈梯次配置。机枪阵地布置在两翼形成交叉火力,第一轮火力打击一定要猛!”陈锋如何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可他也是有军令在身,监军要他尽量减少辽军的伤亡,此战要以威胜敌,而不是杀戮。两军沙场厮杀,便是生死相搏,监军的这个命令确实有些让人觉得离谱,不过陈锋知道监军要他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他相信自己的部队也能做到。
步一旅的军官都是来自最初的忠勇军和克虏军,基层骨干力量也多参加过收复燕京和大定之战,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为了西征老兵都没有按照规矩离队。再者这是他们与西辽军第一次正面作战,他们不知道宋军的作战方式,骤然受到火器的打击必然惊慌失措,因此陈锋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陈锋的命令很快被传达下去,虽然不免有人质疑这个奇怪的命令,可军令如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命令被各部不折不扣的执行。他们在矮堤前迅速加筑了一道工事,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只是由一道以散兵坑为主相互连接的战壕,关键部位也只是以沙袋加固,这样便形成了两道防线……
攻击步一旅的西辽军是由一名副将率领的两个千人队,他看看宋军简陋的阵地十分好奇,也觉得可笑。这些人没有列阵,而是沿着河堤一字排开布置,形成两道单薄的防线。虽然宋军挖了一道壕沟,可那沟又窄又浅根本挡不住战马,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宋军居然躲进壕沟中,他们难道以为自己是萝卜啊,砍掉了脑袋还能再重新长出来!
宋军松散单薄的防线,又是紧靠河岸,根本就是绝地,一旦失败想跑都没处跑。这让领兵的西辽军副将以为只要自己一个冲锋就能将他们彻底击溃,于是他大胆的发起了进攻,还不忘提醒大家冲阵时踩着点刹车,别冲的太猛掉到沟里去,让宋人看了笑话。
面对迅速接近的敌军,陈锋估算着两军相距的距离,把握开火的时机,太远了打不准,白浪费弹药;太近了留给己方的时间太短,弄不好就让他们冲破了防线。他知道骑兵之所以厉害是依仗强大的冲击力,骑兵们为了保持战马的体力不会一开始就纵马飞奔,是逐渐加速的。在两箭之地外开始由慢跑转为快跑,进入弓箭的射程后才会将马速提到最快,以便于完成最后的冲刺。
“开火!”当辽军距宋军阵地还有三百步的时候,陈锋下达了射击命令,这个距离是在连珠枪的有效射程之内,而辽军的战马刚刚准备转为快跑,此时开始拦阻射击正好能有效的阻止敌军提高速度,减小最后的冲击力。
‘哒哒……’
‘砰、砰……’射击命令一下,处于第一道防御阵地的宋军立刻开始射击,本来马的目标就被人打,挨枪子的几率就高,而现在上官有令‘先射马’,于是大家都瞄准下三路射击。
西辽军士兵正猛磕马腹提高马速,准备完成接敌前的最后冲刺,可突然间宋军阵地那边火光闪现,‘噼啪’一阵爆响。宋军的战马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适应枪炮声,而这些外国同类哪里见过这阵仗,立刻就惊了。它们一个个眼冒神光、鬃毛乍起、尾巴撅的老高,疯了似的又蹦又跳不想干了,当然它们中的很多‘人’都很快解脱了。
而战马的主人们也好不了哪里去,他们只看到眼前繁星般的点点火光和腾起的烟雾,耳边是连绵不绝的爆响,还有的就是不知何物的破空之声。感受最深的当然还是胯下的战马跑着跑着身上突然绽出一朵或是若干朵血花,一头栽倒在地,他们当然也翻着跟头飞了出去,轻的摔得鼻青脸肿,重的就是骨断筋折,更惨的是被扑倒的战马压住动弹不得,能不能活下来就看后边同伴的马蹄落在哪里了!
冲锋中的西辽军兵眼看着前边的同伴一个接一个的人仰马翻,他们不明就里,可也知道是遭到宋军的暗算,极力想降低速度避开宋军那些喷火的管子,但是想马上停下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跟着一起遭了难。等后边的人们发现不对终于勒住马时发现眼前是一片卧倒的战马,而那些落马的同伴多数成了步军,正满脸惊慌的撒丫子往回跑呢!
领兵的副将瞅着眼前狼狈的手下,看看战场上的惨状,心底发凉,明白自己遭遇上了传说中宋军拥有的‘神器’,当年不可一世的女真人就是败在其下。重新收拢了队伍,发现这次失败战马折损甚重,人员损失倒不大,他明白宋军这次是手下留情放了他们一马。想想披着甲的战马都能被打死,人怎么会挡得住,至于为啥他说不清,可要想再让那些吓破胆的手下们再发动一场战斗就比较困难了。
“辽国的兄弟们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家皇帝不想与贵国为敌,因此手下留情,可若不听劝告,勿怪我军无礼啦!”果然领兵的副将的猜想应验了,宋军那边递过话来了。
辽军军将们呆呆地看看宋军的阵地,如初时一样平静,谁能想到其中深藏杀机,此时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一道无法攻破的铜墙铁壁,带给他们的将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难挡其锋
阻击南边侵入之敌的西辽军此刻都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而更多的是一种掺杂着羞愧的感激,正是敌人的手下留情才让他们得以生还。这种奇怪的心理让他们士气大跌,当然也失去了返身再战的勇气。而恰巧此刻从北边进攻的步二旅虚晃一枪绕过伊散那山,迂回到了斯托里山之间的山口,如果此时辽军再不撤退就会被宋军截断归路,受到宋军前后夹击。
而骑兵看似威风凛凛,其实一旦陷入步兵的围困中,便无法发挥其强大的冲击力,陷入混战更是一场噩梦。现在阻击南犯之地的辽军处于两路宋军的夹击之下,回旋余地很小,根本无法发挥其长处,更别说他们手中还有令人丧胆的火器,于是也不答话,灰溜溜、蔫头耷脑的借机退回营中。
由于未能击败出现在右翼的宋军,而山口的道路又被袭占,萧翰里剌发现自己的处境不妙。营地的南边出现了宋军两个步兵集团,击退了自己的阻击部队,堵死了南下的道路;东边则是宋军主力,估计有两万部族骑军正向营地方向压过来,这应该是宋军的主力;西边则是自己大营依托的伊散那山,当初自己将营地选择在这里也是看重山的背面地势陡峭,人马难行,可以阻挡宋军从背后偷袭,可此刻却成了自己西去的障碍。
如今北边出现的宋军迂回到了西边,那里成了唯一没有敌军出没的方向。但是北方已是沙漠的边缘,其中人烟稀少,如果向北突围必然要舍弃大营。这里囤积着辽军的辎重粮草,又让萧翰里剌难以舍弃。而他以为宋军如此部署兵力就是采用的‘围三厥一’。诱使自己向北突围,可没有了粮草又无法得到补充。在宋军的追击下坚持了不了几天,不被打死也得饿死。尤其是那边沙山林立其中可藏伏兵,也许就是个张网以待的陷阱,就等自己往里钻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萧翰里剌知道中了宋军的奸计,可他并不想就此作罢。自己虽然被围,可占据着伊散那山,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再者以几次和宋军狡诈的情况下,他不相信战斗力低下的宋军能一口吞下自己。不过是依靠人多势众虚张声势罢了。
而萧翰里剌还有一个念想,那就是一天一夜没有消息的前军。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宋军自知难敌辽军,因此以搜索队为饵迫使自己分兵,然后他们再集中兵力趁大营空虚时前来夺营。萧翰里剌承认自己智者一失,可他知道前军都统耶律宏达也不是笨蛋,发现中计后必然会迅速掉头回营,那时两军里应外合正好击败宋军。
至于说前军被宋军全歼,萧翰里剌压根就不信,现在自己大营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宋军就出动所有能战之兵。前军人少也有一万多人,宋军主力都被调来攻打大营,用什么去吃掉万余人的前军。再者说想要将前军连个报信的都不留尽数歼灭,怎么想也可能。因此他断定前军只是中了‘诱敌’之计被人牵着走,发现情况不对后自然会回来的。
出于以上种种考虑,萧翰里剌做出了坚守大营。适时出击,歼灭宋军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