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9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政治上的考虑,将动用武力排在了所有选项之后。所以他在人前是明着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暗地中却做出了种种安排,玩着阴谋诡计,明着一套,暗里却搞着另一套。可他始终关注着局势的变化,掌控着全局,等待最为有利的时机出手。
就在赵柽调兵遣将做好应对准备的同时,见喜和李峻追查幕后黑手的事情也有了进展,‘让位’传言的源头确实是来自宫中的内侍,可结果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经过见喜进一步的调查,太上皇进宫问罪时大内所有接触到此事的小黄门都没有近距离旁听的机会,且他们也未去过东华门外的酒馆,更没有向他人提过此事。就在调查又一次走入死胡同的时候,见喜突然想起内侍不止大内有,太上皇宫中和各个亲王府上也有内侍,而太上皇进宫肯定也会有内侍相陪的。有了新思路的见喜立刻将调查的范围扩大,并将重点放在随太上皇进宫的内侍身上,果然很快有了突破。
使用内侍是皇家的特权,其他人要用那就是俞樾,定个图谋不轨的罪名都是最轻的,而除了大内,有些皇室亲王也要使用内侍的,但是他们没有私自招募、录用的权利。其使用的内侍都是统一由大内调配,所以大总管见喜追查起来很方便,很快就目光就落到那日陪太上皇进宫的是一个叫孙琪的小黄门,并暗中对他进行了一番调查。
调查显示这孙琪十二岁入宫,在大内待了几年,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后来被调配到了景龙宫侍奉太皇太后,在那里却很快得到了太上皇的赏识,因为他有一手和高俅一样的绝活——蹴鞠。因为这很快声名鹊起,太上皇虽然失势,但是名声显赫,与其结交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而赵佶又是个好玩乐的人,又不缺钱,身边自然聚集起些混吃混喝的闲人们。
世上哪也少不了趋炎附势之徒,这些闲人们见孙琪受宠,便争着巴结他,称其若是早生二十年赶上太上皇执政的时候,凭他的技艺定能超过那高俅,一定会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只是没能赶上好时候,现在最多也就能多混几两银子花花。其实这些不过是些场面话,哄他开心的。
可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孙琪就上了心。此后,孙琪就以高俅第二自居,人称‘二俅’,一心想要像高俅那样成为各权臣,可惜他是生不逢时没了机会,太上皇已经退位,成了混吃等死的主,自己都是寄儿篱下,怎么可能给他想要的这些东西。但是他不死心,依旧做着出人头地的白日梦,满心期待哪天皇帝咯嘣喽,太上皇就能重登宝座,他的好日子也就到了。
那天太上皇进宫找皇帝说辽王归国之事,其实是告诫皇帝千万不能心软将皇位让给辽王。而这二俅虽然是太上皇的贴身内侍,可也不能在议事的时候让他待在身边,这小子也就远远的听了两耳朵。他虽然没听清楚前因后果,却听到了几个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臆想,就理解成皇帝想退位,但是太上皇不肯让其让给辽王,而是由他复位。
千年等一回的好事终于让自己等到了,二俅是欣喜若狂,他自然想庆祝一番,便偷偷的溜到了东华门外的酒馆痛饮了一番。结果自然是喝多了,二俅也便把自己的喜悦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却因为过量事情没有说清楚,留了半截自己偷着乐,让众人理解成了‘皇帝要禅位给辽王’,这也就成了流言的最初版本……
对于这个调查结果,见喜是哭笑不得,赵柽也是忍俊不已。这他娘的叫什么事儿啊?一个得了幻想症的小黄门喝多了,在酒馆中胡说八道却引起了场震动大宋朝野的大事件,逼的他都不得不‘让位’来平息这场风暴,这真相要是大白天下,还不成为千古笑谈!
可接下来李峻的汇报让赵柽笑不起来了。在‘让位’的流言散播初期,大家都以为是个笑话,并没有人认真。在常人的心中皇帝那是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拥有天下的土地和财富,谁皇帝当的好好的,没人逼,没人抢的情况下会轻易让给别人啊,那不有病吗,所以没有人相信皇帝让位之说。
但世上就还有像二俅那样的人,不过他得的是‘迫害妄想症’。让位的流言又通过外出的小黄门们回流进了宫中,而现在宫中情况一切如常,皇帝也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一切依然按部就班的运转,并没有皇朝更替的迹象,流言在宫中也就没有市场,还是个笑话。
可不知怎么的事情让皇后听说了,她却当真了。一场闹剧也就此正式开锣,各色人物随之纷纷登场……(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利益熏心

两汉外戚留下的历史教训已够深痛;唐朝仅杨国忠壹人的教训已足以振聋发聩;令人胆寒心冷!国人并不总是记性差;老是遗忘或拒绝接受前人以血凝成的教训。的皇帝们;包括他们的老婆们在内;都不由觉得外戚专权留下的教训;过于深刻而惨痛!思之念之都难免心有余悸。故此;从制度上;家法上防范、限制外戚专权;就成为后继王朝必然的政治选择。
宋朝接受外戚干政引起国家动荡,甚至亡国的教训,自建国后就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以避免外戚干政的现象发生,叫做“崇爵厚禄;不畀事权。”
意思就是可以给他们封官,而且也不算小;但也只不过大将军、上将军之类的虚职;也就是领份高工资,并没有实权,当然也没有什么机会干政了。而死后要是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往往都会被追赠为太保、节度使、中书令这样的勋位;哄哄死人,安慰下活人。外戚能够做到高官的也不是没有,但是能真正做到执政、宰相级的;大多是和皇太后、皇后、及皇帝的宠妃等没有直接的姻亲关系才有可能。
但是这些制度并不能阻止人们后宫中女人们向上的**,内廷里活得最灿烂、最荣耀的女人;当然是属于有幸谋取到皇后的宝座;并用尽心机和手段护卫住它的女人。如果皇帝死了,儿子便能够继承大统;自己升为皇太后,依然能继而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可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依靠自己的美丽、心机与运气以外;寻找政治帮手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可除了自己的父兄;哪里再找比他们更加贴心的政治帮手呢?
按照人之常情;她多半是要极力夸赞、表彰自己的父兄;撺掇、怂恿皇帝赏给自己父兄份儿美差的;同样从皇帝的角度想;外戚好歹和自家总还是‘戚’;总比外人放心;对自己忠心。但是在大宋这种情况往往行不通,尤其是赵柽这个后来人。他极其厌恶裙带关系……
皇帝的嫔妃很少,但是朱淑真却一点也感不到轻松。因为她这几位姊妹都不是简单人物,不仅聪明睿智。善解人意,且个个家世背景都十分雄厚,跟她们一比朱淑真觉得自己就是个丑小鸭。她也曾想广纳秀女,从中选出些妃嫔以此来分散皇帝对她们的宠爱,皇帝却又不好这口,屡次拒绝了她的建议。
随着几位贵妃相继诞下皇子之后,而朱淑真又因为立储之事和皇帝闹得很不愉快,导致儿子迟迟不能当上太子,让她更觉危机迫近。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朱淑真想到的当然是自己的父兄,可这么多年不论自己如何旁敲侧击,皇帝也只肯给他们长点俸禄,不肯给个实职。
前一段时间,因为西征高昌、结好西辽之事,皇帝频繁出入贵妃余里衍的寝宫,当然免不了夜宿其中。这让朱淑真更感到不安,为了巩固西域和西北新收之地,皇帝必然会更加宠幸余里衍。以示自己的诚意,天长日久难免会使感情更加深厚,废后或是立其子未储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就在朱淑真焦虑不安中,乍闻皇帝让位之事。立刻便慌了。皇帝要是都不当了,她这个皇后也就随之没有了,更别说儿子将来当皇帝了。她为了慎重起见立刻联络了其在京的娘家哥哥。让他们调查是否有此事,却没有向皇帝去求证。而这件事在坊间已经流传了些日子了。当然轻而易举的便‘证实’让位之事。朱淑真得知‘真相’后,马上就想去面圣劝阻。却被他哥哥拦下了。
国舅朱宝给妹妹分析了下当前的形势,皇帝一向是言出必行,你去劝肯定不行,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因为干政遭到皇帝的训斥和冷落,与皇帝的关系会更加紧张,一定要另想办法,最好是不让皇帝知道。兄妹两个琢磨了半天,朱宝就给她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将事情往大里高,让此事天下皆知,从而达到借助舆论的力量迫使皇帝收回让位的想法。
皇后不可能出宫亲自操作此事,将事情搞大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朱宝的头上,可这也给他自己揽了件苦差,问题是要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找谁做这件事情。按说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