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辉煌三国-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抛开多日纠葛,刘燕此时反而轻松无比,顿时想通许多,便再劝刘晔道。
“停住,燕儿你忘了我方才说过话语?再说我一直将琰儿当作小妹看待,并无它意,还是将来寻机为她找一好人家方为正道。夜已深了,还是早些安歇吧!”
刘燕想再说什么,可听着丈夫不容置疑的语气,心下有些失落之余却也有几分欣喜……
第二日,刘晔刚到郡府中坐下便听得蔡邕告之后呈上,刘虞先派人送来的公文,其中内容自是让蔡邕感到棘手不已,只是因为刘晔刚回,故而前日未登门拜访。
看过公文后,刘晔淡淡一笑说道:“伯喈,此事吾早有所料,只是未想来得如此之快罢了。倒是现今汝身迁太守,总算名正言顺,以后与晔便是同僚,不必再烦心那正式场合礼仪问题。”
“子扬,汝这性子我却喜欢,只是遇得此事,你便无一丝烦忧?”
蔡邕亦是难得地露出笑容,复问道。
“说没有一点郁气,那是假话!但便如晔先前所言,早在两年前我便与元皓料定有此事,烦忧又有何用?该来地始终会来罢了!”
刘晔摇摇头,将自己想法缓缓道出,再接着与蔡邕商议,教其如往常那般细加布置,使来往代郡的使节不能清楚知晓现今代郡情况,一番言语,直计划细说一个半时辰,这才完全计定。
待到后来,诸事计定,两人也渐渐轻松了下来,话题也从刘晔此次大胜详细情形转到生活趣事上来,蔡邕依旧如往常那般,不顾刘晔面子的批他书法糟糕,言及此为文士门面,依刘晔现今情况,只怕会被诸多士族瞧不起。倒是关于棋艺方面,蔡邕难得地赞了刘晔几句,两月前他与刘晔对弈,却是得出尽全力才能取胜。
谈到这里,刘晔也来了兴趣,将书法一事如惯例抛开不想,教人取来棋盘,两人趁着兴致便再杀一局。
……
一个时辰后,蔡邕无奈将黑子抛下,睁大眼直将刘晔再细作打量一番,不确定地问道:“子扬,只是两月未见,汝之棋艺竟已如此了得?”
刘晔闻言放声大笑道:“哈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今隔了二十有余,再说下棋与引军作战却也有诸多相得之处,晔进步些许,不值得如此奇怪罢?”
“这话倒是听着不错,看汝自觉成熟稳健,其实也是少年心性,得意忘形。哼!等下归府,汝若有心吾教琰儿便过来与你‘切磋’一番如何?”
蔡邕心底虽欣赏刘晔这种在亲信面前喜形露于颜色的真性情,可这场面话还得交待一番,捞回点面子才是正理。
果然,刘晔一听蔡琰之名,那满意神色顿时全数收回,忙摇摇头道:“这可不行,要是再输了,这丫头不知要笑话我多少时日,实在太丢颜面……”
“哈哈!你倒有几分自知之明,只是说起琰儿我倒真是苦恼一事,想她很快便要年满十六,却是先不愿依早年吾与河东大家卫氏公子仲道之婚约,因为罪责牵连,此事确实也能推脱过去。我还以为她却是有了意中人,故而多接受代郡城中家有年轻才俊媒引,却不想她屡次连名姓都不听全,便是一口否定。其母早亡,吾又不想逼她过甚,真是急煞人也!子扬与她私下兄妹相称,琰儿虽是调皮胡闹,却也听你劝告,莫如子扬帮邕一次,为她择一户好人家早些定下婚期,想来她定不会拒绝……”
蔡邕先是面上有几分高兴,后来却是有几分忧愁,便将自己数月来一直困扰在心间问题说出,反正刘晔现在刚驱逐鲜卑大胜,暂时不会有太多事情,这作媒却属小事,费不得许多心神,便索性一并道出。
“这……伯喈不必心急,琰儿年龄尚幼,她容貌绝美又兼得才学无双,哪会嫁不出去?其实从医理角度来看,女子二十为嫁于健康有益才是正途。”
刘晔想不到先是前夜妻子所言蔡琰心思,今日又遇乃父提及,他心里是希望蔡琰这位被视为小妹的奇女子能有个好归宿,自然不想早早迫她,以后年岁渐长,蔡琰自会分辨出什么是爱情,什么又是一时倾慕的冲动。
蔡邕听刘晔这般劝告,确也觉得有理,便不再多言,只就着棋盘要再来一次,非得赢回一局不可。同样,这个早于吕蒙所自说于鲁肃的“士别三日”佳话也成为典故渐流传开来……
其后时间内,刘晔来往于军营,安阳书院,自己府坻三处,操练军士,编撰教材教授百余位年纪在十一岁以下的少年军政知识,虽是终日忙碌却也乐在其中,充实无比。至于蔡琰,刘晔却想着现今情况还是“冷处理”,让她冷静一些才好,便也未登门拜访。
人心,有时候真的很奇妙,比方说刘晔出发点思路都算是理智正确的,但他却是无法控制预料蔡琰心里会如何思想……
时间过得很快,当两月后刘虞使者带着轲比能“愿意归顺,朝贡不叛”消息回转不久,刘虞还不及将自己又“平息”一次塞外少数民族“隐患”满意劲头压下,他便见到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天子使臣——他唯一的儿子,刘和!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14】先有袁术截刘和 刘晔领命再出征
公元190年11月,攻下长安后的乱臣贼子成了掌权之人,天子刘协不得不受迫分封之: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
入得12月,皇帝刘协终是忍受不了现时郭汜,李傕只安生了不到一月,便各自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情况,近两月来,多有攻战,甚至闹出了一人劫天子,另一人据百官的“伟大”事迹来。他暗送金珠买通郭,李两个耳目,教两个亲卫连夜送刘和逃出长安,到幽州求援,要刘虞救他脱出苦海。
刘和一路虽有波折,却终是顺利于公元191年2月8日乔装到得幽州,告之“天子拜刘虞为太尉,刘晔为镇北将军,掌征伐大权”口诏,再报于刘虞天子近况,直让他恨得捶胸顿足,潸然泪下,毫不迟疑地便教熟悉京城情况的刘和领五千精兵,前去长安待机抢出天子。
却不想,这番动作却先后让公孙瓒、袁绍知晓。袁绍现时与刘虞算得盟友,却是多有不满其“出工不出力”,不愿正面直接攻击,故而当接到回报,公孙瓒着其从弟公孙范亦带三千精兵追击消息后,反而开动心思,装聋作哑,大开方便之门,使与他颇有些嫌隙的公孙范军队堂而皇之地从他冀州经过,想前时袁绍大败后,便将自己的勃海太守印绶给予公孙范,意图和解,结果公孙范反而立起渤海之兵帮助公孙瓒,使公孙瓒的部队更加强盛,最后只得固守求救于当时长安的董卓,才得以免。今为了战略利益,袁绍便如此“深明大义”地行事,也不得不让人服气。
公孙范急行军情况下先赶到南阳袁术地盘,报知袁术公孙瓒意思,要扣下刘和军队,不让其能去长安迎出天子。
袁术是非常讲“义气”,又极有“远见”的,他早见过刘晔所领的北地精兵情况,便是不勤练都比他等兵士差不多少,这要是胁迫其归降……
于是,他狠下心来,先“大义凛然”地接受公孙瓒友情赞助的三千精兵,再令孙坚拦下刘和,客气地将刘和请到南阳“作客”,打散其兵卒编入麾下。可谓“黑白通吃”,一个都不放过。
倒霉的公孙范当然没想到袁术此人如此“仗义”,不顾两家现时盟友关系便将他扣下,并胁迫着参战,后来于随孙坚攻击刘表过程中战死,让公孙瓒“赔了兄弟又折了兵”,顿时深恨袁绍,袁术两兄弟,现时袁绍挡在眼前,他想找袁术算账也没办法,便将恨意埋在心底,也不与袁术决裂,直接全面与袁绍开战!这魄力……嗯,这是后话,暂且按下。
终是刘和跟在天子刘协身边,看惯了阴计阳谋,见机不妙,总算寻机逃出,辗转绕路回到蓟县,哭诉刘虞经过,直让其大怒不已,偏生又不得不先解决天子危机,于是田裴这时又“仗义”出言,说刘晔精明无比,现时“刘都督所奏广设代郡防御一事已完结,正可担此大任!”
遂联结党羽同时进言请命。
这可是抓正刘虞命门,谁都不笨,这般穿州过郡数千里到长安,还得面对共有十三万兵马的郭汜,李傕二人,便是刘晔再厉害,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忠君”还是“惜身”?这个问题只在刘虞脑中挣扎了不过一瞬间,他眼神坚毅,语气昂然却带着说不出的无奈——
“表天子诏令,加刘晔镇北将军职,授金印紫绶,自领兵马出征,务必迎回天子,否则军法无情!”
于是,在4月初,刘晔来到三国刚巧七年的日子里,他接到了这个令谕。
原本历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