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全译-第10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乙酉,魏主还平城。统万徙民在道多死,能至平城者什才六七。



   '2'乙酉(十一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回到平城。从统万强行迁徙的民户在途中死亡甚多,能到达平城的,不过十分之六七。



己亥,魏主如幽州。夏主遣平原公定帅众二万向长安。魏主闻之,伐木阴山,大造攻具,再谋伐夏。



己亥(二十五日),拓跋焘前往幽州。夏王赫连昌派遣平原公赫连定率军二万人,准备收复长安。拓跋焘听到消息后,下令砍伐阴山林木,大规模兴造攻城械具,准备第二次进攻夏国。



'3'山羌叛秦。二月,秦王炽磐遣左丞相昙达招慰武始诸羌,征南将军吉毗招慰洮阳诸羌。羌人执昙达送夏;吉毗为羌所击,奔还,士马死伤者什八九。



   '3'山地羌族部落背叛了西秦。二月,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左丞相乞伏昙达招抚慰问武始山地羌族部落,又命征南将军乞伏吉毗安抚洮阳各个羌族部落。羌族人生擒西秦乞伏昙达,把他献给夏国。乞伏吉毗也受到洮阳羌族的攻击,大败而回,士卒马匹死亡伤残的占十之八九。



'4'魏主还平城。



   '4'北魏国主拓跋焘回到平城。



'5'乙卯,帝如丹徒;己己,谒京陵。初,高祖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



   '5'乙卯(十一日),刘宋文帝前往丹徒。己己(二十五日),祭拜京陵。最初,刘宋武帝在富贵之后,下命把他幼年贫穷微贱时所用耕田农具收藏起来,以展示给子孙。文帝抵达故宫,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深感惭愧。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当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田种地,大禹也曾亲自治理水土。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么能够知道先帝崇高的仁德和耕种的艰难呢!”



'6'二月,丙子,魏主遣高凉王礼镇长安。礼,斤之孙也。又诏执金吾桓贷造桥于君子津。



   '6'二月,丙子(初三),北魏国主拓跋焘亲自委派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拓跋礼是拓跋斤的孙子。同时又下诏命令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建造大桥。



'7'丁丑,魏广平王连卒。



   '7'丁丑(初四),北魏广平王拓跋连去世。



'8'丁亥,帝还建康。



   '8'丁亥(十四日),刘宋文帝刘义隆返回建康。



'9'戊子,尚书右仆射郑鲜之卒。



   '9'戊子(十五日),刘宋尚书右仆射郑鲜之去世。



'10'秦王炽磐以辅国将军段晖为凉州刺史,镇乐都;平西将军景为沙州刺史,镇西平;宁朔将军出连辅政为梁州刺史,镇赤水。



   '10'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辅国将军段晖为凉州刺史,驻守乐都;任命平西将军景为沙州刺史,镇守西平;又命宁朔将军出连辅政为梁州刺史,坐镇赤水。



'11'夏,四月,丁未,魏员外散骑常侍步堆等来聘。



   '11'夏季,四月,丁未(初四),北魏特使员外散骑常侍步堆等前往刘宋访问。



'12'庚戌,以廷尉王徽之为交州刺史,征前刺史杜弘文。弘文有疾,自舆就路;或劝之待病愈,弘文曰:“吾杖节三世,常欲投躯帝庭,况被征乎!”遂行,卒于广州。弘文,慧度之子也。



   '12'庚戌(初七),刘宋任命廷尉王徽之为交州刺史,征召前交州刺史杜弘文回京。当时杜弘文正患重病,得到命令后,亲自备车上路,有人劝告他等病稍好些再走,杜弘文说:“我家祖孙三代镇守边陲,平时就渴望到京城去,何况今日又得到征召!”于是,杜弘文抱病启程,走到广州去世。杜弘文是杜慧度的儿子。



'13'魏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相持于长安。魏主欲乘虚伐统万,简兵练士,



部分诸将,命司徒长孙翰等将三万骑为前驱,常山王素等将步兵三万为后继 ,南阳王伏真等将步兵三万部送攻具,将军贺多罗将精骑三千为前候。素,遵之子也。五月,魏主发平城,命龙骧将军代人陆俟督诸军镇大碛以备柔然 。辛巳,济君子津。



   '13'北魏司空奚斤跟夏国的平原公赫连定在长安对峙。北魏国主拓跋焘打算乘夏国后方空虚,攻打夏国的都城统万,于是,挑选精兵,严格 训练,部署将领。拓跋焘还任命司徒长孙翰等率领三万骑兵为前锋,任 命常山王拓跋素等率领步兵三万人为后继,派遣南在前锋部队之前,负责搜索侦察。拓跋素是拓跋遵的儿子。五月,北魏国主拓跋焘亲自从平城出发,临行前又命令龙骧将军、代郡人陆俟统率北方各路兵马镇守大碛,防备柔然汗国乘虚来攻。辛巳(初九),拓跋焘一行从君子津渡黄河西上。



'14'壬午,中护军王华卒。



   '14'壬午(初十),刘宋中护军王华去世。



'15'魏主至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倍道先行。群臣咸谏曰:“统万城坚,非朝夕可拔。今轻军讨之,进不可克,退无所资,不若与步兵、攻具一时俱往。”帝曰:“用兵之术,攻城最下;必不得已,然后用之。今以步兵、攻具皆进,彼必惧而坚守。若攻不时拔,食尽兵疲,外无所掠,进退无地。不如以轻骑直抵其城,彼见步兵未至,意必宽驰;吾羸形以诱之,彼或出战,则成擒矣。所以然者,吾之军士去家二千余里,又隔大河,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者也。故以之攻城则不足,决战则有余矣。”遂行。



   '15'北魏国主拓跋焘抵达拔邻山,在那里兴筑城堡,留下辎重,然后率领轻骑兵三万人,加速先行进发。朝中随行的文武官员都劝阻他说:“统万城十分坚固,不是一日之内就可以攻克的。如今您率领轻装部队去讨伐,恐怕不能一时攻破,想要退回又没有粮饷及其他军用物资,不如与步兵一道,携带攻城械具进攻统万。”拓跋焘说:“用兵的策略,攻城是最下策;非到万不得已,不可使用。现在我们如果以步兵携攻城械具一起开进,敌人见状,一定会恐惧并坚守城池。如果我们不能按时攻下,粮食吃完,兵士疲劳,城外又没什么可以抢夺的,那时我们就会进退不得,陷入窘境。不如先用骑兵长驱直抵统万城下,敌人见到我们的步兵没有来,一定不太在意。我们再故意装出羸弱不堪的样子,引诱他们出击,他们如果出城迎战,就会被我们生擒。所以这样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将士离家二千余里,又隔着一条黄河,这就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啊!三万人的轻骑兵,攻城自然不够,但用来决战,还绰绰有余。”于是大军启程。



'16'六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



   '16'六月,癸卯朔(初一),出现日食。



'17'魏主至统万,分军伏于深谷,以少众至城下。夏将狄子玉降魏,言:“夏主闻有魏师,遣使召平原公定,定曰:“统万坚峻,未易攻拔 。待我擒奚斤,然后徐往,内外击之,蔑不济矣。’故夏主坚守以待之。”魏主患之,乃退军以示弱,遣娥清及永昌王健帅骑五千西掠居民。



'17'北魏国主拓跋焘抵达统万,大军分别埋伏在深谷之中,只派少数部队来到城下。夏国的大将狄子玉投降了北魏,他向拓跋焘报告说:“夏王赫连昌听说北魏大军将到,就派人征召平原公赫连定回军,赫连定说:‘统万城 坚固险峻,不容易攻破,等我生擒奚斤然后再赶赴统万,内外夹击北魏大军,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所以夏王赫连昌专心守城,等待赫连定。”拓跋焘听到这席话,十分忧虑。于是命令军队撤退,显示懦弱。又派遣娥清和永昌王拓跋健率领骑兵五千人向西大肆劫掠居民。



魏军士有得罪亡奔夏者,言魏军粮尽,士卒食菜,辎重在后,步兵未至,宜急击之。夏主从之,甲辰,将步骑三万出城。长孙翰等皆言:“夏兵步陈 难陷,宜避其锋。”魏主曰:“吾远来求贼,惟恐不出。今既出矣,乃避而不击,彼奋我弱,非计也。”遂收众伪遁,引而疲之。



北魏军中的士卒有人因犯罪逃走,投降了夏军,他向夏国报告说,魏军的粮草已经用尽,军中士卒每天只吃菜,而辎重补给还在后方,步兵也尚未到 达,应当乘机急速地袭击他们。”赫连昌同意。甲辰(初二),赫连昌亲自统率步、骑兵共三万人出城。北魏的大臣司徒长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