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仍在,若大汉耍修的话,可以省很多事,此议可行!”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说起来相当老套,却是事实。没有良好的交通,何来发达的经济?何来强盛的国力?
周阳此策一出,汉朝的道路将会四通八达,经济将会层楼。当然,军队的调动,更加便捷了。
春祝带人送上酒菜,三人各踞一案,一边吃,一边商议国事。
景帝询问主父偃,了解汉朝的风土人情,地理山川,主父偃是有问必答,非常具体,比起奏章准确多了。
“联身为大汉皇帝,对大汉的了解,还不及你这个寒士,惭愧!惭愧”。景帝大是感慨:“奏章误联矣”。
略一停顿:“主父偃,你先在宫中做侍中,把这些拟出一个条呈。来年,联有大用
就这样,主父偃正式踏入仕途。虽然只的侍中,却深得景帝赏识。景帝那句,来年有大用,那意思,眼下已快过年了,不能大动干戈,那就来年再说。想的到。来年,汉朝必有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变化,必然会牵涉到汉朝各个方面,包括朝中大臣的变化。变动一完成,汉朝将会有一番新气象,实力会层楼。
“皇上,欲为事,必先得人!皇上要改变朝局,就要大批的人才周阳的话才一开说,就给景帝打断了。
“对对对!没有人才,什么也做不了”。景帝大是赞成这话:“周阳。你还有人才要举荐?快快著来!”
“皇上,臣没有人才可以举荐。”周阳话锋一转:“可是,臣有一策,可使朝中人才济济,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哦”。景帝虎目特别明亮:“你真有此策?”
不仅景帝好奇,就是主父偃也是惊讶,打量着周阳。
自古以来,人才就是访、求、招揽。不外这三招。能不能得到人才。就要看运气了。商汤得伊尹。文王得太公,遂有天下,传为千古美谈。可是,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真要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从三王五帝到如今。三千寺过去了,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盛况,就是有美名的文王也没有达到这种盛况。
景率和主父偃哪能不惊奇。
“皇上,在说此策之前,臣先打个比方。”周阳开始打比喻:“农夫灌园,为求一饱,他辛勤劳作,就会得到所需的粮食。若是农夫不去劳作,那么。园里就会杂草丛生。同样的土地,劳作与不劳作,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周阳,你的意思是记,”景帝若有所悟。
妾父偃的眼睛睁大了,死盯着周阳。
“没错”。周阳点头道:“皇上何不做一回农夫,灌一回目,自个来培养人才呢?”
“培养人才?”景帝顿的说。眼珠都快砸下来了。
在三代之时,有官方培养人才的事情,可是,规模太影响不大。后来,到了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办学成风,稷下学宫兴盛一时。
自此以后,官方办学的事情并不多。汉朝大办官学,要等到汉武帝时期去了。周阳这话,着实是惊天之语,景帝和主父偃要不惊讶得掉眼珠都不行。
“是呀!”周阳肯定一句:“皇上请想。若是朝廷办学馆,招收天下聪明童子入学,他们中学而优者可以做官,主父大人这样的名士,还会沦落到饿倒街头吗?”
主父偃脸上泛着特有的光辉。对这话大是赞同。若是有出路,他早就入仕了,他之所以没有入仕,就是因为太穷,没门路。
“有理!很有道理”。景帝微一沉吟,大是赞同。
“皇上,这学馆,不仅仅用来培养做官的人才,还可以用来培养技艺之学的人才。”周阳哪会错过这等良机,接着道:“皇上是知道的。今年,大汉之所以能打败匈奴。除了将士用命之外,还有良匠的功劳。若无他们制造的强努,臣也摆不出弩阵,拿匈奴的骑射没办法,只能紧守城池罢了。”
强弩在这一战的威力,众所周阳,这话,谁也无法反驳,景帝不住
头。
“良匠也是人才,也可以培养。技艺百业。各种各样的人才,都需要。有了这些人才,马的种性更好,造出的弩威力更大,刀剑更加锋利。粮食更多。多得吃不完,只能用来养家畜,百姓就有肉吃了,人人吃肉,身强体壮,打仗就有力。
培养更多的良医,为百姓治病。百姓康健,人户之数更多,开垦更多的土地,组建更多的军队”华夏文明就会推广到天之角,海之涯”。周阳掉起三寸不烂之舌,给景帝描绘出一副优美的蓝图。
这幅蓝图非常优美,听所未听。闻所未闻,景帝听得口水都流出来了。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滴在皇袍上,皇袍沾湿了一大块,景帝兀自不觉。   
第二十章 大汉军略
司阳众讲,不得了,足足讲了一蓄茶时分,直到讲得龟,口燥,这才停下来,端起茶盅猛灌。
“完了?”景帝一抹嘴角的口水,意犹未尽。
主父偃抚着脸蛋,发烫呢,听周阳讲办学,比他这个读书人的想法还要高上十筹。不。一百筹!
“咕咕!”周阳美滋滋的喝着茶水,真享受啊。
“周阳,你讲得太好了!”景帝猛的站起来,不住踱圈子,越踱越快。轻飘飘的,仿佛在飞。周阳的话。在他耳际萦绕。
周阳所讲中,最吸引景帝的是三点,一是人户之数增多。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古代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没有工业这一说法,农业占大头。有了更多的人口。就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可以组建更多的军队。就可以开疆拓土,这是任何一个帝王向往的梦啊。
哪个帝王不想开疆拓土,文治武功达于鼎盛呢?
吸引景帝的第二点就是,百姓人人有肉吃。在汉朝,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农业的产量不高,老百姓能裹腹就不错了,就是让人赞叹的仁政。正是因为粮食不足,没法大规模养家畜,人都不够吃,谁还来养家畜?
因而,老百姓吃肉就成了天大的难题。现代社会,不说顿顿有肉吃。至少隔三岔五会来上一顿,汉朝的百姓远远没有这么幸福。一个月能吃上一顿肉那就是幸福,一年能吃上十顿肉的话,估计睡着了都会。
正因为肉食难得,“肉食者”和“膏粱子弟”就成了做官和大富大贵之家的代称。
肉对人的重要性号不需要说的。谁想体验,隔几天不吃肉就行了。若是让百姓顿顿有肉吃,老百姓的身体能不好吗?干活能没有力韧打仗集不勇猛?
听到这里。景帝眼里已经冒出一长耸美妙的星星了。
吸引景帝的第三点,就是培养无数的良医,为百姓治病,让百姓更加康健。古代医术不发达,良医短少,这是限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历史学家测算,在古代。治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就是良医;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就是名闻天下的神医了。如此低的治愈率,在现代社会,那是医疗事故不断,牢底都会坐穿。
在古代,限制人口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耍因素,就是婴儿的存活率不高。
若是有了更多的良疾,有了更高明的医术,婴儿的存活率更高,百姓的身体就会更好,要人口不增加都不行。
“周阳,这是联这辈子听到最美妙的话了!”景帝笑得鼻子眼睛做了一家人,兴奋的抚着额头,很烫手:“比接到你长城大捷的捷报要还让联振奋!长城大捷固然好,可那是一时之功,这事做好了,就是千秋大业!根本之道啊!”
这话说得很对,长城大捷固然让欣喜。可是,那是一时之功。办学却是千秋大业。
对于国家来说,什么东西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人才哪里来?地里不生,土里不长,只能靠培养了。
良好的教育,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
“周阳,你这话固然好,可是,还不具体,你有更详细的想法吗?若有的话,一一道来!”景帝兴奋的搓搓手。
“茶来!”周阳却是没有马上接着讲。而是要春陀送上茶水,美美的喝了三盅,这才接着道:“皇上,这事,正是臣这几天苦思之结果,自当一一讲来!”
主父偃那四策着实好,切中了时弊,可是,策略再好,也需要人来做。需要人才。周阳这是解决的根本之道,岂能不想通想透彻。
放下茶盅,周阳接着讲起来。参照现代教育,再结合汉朝实际情况。一条条的讲来,条分缕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方面面,学风、教部涉及。
说到最后。又给景帝描绘全民教育的美妙前途。在汉朝。不可能马上进行全具教育,只能做为远景规划。
全民教育,开启民智,带来的好处,还需要说吗?周阳只是把现代全民教育带来的好处说了几件。景帝眼里再次冒出无数美妙的星星。
愚民之策,那是后世昏君的昏招,景帝是个贤明之君,想都不会想。把周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