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组副组长(3)
这一次没有到上青林老场镇的大馆子,而是在秦大江家里。
划拳、喝酒、粗话,不知不觉中,十斤一罐的蛇酒被一扫而空。李勇、江上山、陈达川、杨柄刚喝得坐不稳了。厕所里,除了臭味,更一股刺鼻的酒味。
秦大江脱了上衣,露出壮实的上身,他满脸通红,道:“侯大学,再喝一杯。”他家里所用的杯子俗称为“良种杯”,比普通的杯子大上两圈,一杯就有一两。
妇女主任朱姚芬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她酒量向来很好。可是这种喝法,在村里也少见,她见到侯卫东双脸发青,劝道:“秦书记,侯大学,你们吃点菜。”
秦大江瞪起牛眼,道:“朱姚芬,侯大学是我们村里的驻村干部,你必须再和侯大学喝三杯。别让他说我们独石村无人,连一个学生娃也搞不定。”
(Www。。)好看的txt电子书
侯卫东心中原本就郁闷,听到了秦大江的说法,很不服气,道:“秦书记,我先和你喝三杯,敢不敢喝。”
其实秦大江也是强弩之末了,望着满满的三杯酒,犹豫了片刻,道:“朱姚芬是妇女主任,在独石村工作很多年了,是老前辈,你先和他喝。”
侯卫东酒劲上涌,犟头犟脑地道:“这三杯酒喝了,我再和朱姚芬喝。”他举起酒杯,说了一句:“不喝是*虫。”仰头就喝了一杯。
秦大江脸上挂不住了,跟着也喝了一杯。
喝完三杯,侯卫东只觉肚中一片翻江倒海,就如火山爆发一样。一股火流就朝嘴里冲了过来,他连忙用手捂住嘴,将污物堵在了嘴里,抬脚往外跑。
秦大江更惨,他根本来不及跑,污物如瀑布一般,直接喷到了桌子上。
醒来之时,已是满天星斗。
侯卫东昏头昏脑地坐在床上,半天没有反应过来身处何处。摸着黑走到喝酒的堂屋,点着一盏昏暗的灯光,秦家堂客坐在桌前打瞌睡。
秦家堂客从梦中惊醒,看到侯卫东,道:“侯干部,你们今天喝好多,秦大江现在还没有睡醒。我给你们两人煮了一锅红苕稀饭,快来喝。”
侯卫东此时头欲炸开一般,肚子里面的东西早就吐得差不多了。端起红苕稀饭,吃着咸菜,味道十分鲜美。
此时天已晚,喝完稀饭,侯卫东就住在了秦大江家里。
第二天,侯卫东就被狗叫声惊醒了。天未大亮,水田上有薄雾中,远处是隐隐的树木,他走到水塘边,就见秦家堂客从猪圈出来。
如何称呼秦家屋里堂客,是一个问题。叫姐,可是她年龄四十多了,相貌看起来至少有五十岁。叫阿姨,秦大江又和他称兄道弟,这样叫乱了辈分。侯卫东想了想,觉得还是叫嫂子比较好。
“嫂子,这么早就起来了,怎么没有见到小孩。”
秦家屋里堂客道:“我有三个小孩,两个儿娃子,一个女娃,都到广东打工去了。”
侯卫东不由得想起了何红富的话,随口道:“上青林山没有公路,真是制约发展。”
秦大江红肿着眼睛走了出来,接口道:“前几年上青林乡还想着修路,现在看来更没有希望了。”
侯卫东心中一动,“我是青林工作组副组长,若是能组织起来把路修好,说不定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就道:“秦书记,俗话说,无路不富,上青林的发展太慢了,就和20世纪80年代初没有什么区别,我看症结就在这公路上。”
“青林镇发展重点在下青林乡,修路不是何年何月的事情。”秦大江书记站在鱼塘边,随手扯了一把草,丢在水中,又道:“上青林山上资源很是丰富,一是茶叶;二是煤炭;三是石头。”
青林茶叶很有名气,煤炭也好理解,侯卫东不太理解石头是怎么回事,问道:“什么石头?”
秦书记指了指一处山坡,道:“青林山上有很多石头,硬度很高。以前我接待过地质队的,他们说这些石头可以烧石灰,也可以制造水泥,还可以用来做铺路的碎石。就是因为没有通公路,石头就成了废物。”
“既然是一座宝山,为什么不把路修通?”
“上青林乡是小乡,只有七千多人,乡政府哪里来钱修路。前年上青林乡准备提20个积累工,10个义务工,并向县政府争取一点资金,准备将上山公路修通。公路都勘测好了,正准备开工,县政府就让上青林乡和下青林乡合并了。”
侯卫东脱口而出,“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就组织起来,把公路修通。”
秦大江摇头道:“侯大学不了解情况,修条公路涉及三个村,复杂得很。没有政府来组织,根本干不成。”
秦大江老婆正在喂猪,听起两人谈起修路之事,插嘴道:“如果有人能把公路修起来,就是我们上青林的恩人。到时我们全乡人都会念着他的好处。”
侯卫东不知修公路的艰难,又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更为了弄点实绩,急切地道:“事在人为,当年红旗渠比这修公路更难。我们七千人的上青林,就不能修一条路。”
“你当真想修路?”
“是的,在何红富家里,我就有了这个想法。何红富虽然说的是歪道理,可是歪道理也是理。从这点来说,上青林群众都有这个想法。”侯卫东两眼冒光,热情洋溢地道。
秦大江对侯卫东修路虽然不抱多少希望,还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将几年来为了修路发生的事情简要地介绍了一遍。
(Www。。)txt电子书下载
书包网 。 想看书来书包网
初生牛犊不怕虎(1)
修路、修路、修路!
从秦大江家里回来,侯卫东脑海中除了修路再也容不下其他事情。三年调回沙州的承诺,如五指山一样重重地压在他的心头。他经常觉得无法挣扎,修路之事如一道闪电,将他的内心照亮,让他看到了美好的希望。
“修好一条路,自己就多了一项政绩,对以后发展肯定有好处。如果修路之事能登在《岭西日报》上,我就出名了。县领导看到以后说不定就会把我调进城,或者是提拔使用。高志远是沙州市人大主任,正厅级干部,如果他知道了我有上青林修路的事情,肯定会帮助我。” 高志远人如其名,20多岁就当上了上青林革委会主任,打倒四人帮以后,当了益杨县副县长。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上了沙州地委副书记,如今是沙州市人大主任。侯卫东凭着在学院学生会得来的工作经验,越想越激动,想象中出现了一条金光大道。
要修路,首先要征求工作组组长高长江的意见。侯卫东兴冲冲地走到二楼,到了高长江门口,克制住内心的激动,轻轻敲响了高长江的纱窗门。
高长江穿着短裤和大背心,站在门口,道:“侯大学,昨天喝得太多了,秦大江是个吞口。只有你和粟明才把他镇得住,嗬,嗬,你还是真是好酒量。”
侯卫东道:“高乡长,我有一个想法。”
听了侯卫东奇异的想法,高长江不停地摇着蒲扇,道:“修路是好事,也是上青林多年心愿,只是,上青林修路不是简单的事情。没有镇里领导,工作组想了多想,说了白说。”
侯卫东急切地道:“毛主席说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认为上青林七千人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将公路修好。”
出于对年轻人的鼓励,高长江道:“真能把公路修好,你就是青林人民的功臣了。”
“只要高乡长支持,我相信我们能将公路修成功。”
“我一个退居二线的老头有什么能耐。以前上青林还没有撤乡的时候,曾经请县交通局的刘维工程师来勘测了地形,准备从独石村三社修一条上山路,全长约十六公里。这是贯穿三个村的最近路线,地势比较平缓,岩石也不多。”
侯卫东没有想到上青林乡已经有过行动,又激动起来。
“刘维搞了地勘,画了设计图,前后垫了二万元钱。结果上青林乡突然被撤掉了,这笔钱现在都还没有给刘维。每次见了他,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高长江语重心长地道:“侯大学,修路之事,还得等你当了镇长再说,现在根本不可能。”
侯卫东坚持道:“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只要宣传工作到位。我们放手发动群众,修一条致富路,群众肯定会理解、支持。”
刘阿姨也觉得这年轻人真是异想天开,道:“当时上青林乡政府花了不少钱,几次想动工,都是刚刚开头就停工,弄得社员们很有怨言。现在乡政府垮了,更没有机会修路了。”
侯卫东不肯轻易放弃,道:“既然要修,肯定就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