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天空-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那自己还是在福田村好好的生活下去吧。
这一年多的日子,是萧逸飞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可惜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毕竟李错跟在萧逸飞身边学习的时间很长,而李错学到的东西,根本不是吕正心这个半调子可以相比的。
当他得知吕正心学习左武卫般,想要建立指导员制度时,他就意识到机会来了。
李错其实也想用指导员制度,但是牵涉太大太广,不得不放弃。而现在吕正心犯下了之前萧山一模一样的错误。那就是照搬照抄,完全没有顾及自身的实际情况。
之前武王之所以允许萧逸飞在左武卫里搞“指导员制度”,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对萧天有着那么一份愧疚,另外左武卫地处西边边疆,又刚遭大败,并且左武卫编制只有五万人,在武国的军队比例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就算叛乱,前任武王也有信心翻掌间就灭了左武卫。
而吕正心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他掌握了几乎明国一半的军队,乱改祖制,影响太大;其次,他只不过是副统帅;最后,明王是以贪图享乐闻名天下,而不是胸怀若谷。
于是李错就采用了和吕正心同样的方法,那自然就是“离间”,只是之前吕正心的留言还算得上是“空穴来风”,而他编造的留言最多只能算是“捕风捉影”。
可在生死斗争中,有没有证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让他相信的人,他最后有没有相信。
之前武军相信了,所以吕正心达到了目的,武军停滞不前,两军再次形成了对峙。
而对于在永乐城出现的吕正心“意欲”自立为王的消息,明王将信将疑。
而吕正心毕竟是一个年轻人,面对如此险境,他犯下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那就是他没有立刻停止这项制度,并立即向明王请罪,而是选择公开上表,详细地解释了“教导员制度”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军队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教导员制度”能够极大的提升明军的战斗力。
当真是鸡同鸭讲。
明王在乎的不是“教导员制度”本身,而是担心你谋反。
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应该是立刻服软,并上表请罪,甚至以退为进,放弃军权。如果真这么做,明王至少觉得忠心,那样吕正心别说搞“教导员制度”,就是再加一个“辅导员制度”,“飞行员制度”都没有人来管。
可吕正心自认自己没错,当然不会认错。可他这次公开上表,却是确确实实地做错了。
据传明王才听了一半,就勃然大怒,要求吕正心立刻回永乐城述职。
可是这时李错却是开始频繁调动部队,却又没有发动任何进攻。
这让吕正心异常迷惑。因为他看不懂,他完全不知道李错这样胡乱调动部队有什么用。
但他相信李错绝不是低能儿,如此浪费军力来戏耍部下,唯一的解释就可能是李错正在执行一个惊天大阴谋。
在如此的情况下,他只能命令三军戒备,并不断的搜集资料,希望能够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推断出李错的真正目的。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吕正心自然不能接受回永乐城述职的命令。
他却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李错频繁调动军队的最终目的。
李错就是希望吕正心能够违抗王命。
之后明王又连下了三道命令,急召吕正心回永乐城述职。但都是被吕正心以武军行为异常,恐有大规模进攻拒绝了。
“异常异常,武军又没有大举进攻,异常你妹啊!”明王大怒,甚至不顾王者风范,爆出了粗口,如果之前他只是想敲打敲打吕正心,现在他是真的考虑起吕正心谋反的可能性。
也就是在这时,李错停止了兵马调动,甚至还把兵锋后撤了三十里,做出了一副人畜无害的姿态。
虽然不知道李错在搞什么鬼,但是吕正心也终于有时间回永乐城,他相信即使李错再度进攻,他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传送阵第一时间回到前线。
可是吕正心刚刚在传送阵出现,马上就为等候多时的监察厅士兵抓了起来,甚至还没有见到明王,就直接被投入了大牢。
这可和自己预想的事情完全不一样!对于监察厅安在自己脑袋上的谋反大罪,吕正心只是感到了又好气又好笑。他可以对天发誓,他从来没想过要背叛自己的国家。
但还是那句话,事情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没有做过,而在于最重要的那个人相信不相信。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虽然吕正心违抗自己的命令,几次抗命不归,极大地削了明王的面子,但是到这时,明王依然没有杀人的想法。
直到为吕正心辩护和求情的报告如雪片般飞来,以及听到北方的军队几乎哗变,明王才真正下了决心。
这吕正心,不杀不行。
才这么短时间,就笼络了军心,而且还和永乐城的朝臣如此不清不楚,即使他现在还不想叛变,可真等到他叛变的那一天,只怕就来不及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传说中的“捧杀”。而那些上表的朝臣之所以会要求释放吕正心,一部分是真正出于公心,可更大的部分,却还是因为收受了武国人或者说是李错的大量贿赂,以及城破后不杀的承诺。
眼见武国势大,早已怀有二心与武国眉来眼去的明国大臣,绝对不在少数。
而北方军心不稳甚至要进永乐城为统帅求情的消息,自然就是李错派人放出的流言。
吕正心利用萧逸飞之死的疑点降低了武国军队的士气,延缓了对方的进攻;李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过他这次要的是吕正心的命。
毫无疑问,吕正心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可惜他不是一个老辣的政治家。他的死完全可以说是由于其稚嫩的政治嗅觉所导致,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于李错的不断落井下石。
很快在北方的明国军中,出现了另外一种消息,那就是吕正心要被明王处死。
吕正心因为连打胜仗,在军中威望极高,加上教导员制度,更是让他在士兵心中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现在他就要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明军数十万将士,无不群情激奋。
而这时李错又给了他们一个好的动机。
“一支数千人的武国军队,正翻山越岭,通过小路奇袭永乐城。”
对于这个消息,任何有点常识的人都会嗤之以鼻,数千人袭击永乐城,除了一头碰死在城墙之下,根本没有其他出路。
但明军考虑的不是其中的合理性,他们需要的只不过就是一个借口,一个能让他们回到永乐城的借口。
于是五万北方明军不顾清醒者的劝阻,毅然决然快马驰向永乐城。他们相信,大王会考虑自己的意见,或者说就是迫于自己的压力,释放有功无过的统帅。
这一举动,彻底葬送了吕正心所有的生路。
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大王会不杀获得士兵拥戴超过自己的臣子。
(感谢书友“悠悠的风”再次投出的5朵红花,谢谢您的支持!)



第三百六十五章 阴影
新纪元一零二七年四月一日,吕正心被明王在大牢中杀害,对外则是宣称因病暴毙,终年二十九岁。
吕正心直到死前,都没有能真正见到明王获得一个平等解释的机会,据说死前他将自己在牢中辛苦写成的“平敌策十三策”全部烧毁,并且对来行刑的监察厅官员说:“我死之后,李错再无顾忌,大军指日南下,明国亡之不远,你们可将我的双眼挖下嵌入城墙之中,让我看着武军如何攻破这永乐城。”说完又仰天叹息道:“满腔热血,无人识得,报国无门,报国无门,报国无门!”
在吕正心死后,那五万明军也被二十万禁军包围,凡事参与此事带头并且没有贵族身份的,全部砍头;拥有贵族身份的,则被贬为平民。因此事而被牵连的明国军官也足足有数千人之多。
见到明王如此配合,李错当然也不会再有丝毫客气。那边武王还在整肃自己的军队,这边李错已经大举进攻了。
对于这场战斗,他已经准备了多时,只是一个号令,三十万大军便在同一天悍然南下,如狂涛巨浪般猛扑吕正心呕心沥血打造的明国北部防线。
如果吕正心还在,这三十万军队虽然来势汹汹,可最多如海浪冲击磐石般溅起滔天“血”花,而达不到多大的效果。
可惜最坚固的防线,不在于天时,也不在于地利,而在于人心。
吕正心被不明不白的杀害,深受他恩惠的明军战士无不憋着一股怨气,而在遭受大难的时候,这股怨气则化身成为了两种表现。
一种是对为了完成吕正心的遗愿,不让他的心血完全付诸流水,因此拼死抵抗。
另一种是内心充斥着对明王杀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