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7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在奏疏中说明了,军情如火,来不及辞行,还请官家恕罪。同时还为那三千将士请罪,说他们一片赤诚,虽然违背朝廷法度,但请官家恕罪,给他们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哼,分明就是狡辩!”
    “那又如何?秦王理由充分,那些将士也情有可原,他还把姿态放的这么低,你怎么惩戒?还能不依不饶吗?”
    “可是……”
    “可是什么?”高滔滔沉声道:“我只问你一句,你做好准备和他撕破脸皮,公开决裂了吗?”
    “这……”
    赵顼明显迟疑了,虽然和赵昭针锋相对,甚至不共戴天。但是眼下,面子上还是要应付的。一旦撕破这层伪装,那就是明刀明枪公开争斗,一切都将浮在表面。
    仁宗之子刚刚回归皇室,就和人家过不起,公开想要杀害?哪怕师出有名,但罪名并不充分。文武百官和百姓会怎么看待?他们会觉得是莫须有,是欲加之罪,到时候有理都变成理亏。
    赵昭顶着皇叔的头衔,威望很高,百姓对仁宗皇帝又十分怀念,这种情况下,怎么对赵昭动手?
    弑叔的罪名他承担不起?赵顼承担不起这样的舆论压力。更承担不起,冲动之后的代价!
    史书上对自己又会怎样评价?太皇太后最作何反应?文武百官,甚至百姓会作何反应?不可预料的后果是否能够轻松承担?
    赵顼是一个凉薄之人,但他自己并不承认,在人前更不愿意留下这样的印象,尽管有自欺欺人的意味。
    一句话,就是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拿不住切实的把柄,可以绝对置其于死地,赵顼不敢轻举妄动。再者,公开决裂的风险很大,彼此之间的力量对比还不明确。
    明面上看,自己似乎占了很大优势。但暗地里是什么状况,他并无万全把握。尤其是很多大臣和将领态度,影响举足轻重,稍有不慎,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最要命的是一件事,京营禁军南下平叛,汴京防守空虚。把赵昭逼急了,狗急跳墙,来个鱼死网破,会是什么后果?他当真不敢多想。
    关乎皇位争夺,一旦公开决裂,那就是不死不休,赵顼不敢不谨慎。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赵顼深以为然,稳妥起见,必须要摸清楚赵昭的底牌,双方力量对比有数之后才能谋而后动。
    这些道理他不是不明白,一听到消息便愤怒不已,根本冷静不下来。此刻听母亲当头棒喝之后,醒悟过来,才觉得之前的言辞很可笑。
    高滔滔这才轻声道:“这不就结了,何须在乎一时之长短?既然抓到了西夏人,那么太祖陵寝失火就是他们做的。西夏人十恶不赦,天理难容,难道不该征讨吗?”
    “母后的意思是?让他去打西夏人?”
    “有什么不好的,无论胜败,西军的消耗不可避免,胜是大宋获胜。你在位期间,开疆拓土,史书上是你这个帝王的功绩!”高滔滔冷冷道:“他终究不过是个臣子而已!倘若败了,对其声望有损,战败这样重大的过失,他还有什么资格驻守长安,统领西军呢?”
    “母亲说的是!”赵顼笑道:“是他自己找西夏人做借口的,活该!”
    “有西夏人牵制,他哪来的经历和实力顾念汴京呢?更何况,他的妻儿老母都在我们掌控中!”高滔滔语重心长道:“运筹帷幄,从容应对,有的是时间。接下来该怎么做,你该知道吧?”
    “知道!”赵顼这才翻开第三份河北路宣抚使文彦博的奏疏,一目扫过,顿时眼前一亮。(未完待续。)


第六二六章 身不由己
    文及渊,文彦博第三子,熙宁五年进士,名次比较靠前。
    本来大宋王朝新科进士的都比较低,升迁比较缓慢。
    但文及渊是个例外,在三司度支司短暂的实习之后,便平步青云。文及渊很有才学?不见得,最主要是因为他爹是文彦博。
    自从韩琦倒台之后,文彦博升任河北路宣抚使,又是三朝老臣,门生故吏满天下。赵顼有心防备文彦博,却也要拉拢他,施恩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文彦博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再有封赏不合适,施恩给他儿子倒是可行。到了文彦博如今这个位置,已经是文臣的顶端了,他还能在乎什么?在意的不就是恩荫子孙吗?给他儿子一个好前程,他自然会心生感激的。
    赵顼这个想法很好,所以直接提拔文及渊为长安提举常平司。这个职位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实际上却很重要。主管储粮、河运、劳役等方面,看似平常,但都是些关乎到要害之处。尤其是储粮,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粮食干系何其重大不言而喻。
    文及渊的职权范围也包括了常平仓,这可是与变法息息相关的部门。赵顼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将文彦博的儿子拉近变法之中,从而牵动文相公的立场,减少一些阻力,增加一些支持。
    不得不说,赵顼的如意算盘很精明。可世上的事情,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赵昭的突然出现,使得长安显得格外特殊,长安乃至整个西北的官员也都越发的敏感。
    直白点,就是关乎到站队的问题。
    文彦博身为河北路宣抚使,在一定程度上应够影响到河北路大军。德高望重,门生故吏众多,在皇位争夺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彦博自己是不想早早站队的,观望是最合理的选择。
    但是争斗的两个主角却不这么想,秦王赵昭当然希望文彦博能够站到自己这边来。赵顼则是另外的想法,他认为文彦博是自己的臣子,就该绝对忠于自己。如果他倒向赵昭,甚至是观望犹豫,都是背叛和不忠。
    赵顼姓格多疑,猜忌是必然的。尤其是文彦博的儿子在长安为官,与赵顼的距离很近,已经勉强可以算是近臣了。赵昭以前与文彦博第六子文及甫过从甚密,与文彦博本人也有接触。这些原本很普通的行为,如今都格外惹眼。
    这些天他对很多关键位置的官员都忧心忡忡,文彦博首当其冲,他甚至动过心思,是否找个可靠之人将文彦博替换?但兹事体大,关键时刻又不敢轻举妄动,可心里却始终难以彻底放心。
    就在这个时候,文彦博的奏疏到了!
    赵顼看过之后,压抑的心情顿时好了很多。奏疏之中,文彦博说的很清楚,儿子学识不足,德行与能力也根本不足以担当大任。在感谢官家厚爱之后,文彦博委婉地替儿子文及渊辞官。
    为子辞官!赵顼明白,文彦博在向他传递一个讯号。想要用儿子辞官方式来与赵昭划清界限,也就意味着要全心全意对自己忠诚。
    赵顼顿时放心不少,文彦博这样的重要人物能安定下来,实在是太重要。至少怀疑对象少了一个,无人可用的感激境地多少有些缓解。
    当然了,赵顼也不是傻子,尤其是姓格多疑,善猜忌。对什么事情都会下意识地怀疑,文彦博上了一封奏疏为他儿子辞官,就代表他会忠于自己吗?
    赵顼对此还是持怀疑态度,也许这只是文彦博自保,想要避开漩涡的一种方式,焉知不是以退为进?他想要做什么?置身事外观望吗?还是说已经和赵昭有什么勾结,想要着急撇清关系?
    当越是位高权重之人,所做的行为都没有单纯可言。文彦博究竟是什么态度,还有待确定。
    至于确定的方式?赵顼看着手中的奏疏,嘿嘿一笑!
    文彦博着急表明忠心,这很好!文及渊也正好在长安,可以近距离接触赵昭,是大有用处的。
    赵顼略微沉吟,随即在奏疏上做出了批示,吩咐道:“密奏批复,送大名府文彦博处!”
    ~~~~~~~~~~~~~~~~~~~~~~~~~~~~
    皇帝交代的事情,属下人自然不敢怠慢。立即有快马出动,通过驿站,迅速将奏疏传递到大名府。
    文彦博本来的打算是让儿子自己上疏辞官的,但思虑之后,他改变主意。还是自己亲自来比较好一些,如此可以清晰表明立场,官家也能更放心一些。
    这么样,就代表完全站在赵顼这边了?
    哪里这么容易?文彦博纵横朝堂数十年,对于这场对决有着清晰的看法。
    赵顼现在是皇帝,手掌大权,占据主动。但秦王能力出众,势头很猛,民心声望都不错。两人非要一争高下,到底谁能最终获胜,当真不好说。
    至少如今来评判,是有些为时过早了。
    其实内心深处,文彦博是偏向秦王赵昭的。这几年纵观朝堂,赵顼的作为实在不怎么样?变法将大宋搞的一塌糊涂,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