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是西北错综复杂诸事中的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开始。
  科举!
  才子翰林学士聂冠卿知贡举,翰林学士王拱辰、苏绅,知制诰吴充,天章阁待制高若讷并权同知贡举。
  但最令人瞩目的是郑朗两个学生。
  西北大捷,将郑朗名气推到巅峰,郑朗拒绝秦国公做法十分明智,功劳大,二十几岁缀秦国公,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眼红。
  于是一起看郑朗两个学生表现如何。
  对此,郑朗写信只说了一句,心静自然凉。
  心态要好,要冷静,不要想其他的,有的学子本身很有才气,可一到了考场,却发挥不出来,富弼便是如此。
  王安石不担心,他有一颗大心脏,担心的是严荣。
  不过严荣应当比其他学子好,跟着自己见过许多世面,又作为陈执中的女婿,眼界会高于其他学子。
  二月到了放榜时间,学子一起来到榜上看榜。
  还是从末位向上看,到了第九十八名时,出现严荣名字。
  王安石不由与严荣击了一下掌,对这个小师弟,王安石心中也有些担心。十分安静温和,可才学并不是那种拨尖的人,老师又去了西北,无法在身边指导,这一年多时间严荣仅能自学。科举前王安石心中没有说,但还是有些戚戚。
  继续往下看。
  他在看榜,有许多人在看他。
  严荣很开心,其他学子不以为然,仅是第九十八名,作为郑朗的学生,不算好的,有什么可高兴的……
  但他们不懂,名次不靠前,可这几年的生涯,一旦担任官员,有几个学子能赶上他的吏治之能?
  一个漂亮的小婢挤过来,眉飞色舞地说:“恭贺小郎。”
  是陈执中女儿的侍婢,陈执中去了杭州,做得不错,又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调了回来。
  也是宋朝制度悲催的地方,仅混了几个月,怎么看出来做得好与坏的?
  正好摊到放榜,陈执中去了洛阳,一家人还留在京城。
  一旦严荣高中,两家人便要商议婚事。
  小婢说完,兴高采烈的挤出人群,向坐在轿中的自家小姐报喜去。
  两个小妹妹坐在轿子里眉开眼笑,榜继续往上卷,一直没有出现王安石。
  但严荣与王安石很淡定,严荣高中九十八名,王安石能不考中吗?
  直到第三名才出现王安石的名字。
  可省元出来,又是一片哗然,庐州杨寘。
  哗然的不是杨寘,是他哥哥杨察,其兄是上一殿探花,其弟又高中省元,难道宋朝又要出一对大小宋?
  另外还有一个人,也引人注目,韩绛,高中第六名。没有人往深里想,但赵祯将这四人全部召到宫中。先是问韩绛,他是以知县身份参加贡举的。赵祯问了一下杭州的事务。
  韩绛知无不言。
  虽然他老子的贪婪一度让赵祯无语,但对韩绛对答应体十分满意。
  也要问一问,特别是平安监究竟给地方带来什么。
  朝廷已经在便卖平安监的五成契股,对它的价值君臣不能算真正了解,顺便也询问一番。
  转过头看着王安石,问道:“你如何看待西北军务?”
  问得有些刁钻,郑朗就在泾原路,作为学生,不大好回答。王安石不紧张,慢条丝理答道:“西北虽大捷,必不能持久。”
  “为何?”
  “陛下,无他故,财政也。”
  “郑卿对你说的?”
  “没有,学士偶尔与臣写信,多是说学业之事,西北事务学士稍有提及,以学士想法,想要夏寇瓦解,必须久耗,但语气很悲观。臣就想到了财政,陛下恭俭,聪明睿智,为政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更无声色犬马、观游玩好之事。仁民爱物,孚于天下,是我朝百姓之福也,但也是陛下的短处。元昊能不顾国内百姓死活,陛下则不能不顾国内百姓。”
  夸得赵祯有些脸红,大多数也能当值得夸之,随之有些黯然,这一战打的时间十分持久,为什么杨偕那份胡说八道的进奏他间接默许,正是考虑财政。
  汉唐时出兵征讨,数月结束战斗。
  就算这样,汉武帝与唐玄宗穷兵黜武,依然给汉唐带来许多消积的问题。
  可放在宋朝呢,虽比汉唐有钱,可汉唐多会象这样在整个陕西动用三十万军队,一动用便是三年四年五年。
  若不是两次大捷,遮了百丑,连赵祯也慢慢心灰意冷。
  不由问道:“财政如何解决?”
  “节流开源,”王安石从容答道。
  赵祯默然不语,开源郑朗已做了,做得很不错,这一点赵祯很感谢的,马上出售契股,修三白渠的财政便有了。一个平安监,直接的与间接的一年能为朝廷增加近千万贯收入。
  若没有这一千万贯,赵祯想一想也会打冷战。
  节流郑朗没敢多说,但赵祯也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此时更加需要国内安定,裁官,改革制度,裁兵,那一样可能?
  动那样都会引起喧然大波。
  王安石又说道:“以及人才。”
  “人才?”
  “陛下,是人才。科举之前,中国用人,无非两途,一是举贤荐良,二是门荫子弟。到了唐朝后,虽举贤荐良,已经渐渐忽视,被科举代替,门荫与武功依然存在。我朝用人沿用唐倒,少了武功,科举份量在增重。儒家大义,包罗万象,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可是汉朝以后,儒家多着重于释诠字句经义,却疏忽格物致知之道,即便有治国,流于空淡,即便有致知,仅是做人而己。”
  “说得不错,继续说,”赵祯点头。
  为什么同样看儒学,自己没有看到什么,郑朗却能看到遥远的矿藏,火药,蔗糖,以及种种奇技?
  “学士辨佛时,对金刚经很推荐,因为金刚经有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一种包容吸纳的精神。虽罢黜百家,需尊儒术,可是各家各派的长处也可能吸纳。比如狱吏,可以从法家吸取义。将领可以从兵家吸取平(平天下的平)之道。诸相公可以从商家吸纳一部分经营之术用来齐国(齐家的齐,包括德化与富裕)。主管地方的官吏可以从农家吸纳农学,授百姓稼禾之术。主管礼仪可以从阴阳家吸纳天文之术,以顺应天象,进谏规范。出使敌国的使者可以从纵横家吸纳舌辨之术,以小获大。再者,国家也用吏,以差役用吏,名不正言不顺,纵然里面有能工巧匠,商贾大户,能人奇士,终不能尽心于朝廷。可以选其中一批有长处的,对各部补漏拾遗,也是上古举贤纳良之意。”
  简单的说,可以用科举选士,但不能全部用科举选士,从民间选出一部分有能力的人进入官场,看他们所长,再任于那一个部门,帮助上官做出最好的决策。
  王安石思想渐渐成熟,关于这部分人才的论解,也有了后来他上赵祯万言书的影子。
  还不是很成熟,可比原来那封有名的进奏多了一份实用,这也是郑朗潜移默化的影响。
  想打败西夏,象汉唐那样不可能了。
  只能采取郑朗的慢耗之策,活活将西夏人耗死。
  但这个耗国家得有充足的财政。
  假如一年国家会多余三千万贯,那怕与西夏人耗上十年二十年也行,不用二十年,只要耗上十年,西夏多半被活活拖垮。
  可宋朝能继续耗上十年二十年?
  怎么才能使国家有充足的财政,王安石便说开源节流人才。
  这是基本。
  进一策两策,弄出一个十万二十万贯钱,不够郑朗在石门川放一堆火药的。
  赵祯又是久久不语,显然影响了赵祯的心情,说道:“你们回吧,殿试好好考。”
  “谢过陛下,”四人鱼贯而出。
  于是天章阁侍林瑀讲触了霉头。
  林瑀对易十分精通,赵祯曾下诏让他编撰《周易天人会元纪》,在里面写道,天子即位年月日,当以卜卦推吉凶,又说必直乾卦才能即位。
  论出,贾昌朝立即言其所说荒诞不经。
  皇上怎么当上皇上的,都是老皇上死了,或者篡位,或者推翻旧王朝登基。那一样不是火烧火燎的?就是顺利以东宫太子身份继承皇位,除了赵祯独宝宝外,太子身边同样有许多皇子在虎视眈眈。还能慢慢等年月日,再必须卜到乾卦才能登基,那样要等上五年或者十年?这一等国家非得出大事不可。
  又开始为赵祯卜卦小出来,说:“帝即位,其卦象说直需,象曰君子以饮食宴乐。希望陛下频繁宴游,极尽水陆玩好之美。”
  赵祯惊得目瞪口呆。
  严格来说,他也算是赵祯的老师,老师,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