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秋青在席间无法发作,要给韩琦面子,第二天将白牡丹从妓院里拖出来,打了一顿板子。谁知道韩琦用了莫须有的罪名将秋青手下大将焦用抓来斩首。
  秋青说,焦用有军功,是好男儿。
  韩琦冷笑一声,说,东华门外状无名唱出者,才是好男儿,你们武将算什么好男儿。
  就在秋青面前,将微青心腹爱将杀死。
  这就是韩琦的大度。
  所以郑朗对韩琦颇为喜惮。
  他也想做一些实事,不能学习王安石,四面树敌,不可以结党,但没有必要得罪这些未来的星星们。
  如自己说得好,没有好水川之败,韩琦会认为自己轻看他,大惊小怪,插手干涉他的事务与权利。
  好水川之败发生,韩琦会认为别人耻笑他不及自己,更加恼羞成怒。
  不但自己,范仲淹就是种下了一根祸根,最后两人分道扬镰,甚至连范仲淹都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郑朗自己也有顾忌,泄露“天机”太多,一次两次,别人会认为聪明,次数多不是聪明,是妖怪。若舟己是皇上无所谓,是圣人,谁个敢说,但自己毕竟是大臣。
  聪明人不可怕,妖怪就会可怕。让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妖怪,即便赵祯袒护,也会被大臣们拍死。就象孙悟空一样,天兵天将,道家佛家的神仙们,一起来对付他,最终压在五指山下。
  所以郑朗默默地做着准备,包括谋财,包括这次让王昭明将女真人送到杭州。
  时机也不对,一次败是失误,二次败还能勉强打一打,三次失败赵祯就会与赵匡义一样,失去信心。那么宋朝消除积弱的最佳时机也就没有了。
  因此明知道自己这个年龄就接受枢密副使的职位,会招人嫉妒,郑朗还是接受了。郑朗也不相信自己会真的去东府做宰相,多半会挂枢密副使的名义,使宰相变成使相,前去西北。不然自己岁数太小,前去西北,有许多将士与大臣不服管制。
  孙全彬哪里知道这中间的弯弯绕绕,郑朗接受就好办,说道:“朝廷要派张观相公前来杭州。”
  “不行。”郑朗立即回绝。
  杭州如今的财富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朝廷让堂堂的宰相判杭州府。
  然而张观能力有限,郑朗不放心,又说道:“真不行,让陈执中前来杭州。”
  两个宰相皆是去年因为三川口之战被罢相的,不但他们,张士逊等诸相多被罢免,其中论能力,张观、王醒夏守贯皆是比较差的,这一批罢相的数人当中,执政能力只有陈执中最是佼佼者。
  杭州发展方兴未艾,远没有达到巅峰,自己打下一个基石,没有真正成形,继任者很关健。若让张观前来,前景会很不妙。
  “郑相公。”
  “别,我没有接任,你继续称呼我为学士吧。”
  “郑学士,那个……”
  “你是说严荣。”
  “是。”
  “公私分明,这也要避嫌,那么我以后怎么与吕夷简、范仲淹共事?”想了想说道:“还是我来写奏折吧。”
  让孙全彬回去不可能,太远,一来一去会耽搁很长时间,有可能张观已经前来杭州,那可糟糕透了。
  这份奏折得用快马送到京城去。
  顺便说一说这群蕃兵,以及棉衣。
  无昊多次在冬天或者春天之初向宋朝发起进攻,正是欺负宋朝人单衣薄,棉花渐渐普及,产量不是很高,种植面积也仅限在江东部分地区,价格更不便宜,但可以采购一批,或者让棉农以纳税形式,向朝廷交纳一批棉花,做一些袄子,舱起来御寒作用。
  奏折飞快送走,郑府上下开始放起鞭炮。
  东府宰相地位低,仅是枢密副使,职位更低,不过总是宰相,是么?


 第三百四十三章 目标定川砦(上)

  崔娴却在家中愁肠百结,抱怨地说:“难道国家当真只有你一个人?”
  杭州好啊,富裕安定繁荣,真不行,换一个州府也可以,离开杭州,可以去苏州,去洛阳,去开封,为什么要去西北,又冷又苦,这不是关健,兵战凶危,去西北会有严重危险的。
  “娴儿,陛下如此对我信任,我怎么能拒绝?真不行,西北任后,我告假回家休息一段时间,著书立说。”
  “陛下准么?就算你去西北,为什么要答应做枢密副使?”
  郑朗没有答话,他脑海里想着三个字,定川砦。
  三川口与好水川虽败犹荣,然而定川砦才是最伤最痛,之所以如此,正是葛怀敏这个官二代桀骜不驯,王沿材质平庸导致。
  自己不带一个枢密副便的使相之职,未必能管得了葛怀敏这个愣头青。
  正是这惨烈的一战,将赵社最后一点信心全部催毁。
  后来与西夏人议和,真说起来,也有一些好处,然而赵祯真的很高兴这样?
  为什么他临崩前,要求俭葬,其他的什么都不用陪葬,只是带着一个玉马进入陵墓,这是何等的让人惨痛!
  所以郑朗打算去泾原路,而且从去年时,他就在脑海里反复推测这段历史。
  不过他一去,历史就不大好说。
  若历史改变不大,自己代替最弱的王沿,西北四个指挥就会变成庞籍、范仲淹与自己,还有韩椅。
  这四人会让无昊恶心至死。
  “官人,你真要去西北,妾也答应你,枢密副使就不要吧。君子无罪,怀璧之罪。”崔娴又说道,无论崔娴有多聪明能干,也不能想到郑朗的心思,一个二十四岁的东府副宰相,岂不是凭空增加许多对手?
  “娴儿,你不用急,我们将孙全彬喊来,问一问西北发生了什么事。”
  “好。”
  诏书只有一道升迁令,其他的没有说。
  将孙全彬喊来,坐下,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说出来,有许多郑朗从朝廷的邸报上也看到了,有的邸报还没有到达,有的连孙全彬也不知道内幕,甚至赵祯都不知道真相。
  郑朗记得前世上学时,历史书记载赵祯朝,与西夏人的战争,无非是三川口、好水川与定川砦之战。那时郑朗还小,读了这段历史后,心中始终想,宋朝真弱啊。
  后来才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除这三战外,宋朝这几年与西夏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仅狄青一人,前后大小二十五战,破金汤城,略宿州,屠岁香、毛罗、尚罗、庆七等族,也付出了极重的代价,中流矢者就达到七次,多次受伤。
  狄青是一道缩影,还有更多的战役,前后陆续发生。
  先是西夏人进攻塞安寨与安远寨。
  郑朗一直想将这两寨暂时丢弃,王信没有舍得,郑朗怕麻烦,最终将两寨留下。
  后来以赵振代郑朗,最终出了事。
  虽然郑朗加固了两寨,但三川口大捷,使西夏来犯的敌人更多,五月敌犯,赵振不敢救,塞安寨失守,监押王继无战死,高延德被俘。
  这是邸报上的话。
  但郑朗知道更多,赵振对错不大好说,因为延州兵力太少,若分去兵力多,一旦失利,自延州到保安军以及前面自己建设的九寨,会缺少士兵防守,一旦失败,九寨与两城会很危险。
  分兵少,不是前去援救,而是给无昊上菜去的。
  定川砦一战就可以看到,无昊多次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
  虽塞安寨失守,但延州城保住。
  对错不大好说,赵振倒霉了,庞籍弹其懦弱,先后贬官,王继无等牺牲将领家属又上告赵振软弱,致其家人死,于是一贬再贬。
  以范仲淹都转运使兼知延州,没有办法,能者多劳,范仲淹担任转运使的同时,还要守好延州。
  边事起,张士逊无任何良策,拜太傅,封邓国公,让其致仕。老人家,你退休吧。
  再起吕夷简。
  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只有吕夷简与王曾才能在这危难之时,担任重职。
  但赵祯想到了另一个大麻烦人,范仲淹,他这几年当中,几乎以倒吕夷简为自己最大的任务,不但他多次与吕夷简争斗,还带着一大群小弟与吕夷简斗。
  范仲淹此时在西北,他的小弟韩椅、尹沫等人全部在西北,如果斗起来……赵祯冷汗涔涔,写了一封信给范仲淹,信上说此次朕起用你,正是吕夷简的推荐,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原来郑朗也相信,不过现在不大相信,很有可能没有这件事,赵祯只是为了范仲淹不去找吕夷简的麻烦,善意的编造了一个谎言。
  范仲淹回了一封信,臣向来只论国事,与吕夷简个人无关。
  赵祯很狐疑,范仲淹怎么了,难道这几年下放后,暴烈的性格改变,变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