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供给点本身也有存在的意义,有了供给点,不需要在船上挪出大量空间,存放粮食菜蔬,甚至郑朗隐隐感到它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意义。在宋朝内敛的政策下,没有多想。继续说道:“可我担心百姓不愿意前往,又不可能每个百姓一年都会给几百贯薪酬,那样的话,成本太高,朝廷有可能得利少,各个大户也同样因为利薄,不会踊跃参与。你替我想想,有什么方法。”
  这次仝明表现很夺目,郑朗想不出他策,于是对仝明说了,看仝明能不能想出什么歪主意。
  “南方有消息了?”
  “那有那么快,我在杭州只有两年时间,必须将所有事务安排,或者未雨绸缪,不安排也要做好准备。”
  “不给薪酬,怕会很难。”
  “所以我才问你,不过不急,你先回家休息,此案你为我立了大功。”
  “郑知府,你答应我了?”
  “不答应你怎么让你去郑州,但你那个暗、yīn我不喜,除非对付元昊与契丹。”
  仝明正准备离开,富弼急匆匆地闯了进来,说道:“郑知府,韩琦提审宜娘。”
  对此富弼略有些不满,宜娘的才艺让富弼怜惜,而且此事传扬出去,终是不美,连续地利用了两个nv子破案,中间还牵连到感情因素,不是君子所为。郑朗名声受损,他做过帮手,名誉也会受损。
  “我们过去看一看。”郑朗说完,立即动身。
  半路上富弼说道:“为什么她没有想明白?”
  郑朗皱了皱眉头。
  “难道韩稚圭回来太快?”
  郑朗还是没有回答。
  两人来到公堂,韩琦心情不高兴,审问宜娘,宜娘不回答,也用了刑,虽是竹条子,夏天衣服单薄,细皮嫩ròuchōu下去,被竹条子chōu出一道道血痕。
  “韩知谏,停下。”
  韩琦吩咐人停下行刑,问:“郑知府,富通判,怎么你们赶来?”
  郑朗没有回答,盯着宜娘喝道:“本官给你的那块方帕呢?”
  “在坊中。”
  “为什么不去找存身之处?”
  “奴婢辜负了知府的好意,奴婢……你们将奴婢杀了吧。”
  方帕是普通的越州绫帕,但郑朗前面又说了许多佛法,再与这个越州寺绫联系在一起,意思是让宜娘通风报信后,赶快做尼姑去。做了尼姑,成了出家人,又不是她一个人犯,韩琦不好再审问,宜娘也就躲过这一劫。否则她做为张大亮最亲近的人之一,又替张大亮做了一些事,关健的通风报信,韩琦必然会审问。这两件案子最后会从宽判决,但无论怎么判,也会杀死一批重大人犯,作为重要的帮凶,韩琦将宜娘判决死刑,也不过之。这就看韩琦对郑朗会抱有什么样态度。对郑朗有好看法,会审问宜娘,可不会着重审问。对郑朗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必然不放过宜娘,以便让郑朗难堪。
  富弼始终不是很相信的,然而郑朗对韩琦为人太清楚了,郑朗也无所谓,韩琦想做文章让他做去,至于什么君子的更不在乎。可那样的话,宜娘必死无疑,于是郑朗在离开时,给她指了一条退路。这个行首心静下来,做尼姑也能过一种平静的生活,心静不下来,此案一过,可以再度还俗,依然是以前的名妓。
  听了她的话,富弼与郑朗同时蹙眉头,富弼叹息道:“你是何苦来哉,张大亮逃走时,有没有带着你一道逃跑?虽心痴,也要看痴得值不值?”
  郑朗苦笑,看着韩琦说道:“张大亮的事,我会给你一个jiāo待,她只是一个被张大亮利用的苦命nv子,又犯了痴心疯,不要为难她了。至于此案,我没有全部对你说,也是害怕眼线众多,泄lù出去。再说,朝廷让你们来查sī盐案,但东海命案我还没有了呢。”
  不知道韩琦有什么样的想法,郑朗这句话也很强硬,不要以来你们来了,要我jiāo出案卷,我就jiāo了,要接手案子,我就让你们接手。可我若是咬定东海命案,张大亮一案,你们有权利过问,我也有权利过问,那么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走着瞧,更不指望我会配合你。
  


 第三百十二章 刎

  韩琦打了一个哈哈,道:“行知,彦国,你们有了安排,何不对我说,难道我还会泄密。~~你们将这个nv子扶起来吧。”
  后面是对衙役说的。
  嫌不够,走下公堂,来到宜娘身前,看了看,又说:“果然是天香国sè,昔日汉武以卫青替郭解求情而言,得卫大将军求之,非是豪强也是豪强。你只是一个妓子,今天得行知与彦国两人替你求情,自此,你可以名扬天下。”
  听不出来他说的是真话或是反话。
  又摇头道:“可惜,彦国乃是天下闻名的君子,行知乃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两位如此待你,你却执mí不悟,行知说你得了痴心疯,果是不错也。”
  还是听不出来他话音中没有贬义。
  说完走回来,问郑朗道:“既然行知早有安排,我就不问张大亮下落,此案大部人犯已经抓获,一等朝廷旨意,二也要宣判一部分,行知,你看以是以宋世轨舍从案断之,还是以桑怿京师案断之?”
  宋朝有成熟的律法,但这是一个人治大于法治的年代,也不要指望用法治取代人治,那样的话,可以在宋朝实行民主制了。想要从宽判决此案,必须要赵祯下诏书敕免。
  也是宋朝制度的一个特sè,分为全国xìng的大敕、一路一州的曲敕、事牵数路但不是全国xìng的德音、皇帝亲自过问的录囚,两浙此案就是曲敕。这种敕制度有积极意义的,诸葛亮不敕,那是汉法松弛,不敕矫之,以法正国。时过境迁,宋朝制度稳定,判法时往往豪强优之,贫困百姓苦之·时常的敕之能减少囚犯,加快审判速度,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敕是最后一道程序,有一个时间因素。在这之前·必须做一个宣判,再用敕来宽平,这件案子就迅速断了下去。否则坐等朝廷敕书下来,案子没有宣判,如何敕?
  如何宣判不但要按照律法,还有一个前例。
  韩琦所问的正是两种大型案件的法例。
  北齐洛州百姓聚结yù谋劫河桥,被洛阳官吏得知·全部捕拿归案,连诸党一千七百人,崔暹为廷尉时,以之谋反,但牵案的人太多,无法了断,数年判决不断。及宋世轨为廷尉卿时,判其事为劫·只杀其魁首,余皆从坐悉舍,放回家进行管制。
  还有一案·前几年明道时,天下旱蝗,桑怿奉旨捕拿,此人素有威名,勇猛过人,曾得欧阳修再三夸奖,说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xìng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书,yù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巫也,如今人固但不尽知也。”
  人未至,盗拒之不出。于是怿闭栅示弱,军卒不知所为,他本人自己带着数卒穿着强盗的衣服,暗中查访,得知一老媪为之提供饮食,怿作盗状赴之宴聚,老媪以为真盗,便说此二十三盗知怿来,全散,后见其闭栅不出,以为弱之,再次回来,某在何,某在何处。桑怿回去后准备重金,三日复来,对老媪说了实话,我乃桑殿直也,赠其重金,请老媪配合,三日后老媪尽得盗址,告之,桑怿尽捕,全部斩首示众。韩琦来杭州前,也想到此人,不过他与任福等诸武将,一起到了西北,没有带过来。
  是两种不同的断案方式,一以宽平,一以刚猛。先以宽平,再以赦书,此案会断得更宽,失去警示作用。先以刚猛,再以赦书,虽是宽猛相济,但会牵连许多人。轻重要拿捏得当,甚至此案有可能也会当作以后大型案件判决的法例。韩琦这次相询,是发自内心,如何判,他在心中踌躇了许久。
  “朝廷既然派杨学士、王判官、韩知谏前来杭州主审盐案,由三位作主,我不敢ch朗道。作为配合,我做得很好,几乎将所有证据、人犯都jiāo到你手上,连捉盗的军队训练了很长时间,供你使用,你们坐等判案,还要我协助什么?居然没有提供任何建议。
  韩琦又笑了笑,问:“这个妓子……”
  “韩知谏以刚直闻名庙堂,是直烈君子,君子要有怀旧之心,怜惜之心,她仅是一个弱nv子,只是得了痴心疯,没有亲自做出什么恶事。既然韩知谏说起桑殿直断京师盗案,我请问那个老媪如今在何处?”
  事连的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