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东晋末年-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片空地,这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逐渐完善,一时急不来。
    而劳役先后两次抓捕的有近七万之众,最终只剩下了三千多人,可以说,天津是一座用半岛人的尸骨堆砌成的城池。
    卫风留了一万五千军、一万匹战马、弩箭式弩炮与投掷式弩炮各两百架、三千具神臂弩、女人近两万、五十条船、近千万枝箭矢、可食用半年以上的粮草马料与足量的巨箭石弹,由蒋宣暂时统领,约定两年一换,卫风相信,即使魏人以六七万大军来攻,虽然不可能再胜的如此轻松,但守住不成问题,更何况攻城如果不能团团围困,除非如自己般有逆天的弩炮,那是一点用都没有。
    卫风领着剩下的所有人手于五日后踏上了回返广州的归途,而在同一日,魏都平城中朝大殿太极殿内,气氛一片阴霾,拓跋仪跪伏在殿中连大气都不敢透,两边文武均是面色沉凝,尤其是魏主拓跋珪更是目中寒光连泛!
    拓跋珪敢发誓,他终其一生都未经历过如此惨败,攻下了蓟又能如何?失去了五万多精锐战士的性命,非但组织不起对龙城的进攻,还要防备还自于天津的威胁,蓟已经形同于一块鸡胁!
    好半天,“哈哈哈哈~~”拓跋珪才怒极而笑道:“从兄,你倒是给了朕一个惊喜啊,兵败不说,还被人追上门来当众斩杀降卒,并留下狂言而无可奈何,你说朕该如何处置你?”
    拓跋仪不敢抬头,战战兢兢道:“臣这卫王乃是陛下亲赐,那卫风明明知道,却仍放言要臣自去卫王号,这分明是羞侮陛下与我魏国,臣一时气不过,领军去攻,但没料到晋人的弓弩竟如此强劲,短时间内兵力已折损过半,在军心动摇之下,卫风领骑兵出击,依然是仗着硬弩射乱臣的阵脚,这才招致了几近于全军覆没的大败。
    臣自觉羞愧难当,几次欲自尽了事,但念及臣乃陛下之臣,自尽只是逃避罪责而已,臣的罪责理当由陛下判决,而臣经此大败,葬送掉我大魏五万多战士,实属罪无可赫,故臣请陛下赐臣一死!”说着,伏在了地面,一副认罪伏诛的模样。
    拓跋珪的面色却是缓和了些,虽然损失五万多精锐令人心疼,可是拓跋仪的初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从这一点还是可以谅解的,于是向下问道:“诸位,都说说看,该如何给卫王定罪?”
    这话一出,殿内文武都明白了,拓跋珪不会要拓跋仪的命了,吏部尚书崔宏率先施礼道:“陛下,卫王虽败,却情有可原,卫王的战术本无问题,究其根本乃是晋军中出现了异乎强劲的弓弩,一时不察才失了手,臣以为,既然寻出了原因,总会有解决之道,不如给卫王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
    “嗯~~”拓跋珪缓缓点了点头:“玄伯(崔宏表字)言之有理,但我大魏损失五万余精锐总是不争的事实,莫非就没个交待?”
    “这。。。。”席中一时没人开声,因为拓跋珪虽然没有过于追究拓跋仪责任的意思,但还是要小小追究一下,如果自己的提议轻了,拓跋珪不满意,重了,又会得罪拓跋仪,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宜都公、太尉穆崇下意识的抬眼看向了拓跋仪,却见拓跋珪正好把目光向自己投来,不禁暗道倒霉,迎上皇帝的目光势必不能回避啊,这完全是无妄之灾,只得施礼道:“陛下,秦穆公三十三年,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伐郑,郑国商人弦高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于是顺路灭掉滑邑,惹晋襄公大怒,于肴山大破秦军,三率被生俘,后因晋文公夫人求情才得以放归秦国,而秦穆公不但不罪,反而更加厚待,于三年后,三率终破晋国,大雪前耻!
    故臣以为,陛下可依秦穆公故事,许卫王带过辅政,卫王必感激泣零!”
    顿时,席中传来了附合声,拓跋仪也向穆崇递去了感激的目光,拓跋珪却沉吟道:“难道不作任何罚处?那要军法有何用?”
    穆崇暗暗叫苦,又道:“要不这样,臣以为,可以把卫王暂时降为公。。。。”
    话还未说完,拓跋仪已面色大变,果然,拓跋珪的脸面瞬间沉凝如水,冷冷道:“那卫风几番逼迫朕这从兄自去卫王号,宜都公,朕来问你,降卫王为公与去卫王号有何区别?传到外人处会如何想?难不成朕还怕了他?”
    “臣失言,请陛下责罚!”穆崇顿时吓出了一头一脸的冷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未完待续。。)
    ps:  谢谢最爱初音妹子的月票,另外也谢谢wzg548的更新票,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第四五零章 天下震动
    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奠定了四百年后秦灭六国的根基,是春秋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明君,穆崇以秦穆公比自己,拓跋珪的龙心还是挺乐呵呵的。
    始皇帝羸政,虽然开创了不世之伟业,可是拓跋珪自知之明还是有的,魏国无论根基还是国力,都比不上灭六国之前的秦国,纵使他扫荡了秦、燕及西凉诸小国,却没把握灭去晋国,关键是苻坚发举国之兵攻打晋国,那身死国亡的后果使他深有顾忌,他的理想只是统一北方就足够了,因此被比作秦穆公,他已经很满意了,之所以再问一句,是觉得不惩罚拓跋仪对战死的五万余战士家眷没法交待,至少得有个象征性的说法吧?
    却不料,穆崇一张嘴竟犯了他的大忌!在拓跋珪眼里,罚什么都不能降卫王为公,哪怕拓跋仪死了,也是卫王,这事关大魏的颜脸,他拓跋珪的面皮,半点都含糊不得!
    穆崇也是暗骂自己该死,不禁偷偷向着席中的交好同僚看去,希望有人能帮着说两句。
    按他的原意,拓跋仪身兼的职务均是权倾一方的要职,动哪一个都有可能引来拓跋仪的忌恨,反而是卫王显然显赫,暂时降一降却无关大局,只不过,这一降就降出麻烦来了。
    真定公、冀青二州刺史、太仆王建向穆崇略一点头,便向上拱了拱手:“陛下,太尉乃无心之失,还望您宽恕这一次。”
    “嗯~~”拓跋珪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既有太仆求情。朕今次就不与太尉计较,但下不为例!”
    “臣多谢陛下!”穆崇连声称谢。
    拓跋珪又把目光投向了拓跋仪,沉吟道:“今次之败,始自于料敌不周,按律,当贬为庶人,不过,从兄兹念国体,刚正不屈,倒有值得赞许之处。这样罢。古有孟明视等三率三年雪耻,朕允你戴罪立功,今去六州牧,另任为幽州刺史。也给你三年。三年内必须铲平天津。至于那卫风,他若不来北方倒也罢了,若再敢前来。你须将他缚送平城,可能做到?”
    拓跋仪暗自叫苦,他现在对上卫风已经没半点信心了,关键是那超远射程的弩箭根本不知如何破解,可这时,只能硬着头皮施礼道:“臣多谢陛下厚恩,另请陛下放心,有三年预备,足以一雪前耻!”
    “退朝!”拓跋珪满意的挥了挥手。
    。。。。。
    卫风先袭燕国,擒燕主慕容熙及其以下两万余众,掳燕国皇后与昭仪、又大破魏国,斩首五万余级,尤其是以万名魏国降卒性命要挟拓跋仪自去卫王号的豪情壮举有如一阵风般传遍了大江南北,令天下为之震动!
    尤其是全天下的卫姓更是激动奔走,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出自于河东卫氏,只要姓卫,一股浓浓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卫风还在大海上飘迫时,建康丞相府中,桓玄满脸忧色的踱着小方步,卞范之则眉心紧锁,侍立在一旁,显然,卫风的强势令他们感到了不安。
    好半天,桓玄才问道:“先生,那姓卫的竟能连败燕魏两国,还是以一支孤军,这着实离奇了些,是否他在夸大其辞?”
    卞范之摇摇头道:“据细作探得,卫将军自从就藩广州之后,先平灭了广州的庶族坞堡,又收服广州俚人,获得精兵数万,接着,远征林邑,获得的金银不计其数,听说还在番禺向海外客商征税,以番禺对外贸易之繁盛,想必税额极为可观,以卫将军的才能,有钱粮、有兵马在手,大破燕魏并非不可能!
    何况虽只是道听途说,但推敲起细节倒也合情合理,卫将军偷袭燕国,是在严冬把燕主围困于绝谷之内,勒索来了大量兵甲钱财,而大破魏军,是因他劫掠了数万高丽句丁壮于蓟以东的海边修筑起了城池,倚仗城池才大破的魏人,魏人虽骁勇善战,可是我晋人以弓弩见长,他来攻我晋人城池,如何能讨得了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