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6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说别的,就是赵昌言临行时,赵匡义的赏赐。也足以让赵元杰修数座假山。
    “若是姚坦足够机灵,他是殿下的王府大臣。那么就应当说明那时的利害关系,趁机教导殿下向善。然而姚坦却没有想到。反而强硬阻拦,以至事情闹大,成为五殿下严重的污点。你说陛下当赏不当赏?”
    “原来……”刘娥感到苦涩,自认为很聪明了,实际自己差得还很远哪。
    宋九笑了笑。
    不能将以后的刘娥往现在的刘娥身上搬,也不能以现在的刘娥往以后的刘娥身上想。人是在慢慢成长的,就象赵匡义青年时连一个禁兵都管不住,但现在呢,天下英雄豪杰皆乖乖地成了他走狗。
    “刘娘子。如果臣将利害关系说出来,再力挺五殿下,然后请正人君子为五殿下的幕僚,你说陛下是爱五殿下多一点,还是爱三殿下多一点?五殿下以后会不会是一个明主?”
    刘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起来。
    久久后才问:“宋公又为何来此见妾身?”
    “问得好啊,我有些好奇行么?”不过宋九立即改口,这样说,多少就有些轻佻了,那么未做了好事。还成了坏事,若是让这个小女子记了仇,大事不妙,于是改口:“是啊。我干嘛来呢?难道真的是听闻你的一些事迹,心中感到有些感触,担心你会做错事。才来的吗?”
    刘娥肯定不相信。
    但她也有点不明白。
    若说荣华富贵,宋九早就有了。除非东府首相,不是当不上。而是他主动多次委拒了皇上的任命。
    因此她才试图用百密一疏,说服宋九与她相见,再用国家大义说服宋九出面。
    不过宋九也没有再卖关子,直接说:“刘娘子,陛下英明(话外音,还超级多疑),任何举措都瞒不了他的法眼,做不如不做。姚坦无心举动,使三殿下占据优势。也还好,当年三殿下收留娘子,乃是少年之时,若是前几年,又不妙了。”
    “……”
    “所以刘娘子勿要有什么举措,特别象今天与我相见的事就更不能做了,那么新错旧错加在一起,三殿下再无翻身之日。并且相比较起来,三殿下品德也胜过了五殿下。所以我今天才来与你相见,非是为我,也非是为你,乃是为国家也。若问我,我只说一句,佛家云,不动如山。”
    “就这样啊?”
    “若要做,三殿下只要殷切时常地探望陛下与皇后,至于你,你们最好勿要来往,以免陛下动怒。”
    “学唐高宗?”
    “正是。”
    刘娥沉思。
    “还有,若无意外,殿下必先为开封府尹,也勿要学习二殿下那样,与大臣来往,少说话,低调做事,认真随开封官员学习,多看多听多想,继续孝顺陛下与皇后,大事可定,国家也继续稳定也。”
    “宋公明见,不过妾身还有一事不明,为何陛下诏李继隆将军去西北?”
    “这个啊,你就不要操心了。”宋九微微一笑。
    李继隆在自己推动下,相信远胜过了史上那个李继隆。
    他与自己一文一武,成为宋朝的巨擘,赵匡义在自然无事,赵匡义不在,他也担心儿子掌控不住。正好耶律休哥去世,辽国征辽东损失惨重,北方没有大的边患,宋朝暂时也没经济继续用兵,所以以后李继隆乖乖地待在西北了。然后接下来到自己。
    但赵匡义也不是害自己与李继隆。
    李太后是站在赵元侃一方的,赵元侃第一任妻子是自己小姨子,一旦赵元侃顺利完成权利交接,还可以重用自己两人。这是变相的李世民用李绩。
    他又说道:“刘娘子,你只要记好了我的话,能传到三殿下耳朵里,三殿下能执行,国家就可以稳定。至于李将军,你勿要担心。并且不久我也要外放。”
    “不可能。”
    “不是陛下让我外放,是我自己主动外放。”
    “不可能。”刘娥坚定地说。
    “山人自有妙计,但你要明白,国家制度在一步步成形,我们现在怎么做,以后后人就会用它来做法案。我在两府,权利淡泊,然而后人做了法案,就会有权臣误国事情发生了。因此我所做的是榜样。若是赵普在,赵普也会如此……”
    宋九说得光明磊落,但刘娥终于听出来了,不由地叹息一声。
    宋九继续说道:“之所以我未下去,是因为我还在等一个人。”(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章 不杀
    “谁?”
    “不久你便知道了,这个人回来对三殿下会很有利,但切记,你莫要再自做聪明,与他联系,否则他担心让陛下得知,失去公正之心,反而会支持五殿下。”
    “他是谁?”
    “天机不可泄露。”宋九笑了笑,走下山去。
    刘娥看着宋九背影,发了许久的呆,心中想到,这才是智人哪,自己在张府看了许多书,认为自己很聪明了,今天一谈,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坐井观天。
    若是宋九知道她的想法,一定会开怀大笑,实际宋九已经在大笑了。
    当初他拒绝了赵匡义的好意,很多人不理解,实际听到李继隆调到西北后,宋九庆幸万分。
    情况不同,想法就会不同。
    当初回来时,巴蜀整个都乱了,国家经济困难,又担心萧燕燕报复,正是内忧外患之时,赵匡义哪里还顾得了其他,因此渴望自己将摊子接过来。
    现在不同了,经济一步步好转。
    巴蜀义军这头老虎戳破了,彻底证明他们是一头纸老虎,不足惧哉,尽管让朝廷很受伤。毕竟巴蜀几十万户人口,一年要为国家带来无数收入的,这一闹几年收入就不指望了。然而他们动摇不了朝廷的安全。
    辽国那边石普带来消息,暂时不会报复,耶律休哥去世。
    内忧外患一起去除,赵匡义还会是春天时的想法?
    若是自己真呆在东府首相位置上,又挟借大功呆上去的,如今准备扶持新皇储上位。那自己真会成为赵匡义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下也可以。上上下下,进进出出嘛。是宋朝的主题曲。很猥琐,事实宋朝的官制本来就是很猥琐,与那个一样。
    但下,主动权必须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带一身莫须有的脏水下去。
    然而宋九心中还是有些不甘心。
    小娥娥找上门,今天交谈还可以,所以宋九大乐。
    赵匡义千防万防,绝对没有防到一个小艺伎身上,第一口最浓的汤水让自己喝下去了。就静等未来摘果子吧。
    ……
    背嵬军渐渐进入战场前,张咏正与王继恩斗智斗法。
    他刚到益州时,就听到一件事,城中粮食仅够三万驻军吃上半个月,城内军心动摇。与此同时,陕西同样如此,无数百姓被征去运粮食,从陕西将粮食运到四川……想想那些悬在崖壁上的栈道吧。连带着陕西百姓也苦逼了。
    但没有办法。
    为什么会起义,西川旱灾。导致起义大爆发的。所以包括宋九在内,都只想到了从陕西调粮的办法。
    然而张咏仔细一查,非是如此。
    巴蜀用布帛代税,粮食却不是税务。至少非是运向朝廷的税务,百姓只交纳少量粮食,供官员以及驻兵消耗。或者其他当地用粮外,余下就不征了。因此就是去年西川旱灾。巴蜀仍有余粮。
    也就是旱灾非是起义主因,主户的苛酷残暴才是大起义的原因。
    虽然去年很乱。又影响了生产,百姓手中仍有余粮。
    用粮食征税不行了,四川大起义后,赵匡义连忙下诏,取消了博买务,又免掉当年税务,以抚人心。
    然而还有办法,四川百姓手中有余粮,但是盐贵。于是他下令,下调盐价,不过这个盐价不是用来卖的,而是让百姓用粮换粮。
    老百姓闻听后,争先恐后地背着大米去换盐,不到一月功夫,就让张咏换来十万斛优质大米。若从陕西运到成都十万斛大米得需要多少代价吧,最少得五十万斛,甚至一百多万斛粮食才可以办到,不然满足不了在漫长山道上的消耗。这会替朝廷节约多少钱帛?又让多少陕西百姓减轻了负担。而且军粮问题也解决了。
    士兵们也高兴,四川是大米,陕西运来的是高梁粟米,并且还有黑心的商人在里面掺沙杂糠,那个好吃。于是纷纷称赞,此翁真善干国事者。
    张咏仍高兴不起来,因为王继恩继续大闭城门,日夜宴饮,不讨伐城外的敌军。张咏才来时不好与他对着干,那是吕蒙正都拍马屁的主。现在百姓支持,士兵支持,吕蒙正有了底气。
    但兵权仍掌握在王继恩手中,张咏只好坐等时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