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6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不是幽州。
    当初赵匡义带着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都没有攻破,况且是现在。
    杨延昭与魏能二将率领一万兵马,出了易水,攻向易州。
    道路很清晰,攻下易州,再兵临紫荆岭,从河谷与李继宣两军合一,兵伐飞狐关。
    那么正好与河东的东路军两军相会,这个用意很简单,还是山后。
    萧燕燕下诏,让各城砦坚守勿得交战。
    辽东未平之前,前方不能再出妖蛾子。
    可是惨烈的战事依然在她刚到辽东时就打响了。
    通过朔州一战,耶律斜轸赢得一份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将杨无敌与尹继伦也打下了小神坛。
    若是可能的情况,这两人同样会败。
    他们个人的凶悍,并不意味着他们指挥能力很出色,至少不象辽兵所传说中的杨无敌、黑面大王那么出色。
    只能说可以吧。
    而且这么长时间的被动防御,耶律斜轸也不是坐以待毙之徒。同样打听到许多消息。包括这一支宋军中一半以上是新兵。而且他们多以步兵为主,天气冷了下来。对宋军不是有利的。
    七万兵马说少也不少,说多也不多。
    河西朔州那边是阳谋。耶律斜轸当然知道了。他不会傻呼呼地将大军带到河西做无用之功,或者带到朔州与宋军硬碰硬。于是将战场放在了应州。
    宋军盲然无知,一队接着一队兵马徐徐东下。
    速度并不快,这么多兵马要吃要喝,必须要带上粮草,有惩曹彬之伤,粮草随大军而行。甚至宋九为惜民力,不惜将兵士化成了民夫,一边押运粮草一边缓慢的行军。好在从朔州往东。是平坦的河谷地带,一天勉强行军速度达到一程半。
    来到应州城下。
    应州城南便是史上有名的大石口,潘美败于耶律斜轸之手后,杨业正是提议兵出大石路,入石碣谷以避其锋。王侁刺激下,于是从边上的小石口路出朔州,至陈家谷开始交战。最后壮烈牺牲。
    大石路的另一边便是雁门的东陉关。
    不过耶律斜轸返回山后,于石碣谷修建了一个坚固的堡砦,一防宋军从东陉入侵。二防百姓顺石碣谷逃向宋朝。
    这条路暂时是死路,除非宋军对石碣寨发起强攻。
    应州的北面便是龙首山。余下的便是地势平坦的桑干川与浑源川。
    宋军来到应州城下,开始对应州发起猛烈的进攻。
    城中辽兵并不多,虽然援助了一部分军队过来。还分出一部去了飞狐关,协助守关。然而辽军占据着城墙之势,加上天气也冷了。宋军穿上厚厚的冬装,行动笨拙。于是两军一在城上一在城下,处于交织状态。
    但辽军伤亡也比较惨重。
    此行宋军不惜影响速度。也带来大量攻城利器。
    唯一苦恼的是岐沟关之败后,许多利器让辽国所得。然后韩德让高薪请来工匠,又重用了一些宋军战俘中精通修理器械的将士,进行了一些仿制。这导致一个后果,虽然宋朝军队攻城器械越来越先进,但辽国那边防御力量也得到加强。总的来说,辽国因技术落后,仿制得不大好。
    互拼的结果,就是双方都出现一些伤亡。
    血战了三天后,宋军竟然惊奇地发现城中守兵越战越勇。
    毕竟这是一支以新兵组成的军队,打顺风仗可以,打逆风仗就差了。前段时间打得顺手,士气高昂。现在打得不顺利,伤亡越来越重,有的兵士士气多少有些沮丧了。
    龙首山上,耶律斜轸看着远处的应州战场,对左右说道:“是火候了。”
    宋军要凿穿飞狐关路,意义是很重大,但那样漏洞也就出来了。这支军队兵力虽多,战斗力未必如同兵力那样可观。而且到了应州,离朔州城也远了。就是宋军来救,战斗也早结束了。
    天色渐暮。
    借着傍晚的余晖,耶律斜轸能看到生火做饭的宋军脸上都有些疲惫之色。
    但他还没有动。
    天渐渐黑了下去。
    北风呼啸而来,吹在人脸上如同刀子一般。然而耶律斜轸看着左右,他们眼中都有些刚毅的神情。
    宋军要主辱臣死,辽军也有他们的骄傲,打到这份上,都觉得很憋闷。这就是士气。
    为了这次行动,他身后的两万多辽兵都吃了很多苦头,每天早晚行军,白天寻找隐蔽之处休息,从合川风尘朴朴赶到桑干河,再从桑干河潜入苍茫的龙首山。
    所等的就是这一夜。
    耶律斜轸将军队集合,大声说道:“懦弱的宋军都知道主辱臣当死,你们知不知道?”
    “知道,陛下万岁,太后万岁。”
    “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我们大辽国,这得到中原王朝历代认可。但是这个弑兄弑弟的宋朝皇帝上来后,竟然趁我们辽国孤儿寡母之即,一次又一次对我们辽国发起了进攻,这个耻辱你们要不要雪之!”
    “当雪之!”
    “太后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然而你们看现在我们大辽成了什么?国家凋残,百姓民不聊生。一切为何故,正是宋人入侵也,这个仇恨你们要不要报之!”
    “必报之。”
    “那么就用我们的马刀,替太后,替陛下,替我们大辽,替百万黎民百姓,替你们的父老乡亲报这个仇,雪这个耻吧。”耶律斜轸说完后,带着两万多辽军,气势汹汹地从龙首山扑出来,扑向了没有防备的宋军大营。(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 很短的飙风(中)
    夜风如刀。
    两万多辽军如同猛虎一般,带着更大的呼啸声,一下子扎进漫长的宋军军营里。
    然而出忽耶律斜轸的意料,宋军防备森严,辽军还未到来,就是一顿漫天的箭雨飞射而来。随着辽军冒着箭雨杀入宋军军营里,又出来许多长矛手,借助军营的栅栏用长矛拼命地往外捅。
    经过短暂血战之后,辽军杀入宋营后,又涌出来一队队刀斧手,专削辽军的马蹄子。
    盛名之下还真无虚士啊。
    耶律斜轸不由发出感慨。
    至今辽国还有一部分人不是太欣赏耶律斜轸,若不是耶律休哥两次大败,甚至有人对萧燕燕重用他都产生了质疑。
    然而耶律斜轸太清楚宋军战斗力了,马头山一战,郭进的凶悍至今他铭心刻骨。若非宋朝皇帝昏庸,生生逼死了那员勇将,说不定高梁河与岐沟关战场又是一种情形。
    即便山后数战,他打败了潘美,同样赢得不轻松。因此他没有绝对把握,一般不与宋军作胜负一役。
    然而最可怕的是又有一批宋朝勇将陆续成长起来。
    再观辽国,即便萧挞凛等名将,也欠缺了指挥能力。
    辽国现在看起来强大,实际到了生死存亡时刻。
    想到这里,他亲自拍马冲向了宋军。
    主将拼命,三军士气更旺。
    战场上一片混乱,然而在耶律斜轸不要命的冲击下,兵力占据劣势的辽军渐渐赢得上风。
    然而还不够。
    应州城中同时吹响了号角。一队队辽军又从城中杀了出来。
    眼看里外夹击之下,高梁河悲剧就要上演。忽然宋军树出四面大旗,一面为宋。后面是有一个九字。还有两面旗,皆是李。一大一小,大李字旗是李继隆,小李字旗是李重诲。最后一面旗是张,张凝!
    李继隆声名远扬,李重诲名声有些悲惨,他就是雁门关一役中被杨业生擒活捉的那个家伙。但也不能小视,到宋朝后受赵匡义重用,出为忻州都巡检缘边十八砦招安制置使。潘美兵败,退回太原,一股辽军入侵忻州,被李重诲大败。
    然而李重诲这次却另有重用。
    田敏静塞军缺点很多,但在适当的时候用上他们,杀伤力巨大。
    毕竟宋朝以防御为主,攻战为辅,即便宋九改变了策略,依然是浅攻。而非是真正的北伐。
    因此于河东又秘密训练了一支重甲骑兵,就将他们交给了李重诲。李重诲不敢受,宋九做他的思想工作,首先你是汉人。不提羌汉了,皇上不以你为辽将而重用你,你就要报答皇上。就象杨业对陛下忠心那样。
    劝了半天,李重诲这才答应。
    一直放在忻州一处山谷里训练。打到现在,才将他们亮了出来。赵匡义亲自取名为北归军。意思是燕云要归来。都是河东子弟精挑细选出来的兵马。
    还有一部是在南河套戈壁滩上训练的忠蕃军,故名思义,都是蕃子组成的重甲军队。
    两股军队兵力同样不多,各自一千人马。
    主要它的代价太高昂了,财力有限,只能如此。
    为了保密,所有重甲静塞刀一起放入辎重车中,宋军到了寰州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