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春-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一直就把心神分了一半在咸宜公主身上的杨洄,更是忍不住就拉了王殊彦他们几个往这边走了过来,而且听见说这边要作诗,不光是他们,还有其他不少人都迈步走过来。

反正此时酒宴行至中段,什么规矩之类的,已经可以抛开了。

这个时候,李曦略想了想,缓声吟道: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念开头两句,现场众人表情各异,有期待,有冷笑,有不屑,也有不甚在意,至于咸宜公主李福儿,则自然免不了是嘴角微微翘起,一副等着李曦出丑的表情。

可是等李曦念完了第二句,贺知章、李适之等几位诗歌大家,就已经开始面色突然谨慎起来,谨慎之后,就是眉头紧皱。

因为李曦已经念出来的这四句诗,非 常(书…网)工整,正是律诗的做法,而且用词也极是典雅,可是这意思么……有些虚无缥缈啊,似乎隐隐有所指,但是又叫人想不到他到底指的是什么,只是觉得有一股含蕴不尽的韵味萦绕其间,自己心中默默诵读,隐隐觉得齿颊留香。

等到李曦念到第三句,别说贺知章这样的大家了,即便是在场那些诗歌造诣只能说是普通水准的,也不由得一个个面色谨慎眉头大皱。即便寿王李清,亦是如此。

至于咸宜公主李福儿,则不免有些微微的愕然。

在此前,不管是因为听了外边的传言也罢,还是后来她对李曦心生恶感也罢,总之在她心里,是绝对不相信像李曦这种人也能做出什么真正的好诗来的。但是听到这里,即便她心中再怎么对李曦怀有恶感,却还是不得不被他的诗句给打动了。

要知道,大唐是一个诗歌的国都,一个诗歌的朝代。即便是对诗歌造诣不高的人,也大多都可以出口成诵,至于咸宜公主,他自小就接受着这个时代水平最高的教育,父母又都是喜好文艺的人,因此于这诗歌的造诣上,自然也是不俗的,这一点只看她此前曾经很是喜 欢'炫。书。网'王昌龄的诗,后来又非 常(书…网)喜 欢'炫。书。网'岑参的诗就可见一斑。

而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普罗大众所有人对于诗歌的喜爱和追求,有了这么广大的群众基础,才能造就大唐诗歌的繁华与璀璨,才能有了大唐诗坛中辉耀千古的无数伟大诗人。

所以,李曦念出来的这首诗虽然自古便称晦涩难解,而事实上,大家也确实都听得纷纷皱眉,但是其意境之高妙,却是不需要知道具体意思就能感觉到的。

后世梁启超先生在其著作饮冰室合集》中说,李义山的无题诗锦瑟诗,你要问我它为什么好,我答不上来,但我就是觉得它好,齿颊留香,韵味无穷。

梁先生的这番话,拿来形容此时这些人的感觉,却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诗具体是什么意思,有何指向,没人能说得清,甚至可以说,你怎么理解都行,但是即便没有任何实际所指,却仍然不妨碍人们感知到这诗境的美妙。

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所指,才使得这首诗各入各口,各有各妙,才使它丢开了一切具体事物的束缚,有着无穷大的高韬境界。

于是,从刚才的现场微微有些闹哄,大家也是表情各异,到李曦念着念着,现场就渐次的安静下来,静到针落可闻的地步,大家更是一个个都忍不住露出谨慎和深思的表情。

而等到李曦念完了最后两句,先生更是静得鸦雀无声。

此时恍惚间似乎还能听到堂外不少人正在哄闹痛饮的声音,酒觞相撞的声音,袍袖不小心挂到了杯盘以至于直接带落,杯盘落地砰然破碎的声音……

但是现场众人,却已经无暇分心关注。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贺知章闭着眼睛缓声吟诵着。

不少人眯着眼睛跟着他的吟诵声摇头晃脑,一副沉浸在这诗歌的意境中不能自拔的模样。

就连咸宜公主李福儿,这时候也是眼神清明,原本那眸中熊熊燃烧的怒火与不屑,此时早就不见了踪影,只是呆呆地看着不远处正堂的廊柱,脑子也是在回想着这整首诗,甚至心里还忍不住就想感叹两声:这诗写的,真好

良久之后,苏晋第一个回过神来,却是闭着眼睛叹气,“好诗,好诗啊”

贺知章随后符合,道:“惊才绝艳,惊才绝艳呀”

说完了,他的眼睛突然睁开,笑眯眯地看着李曦,道:“子日,惊才绝艳呀似这等叫人无以言喻的妙作,实在是叫人齿颊留香。”

那咸宜公主李福儿这时候也回过神来,扭头看着李曦,眼中满满的都是好奇和钦佩,却是道:“喂,你写的诗真的不错嘛但是,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你这首诗……我虽然觉得很好,但是有些、有些听不懂啊”

而这个时候,李曦看都没看他,只是冲李适之和贺知章,以及寿王李清等人再次拱手,一脸平静地道:“拙作不堪入耳,叫诸位见笑了,在下实在是身体有些不适,诸位慢饮,在下告辞。”

说完了,他终于是可以松了一口气的,转身就走。

他身后留下的,是正堂之内好长一段时间的安静,和所有人眼中那满满的敬佩与好奇。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三十三章自古名士如名妓

第三十三章自古名士如名妓

“公子爷,您回来了”

远远的看见自家的马车踏踏而来,门口正在坐着闲聊的两个仆人赶紧站起身来,毕恭毕敬的站在门口两侧供应。等到马车到了门口停下,他们便赶紧抢在那车夫之前拿下了车辕处得踏凳摆好了,车帘子掀开,李曦探出身子来,迈步踩着踏凳下了马车。

这个时候听见外边的动静,那管家庚新也已经是赶紧迎了出来。

时令已经是八月末,此际正值夕阳西下,夕照洒落下来照在一身白袷衣的李曦身上,端的是丰神玉秀气概不凡,那管家庚新见了,顿时这脸上的笑意就越发浓郁了起来。

怪不得大家都说自家公子乃是天上文曲星下凡,看这气派风度,可不真真的就是?

李曦下得车来,一边顺手把书包交给庚新,一边迈步进门,问:“今天家里又来了什么拜客?”

那庚新一听这个,又肥又圆的胖脸上顿时笑得什么似的,生生挤出几道褶子来,他一边随在李曦身后,一边道:“今儿的拜帖足有三十多张呢,小人已经尽数交给李先生了。”

李曦点点头,脚步却是不由得缓了下来。

事实上当日在李适之的家宴上,他实在是不想做什么诗出什么风头的,最后真的是让那咸宜公主给逼的没办法,这才只好把李商隐的名篇给拿了出来。

可是即便如此,当时的他也根本就不会想到,自那日锦瑟》诗一出,自己竟是一夜之间名声大噪,不但那首诗在旬日之间便传遍长安,而且眼下在这长安城里,竟是蔚然兴起一股子诠解锦瑟诗》的热潮,据说光是各种各样的解释版本,就足足有二三十种,彼此各有说法,甚至能为了这个争执不下。

甚至还有附会者,也不知是从哪里打听到了一些自己家中的情况,便提出了自己做锦瑟诗》是因为来到长安之后思念家中的一对璧人所以才做的,并因此一说,一时间成为长安城内的风云人物……

这些事情,非但让李曦措手不及,而且也颇有些啼笑皆非。

前世的时候,他当然知道李商隐的这首锦瑟》乃是千古名篇,不过那时候的课本,荟萃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说实话,每一本课本上几乎都满是名篇,所以,虽然李曦自学了之后就始终对这首诗念念不忘,自己很是喜爱,不过在他心里,却毕竟没有把这首诗抬到一个多么高的高度,在李白杜甫这等大诗人面前,李商隐还是要差一些的嘛……

但是没有想到,一首锦瑟》出场,尤其还是在李适之的家宴上,当着那么大文学大佬士林名士的面隆重出场,却是直接就震动了整个长安。

按照李逸风的说法,开元八年的时候,王维王摩诘以诗名声震长安,并且在第二年高中进士,可算是一时无两了,但是眼下李曦的风头,却比他当日还要强的多了去了。

王维虽然诗歌清丽可喜,极为当时的长安士林所喜爱,因为名声极大,但是与李曦这个阖城震动争论锦瑟》篇,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关于这个,李曦后来也自己分析过,在他看来,大约是因为在眼下这个时候的大唐诗坛,还并没有出现过统治级的人物?

前世上学的时候,文科虽然不强,可毕竟能考上大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