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秀公主-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当时宦官专政,王太清只手遮天,却对郭太皇太后十分尊敬,因此郭家声名赫赫,一时之间,在关中风头几乎将几家传自春秋的望族都压了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就是郭守看中了一座圭峰山,自有人为了献媚会帮着腾出来。

只是……所谓盛极必衰,何况圭峰山单是出名的就有紫阁、大顶、凌云、罗汉诸峰,并高冠峪、车厢潭等诸景,皆为前朝及本朝骚人墨客吟哦之地,哪怕是皇家也不曾单独据下,历年以来,这一段山脉中该有多少巨贾贵胄、乡野村夫居住,为了一家而尽逐,难道一点都不怕为此招祸?

仿佛看出了元秀的心思,郭旁解释道:“腾出空地的只有紫阁、大顶、凌云这三峰,至于山谷并峰下,因郭家家主本就打算要为避暑而建,所以那些地方都没动。贵主也看到了,终南山中除了宗圣宫那几座山峰外,其余的地方山路都颇为崎岖,在平地上建一座别院倒还罢了,要运送木材上山搭建别院,寻常人家却是做不到的,所以峰上避暑的别院,其实也不是很多,听说郭家当时有那个打算,惧怕太皇太后并王太清之势,许多人都私下悄悄搬走,或者低价转售——大顶峰那边,如今属于郭家五娘子的一座别院,里面的管事仆也认识,那别院因原主建得精巧,索性买了下来。”

圭峰山这般风景秀丽,但峰上适宜建宅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哪怕有人捷足先登,若是家势不够,或者中途衰落,也难免被人所趁,虽然不及郭家这样一口气揽下了几座峰,但后来者占了先到者的故宅,这样的事情也不新鲜。

而那些可以长久在峰上占据产业的,当然是如五姓七望的世家了,这样的人家哪怕某一支衰落了,往往也会落入崛起或者正得势的一支里去,终究不至于改姓。

元秀蹙着眉尖,道:“你说了这么多,与你对李家女郎不熟悉却有什么关系?”

郭旁苦笑:“不瞒贵主——当初因郭四公子看中了紫阁峰的风景,要在这里亲自选址搭建别院,因此无意购买,所以除了如今的另外三座别院,其他的全被郭家买下并拆除,免得碍眼,那时候王太清权势熏天,即使卢、崔、李三家,也对其敬而远之,所以听家父言,从那时候起,这三家虽然在紫阁峰上有别院,但避暑时却往往去其他地方,到本朝后才开始住过来,大约因有前事的缘故,即使那三家的主人偶然过来住,与咱们紫阁别院也不常往来,便是山路上偶然遇见了,也皆不理睬的。”

——足见当初郭家得罪人之深!

元秀一头雾水,喃喃道:“听大娘谈起郭家,本宫可不觉得外祖父是专横跋扈之人呀?”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 余达
'更新时间' 2012…05…17 22:49:56 '字数' 3390

长安,大明宫,紫宸殿。

鱼烃卷起袖管,露出雪白的中衣,仔细的研着墨。

此刻殿中只有他一人伺候,连他一直以来刻意栽培的鱼安源都被打发出去守门。

丰淳坐在御案之后,身姿挺拔,神色不动的看着手上的奏章,写奏章的人正在殿下,丰淳特在他进殿时赐了座,孟光仪今日穿戴郑重,三品以上官员才可穿的绯红圆领官袍,头顶乌纱幞头,脚登朝靴,腰上金玉带,佩鱼袋,执象笏,手里端着鱼安源方才呈上的茶水,却没有喝的意思。

等了半晌,丰淳终于看完了奏章,而鱼烃也研好了一钵浓墨,松香与冰片的气息从墨中冉冉升起,丰淳拈过一支紫毫,蘸上墨汁,轻轻的在一方小笺上写了三个字,不待干涸就折起,命鱼烃送下去。

孟光仪忙放下茶碗,起身双手接过,待看过笺上之字,脸色微变,抬头道:“陛下也以为是……”

“从卿奏章中所言,应是如此。”丰淳神态虽然平静,但亲近如鱼烃不难察觉到他这种平静下隐藏的怒意,从表面看,丰淳慢条斯理的轻敲着案面,缓缓道,“孟卿,你打算如何结此案?”

“杀人偿命。”孟光仪的回答很是简略。

丰淳并不意外他的话,但面上却露出了深思之色,许久,忽然道:“听说张明珠之子曾在数日前私下拜访过你,可与此事有关?”

“回陛下,臣的妻弟确实为此事来寻臣,不过,他并非为了打探消息或者为任秋说情,却是为了此案所涉及的迷神阁中一名管事。”孟光仪将小笺收入袖中,拱手正色道,“陛下不问,稍后臣也要将此事禀告的。”

丰淳唔了一声:“张明珠为人洁身自好,其子怎会为了一个勾栏贱籍中人,特特寻你?”

“陛下不知,那管事在案发之日其实并未见过任秋,臣拘他下监,其实是为了另一案。”孟光仪皱眉道,“正好撞上了任秋这件案子,臣因为先前之案一直寻不出他的把柄,所以才借故拿了他下狱。却不想,有人为了替任秋脱罪,打算从这管事身上下手,瞒着微臣几番动刑,只是迷神阁也算神通广大,此事微臣都是后来方知,他们居然不久后就请到了臣的妻弟来求情。”

“另一案?”丰淳面露诧色,“这迷神阁倒是有趣,区区一个管事,卷入任秋之案不说,居然另有案底在身?有孟卿主持京畿廿三县,他居然还敢继续停留在长安,这管事倒是有胆色!”

听出丰淳语气中的戏谑,孟光仪有些尴尬道:“陛下不知还记得两年前金城县令被杀之事?”

京兆尹领京畿廿三县,金城是其中一县,两年前,金城县令余达忽然身死,因死时身上看不出来伤痕,只当是暴病,哪知家人为他更衣毕,移入棺中时,才发现胸口被血渍所污——原来余达真正的死因,却是胸前被人以极利极薄的锋刃刺透!因伤口过于细密,一直等到了更衣入棺时,血方流出!

金城县在京畿之中,离长安极近,加上当时丰淳继位不久,为了不至于造成惶恐以及让丰淳面上无光,孟光仪以密折向丰淳禀告后,将此案列为机密,悄悄查访。

此案因为发生在丰淳刚继位的时候,当时丰淳还为凶手的出手之快而感到震惊,这两年来他虽然政务繁忙,却还记得,惊讶道:“此案何时有的线索?”

孟光仪惭愧道:“微臣愚钝,说是线索,其实也不定,否则臣早就将那叫孟破野的管事抓入京兆府仔细盘问,又何必等到任秋之案借他人之手逼供?”

顿了一顿,孟光仪复道:“余达死后,因他周围并无武功高强之人,臣便从其仇人入手,这余达本是山南人氏,乃是宪宗皇帝时进士,虽然不在三甲之内,但也是两榜出身,只是此人面貌不算端正,虽然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但身言书判四条之中,头一条就过不了,一直到了四年前,其同科同门苏章做了吏部郎中,向其上司推荐,恰好金城县令出缺,吏部考核后,才使了他去顶替,臣查过余达在金城县为官两年的判卷,其辞藻简略、言之有物,确实对得起进士的身份,官声也尚可。”

“余达中榜后,多年旅羁长安,他在山南有妻有子,但多年只通家书,为谋官职,却是一直都未回去过。”孟光仪皱眉说道,“因此得苏章之助,得授金城县之缺后一年,余达便从北里赎了一名教籍女子为妾,名叫春枝,这春枝对其在山南之事也不清楚,臣原本打算派人去山南查访,谁知此时却有人发现春枝欲携余达私财潜逃,被抓回后,那春枝为了脱罪,主动说出一事来!”

丰淳知孟光仪并非无城府之人,他既然在自己面前说起,此事定然有因,便道:“是什么?”

孟光仪叹了口气:“余达漂泊长安多年,一朝为官,虽然是一县之父母,也是极为珍惜的,金城不同他地,就在京畿,天子脚下,所以他判断案件倒也算清明,怎奈何,这中间有一件案子,却涉及到了苏章!”

见丰淳皱起眉,孟光仪却摇头道:“不是臣为苏章说话,此事据臣所知,苏章确实未曾做什么,论起来还是余达报恩之心太盛——据说是先帝驾崩前一年,即余达才补金城之缺不久,有人击登闻鼓鸣冤,余达升堂后,便听原告诉某家之女与其子私通,后因路遇贵家子,反悔前约,向其子索取从前所赠私物不成,命家仆将其子殴打致死……这本是一件寻常的案子,将两边拘传到堂,自可判断,然而余达使人去传被诉之女时,却发现那女郎与苏章有亲,乃是苏章之妻的女侄!”

“若是郎君,倒也罢了,虽然我梦唐风气开放,未出阁的女郎名声究竟要紧,臣揣测,余达许是因此,所以问也未问苏章,便将那原告传来,痛打一番,叱他诬陷良家子,发配岭南——余达自以为还了苏章一个人情,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