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秀公主-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大片枯干而死,原本上田多在望族与宗室之手,永业田多为良田,民中多为下田,田间之井,几在上田,由此中田、下田越发贫瘠,哀声遍野,未知入秋之后民生何处?杜工部尝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还是玄宗皇帝时,有开元盛世的底子……如今……”

本朝初年的时候实行均田制,当时唐律规定:凡十五岁以上男子可分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而妇人减半为露田二十亩。所谓露田即是正田,不栽树者,曝露于天,是为露田,与供休耕的倍田相区分。露田的分得者去世或者年逾七十时,便归还官府,重新分配给后来者。但桑田可以为世业田,不须还官,只是在分得桑田后,须在三年之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

若是在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子给予麻田十亩,妇人给予麻田五亩。原本所分的桑田依旧可以保留,只是要充抵掉应受的倍田份额。这是正常的家庭。

而对于只有老小癃残者的人家,其户主按照男子应受额的半数给予。这是避免其劳力不足,荒芜田地的缘故。

民田的还受,每年正月都会进行一次。在土地不足的地方,满十五岁的成丁应受田而无田可受时,就以桑田来充数,若还不足够,便从其家中的受田里的已受额中匀减出若干亩给新受田者。因此时的耕种全凭人力,偶尔才能借助于牲畜,所以土地充裕之处,居者不许无故迁徙,不足之处,才可以向空荒处迁徙,但不许从赋役重处迁往轻处。

土地富余之处,民可以随力所及借用国之荒地耕种。园宅田,良民每三口给一亩,奴婢五口给一亩。因犯罪流徙或户绝无人守业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但首先授其近亲。

在起初的时候,这种制度伴随着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出现,然而——

达到应受额的,不准再受;超过应受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受额部分,可以买足。

这只是其一,其二是——耕牛每头受露田三十亩,一户限四头。另外奴婢受田与良民相同。

所以宗室望族、贵胄豪富,通过奴婢、耕牛大量受田,地方守宰按官职高低授给职分田,这还是初时。

到了武周后期,以权势肆意侵夺良田,甚至逼迫平民,以下田易上田、巧取豪夺之风几乎是举国为之!

而安史之乱后,因国库空虚,苛捐杂税层出不穷,藩镇林立之余,赋税犹山……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农事历来为国之本,曾经繁华昌盛引蛮夷万里来朝、千官所望、万国争拜的长安,早已在数百年来惯常的奢靡里腐烂成旖旎的沉沦……

杜拂日将红笺收入往常与友人往返的匣中,想到大明宫中那位尊贵的公主的回信,眼中有着淡淡的笑意:杜野回都至今不得圣人召见,几乎是被彻底的遗忘了,长安望族皆觑清楚了丰淳的意思,默默之间就与杜氏划下了界线,端午宴上,杜七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纠缠到了崔风物出面向汪岳打探都未得到什么消息——折若木以拂日,如今究竟是哪一个更需要呢?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八章 任秋
'更新时间' 2012…05…06 20:32:07 '字数' 4084

钦天监为昌阳公主卜出的吉期是五月廿四,其时关中已经炎热,梦唐崇尚丰腴之美,昌阳公主美艳之名长安皆知,在临近婚期的时候,哪怕只穿了薄薄的里外三件纱衣,兀自觉得难以承受,含冰殿上因此冰盆不断,四下里密竹细编的帘子终日低垂,又使了几个力大的宫女轮流打着扇才好些。

她的生母杨太妃上了年纪,越发虚胖起来,倒比昌阳还要惧热些。丰淳对这位庶母一向不冷不热,她又不像崔太妃那样有博陵崔氏为依仗,太极宫中这时候湿热难捱,远不及大明宫通透舒服,尚宫局固然不会缺了她的冰盆,可却照样闷得慌,因此借着女儿即将下降,不时往大明宫来指点一二。

这一日她正细细的看着昌阳的陪嫁单子,梦唐的公主们一向备受宠爱,昌阳又是丰淳登基之后头一个出嫁的,婚事还是宪宗皇帝所定,无论是宫中还是礼部自然都委屈不了她。

杨太妃看得很是满意,指着单子上面的一对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道:“此物当初我曾在先帝的内库里面见过一回,那时候纪美人正得先帝宠爱,看中了想要,先帝却没有答应,我本以为如今的大家会把它们留给元秀,没想到竟给了你。”

自文华太后去后,因宪宗皇帝未再立后,虽然宫务交给了当时的王惠妃处置,然而卢丽妃、崔华妃,都与王惠妃一样,出身五姓七家,且各有宠爱在身,并且后两位好歹至少还有个女儿,还是长女,王惠妃却只是抚养了元秀,所以即使她在宫中朝上都有贤德的名声,到底难以压制后宫暗地里的种种争宠之风。

杨太妃便是其中翘楚,她得势时连卢丽妃都不放在眼里过,更不必说只生了云州公主的纪美人。当年纪美人向宪宗皇帝讨要这对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未成,虽然大失颜面,可其他人也没得到,一直放在了内库里面。却没想到如今内库到了丰淳手里,他居然会拿出来给昌阳添妆,虽然纪美人已经辞世多年,杨太妃还是觉得心头畅快。

昌阳公主听了,也来了兴趣:“父皇待后宫素来大方,竟会舍不得给正得宠的纪氏?”说着就叫人拿上来看看。

吩咐下去,不多时,修绢手托漆盘,小心的呈了上来。

掀起盘上遮蔽的锦缎,昌阳不由眼睛一亮,却见眼前一对金杯杯口外侈,器壁内收,弧形铆钉之下另有金质箔片托护,将之固定于杯身。整个杯身都被仔细的打磨,凑近细看,便可察觉腹身上密布均匀的细纹。

器腹光滑,四对如意云头纹将之一分为四,中间各有一朵精致团花,团花由锻打的金箔所制,巧妙的贴在杯腹上,花蕊各是一颗米粒大小却艳色夺目的赤色宝石。团花及如意云头纹最外缘却是密密麻麻的小巧金珠。杯下同样有四个云头纹,外侧皆附有金珠,内沿嵌着青、赤、黄、黑、白五色宝石。

衬托着刷过一层清漆的乌檀木托盘,当真是灿烂夺目,令人不忍释手。

“果然是好东西。”昌阳公主看罢,赞叹道,“五哥真好!”

“先帝内库里的好东西可不少,连你都得了这对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不知道将来元秀公主下降,大家会给什么呢。”杨太妃见四周只有修绢一人,有些酸溜溜的说道,“上回你婚期才被提起,她送来贺你的那株‘火树银花’珊瑚树,就是我的私库里面,也统共就那么一株,原本是打算给你做压箱底的物件的!”

昌阳公主原本心情甚好,听她这么一说,不由微微蹙了下眉,随即轻嗔道:“母妃,元秀是五哥的胞妹,还是嫡出之女,念着文华太后的份上,五哥待她格外好些也是应该的。”

“先帝可也不是不疼你……”杨太妃侍奉宪宗的时候就是个爱拈酸吃醋掐尖要强的,这会做了太妃兀自有些不肯安分,才欣慰昌阳得了好东西,转念想到了丰淳岂会委屈了元秀,顿时就嫉妒了起来,“当初文华太后去世后,她的陪嫁与历年所得的赏赐皆封起来交给了大家收着,昭贤太后自己没有子嗣私下的爱件儿也少不得将来陪给元秀,这两位娘家皆是名门望族,郭家现在固然不在了,当年可也是郡望一方的门第,单是两位太后的东西就足够撑出长公主的排场来了,何况还有大家的私心在里面,说起来你可还是她姐姐呢,就是平津公主当年下降的时候,先帝……”

昌阳因对崔风物极为满意,恨不得早日下降,以求长相厮守,在这些上面就没太多计较心思了,听杨太妃越说越不像话,打断道:“修绢把东西先收下去吧——顺便着人去庖下问一声,昨儿中宫送过来的瓜果可有湃好的?若有切一份上来与母妃消暑。”

修绢答应着托着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下去,她刚刚出去,外面修联却进来了,屈了屈膝,方道:“阿家,宫门前有人自称是齐王府长史,欲求见阿家!”

昌阳与杨太妃对望了一眼,都有些惊讶:“他叫什么名字?”

“来报信的内侍说叫陈秀。”

陈秀确实是齐王在长安的府邸中的长史,为人精明能干,跟随齐王已经多年,齐王去封地前特特把他留在长安,足见信任与倚重,这些年来陈秀虽然不时借着送些东西进宫的名义与杨太妃母女通着消息,但却鲜少会亲自拜谒宫门求见,可见定是出了事。

昌阳公主当机立断,吩咐道:“你亲自去一趟,把他领过来。”

修联答应一声,奉令去了,杨太妃担心儿子,连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