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孤悬在大明之外。其实相当的安全,有最好的光报示jǐng系统。宗师子弟手中因为京城源源不断的支持,手中掌握的竖盾、神弩,有上万套之多,比起大同jīng忠队、蓟州铁血队手里还要多。在农闲以及冰冻季节,他们展开着训练。凭着那一套套水泥房屋,他们可以轻松的组成城市防线,根本不惧任何人的进攻。
“不是安全问题,是辽东的问题。孙老师你看,赵率教那边已经拿下了宁远。而秦良玉与卢象升他们对于辽阳以北的边墙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这辽东地区。就会恢复平静,最起码盖州到铁岭开原线以西、边墙以里,能够彻底的收复。并且牢牢的掌握在我大明的手中。三个月之后,就进入了丰收的季节,那时候不仅仅要夏收、夏种还有开垦荒地、造水利,要把这块土地利用起来。这里不仅仅要管上现在近百万人口的粮食供应。还要再次成为大明的粮食生产基地。”
朱由校看着地图说,辽东地区因为寒冷,所以庄稼是一年一熟,但地方大,又是平原地形,河系发达,土地肥沃。相当容于大面积的农庄经营。这个时代也就是机械化不强,需要的人力太大。不过有大量的牲畜,以及众多的奴隶在。先期管饱肚子自给自足,那是肯定不成问题的。一百多万人,扔在一个城市里,并不算什么,分在盖州到开原这边,也显不出多少人来。
“皇上,那些新科进士差不多都是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双手无缚鸡之力弱不禁风之辈,他们多不能辩五谷识杂粮,皇上将其招至辽东,又有何益?”孙承宗真不明白皇上了,主要是因为他太知道这帮读书人了。可以说他们大多都是富裕家庭里出来的,按皇上的话说,就是官二代官三代,或者是富二代等高富帅的人物,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一路过关斩将的考试考试再考试,最终将进士拿到手里。为此他们不可能有多余的jīng力去研究什么农活、技艺。
安全问题自不用谈,这点孙承宗相当的有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大明亲军战斗力的凶猛。皇上只是在盖州沈阳线以西,边墙以内设计,无论是建奴残余分子还是辽西蒙古诸部,都没有能力突破进来,可谓是固若金汤。
但辽东这边不是中原腹地,那里人烟稠密,土地都是有主之地,新官上任,需要要的并不是太多,可以平稳的接过权利,慢慢的学习。即便是到了天门城去学,那里也已经有了一套班子。
这里不同,土地是大把大把的,但没有人烟,土地要复垦,班子要组建等等
“孙老师将他们说的太过不堪了,虽然他们没有管理经验,但年龄方面都多大了?卢象升二十二岁中进士都已经算是年轻的了。”
“回皇上,国朝中进士的年龄有大有小,卢象升中进的年龄的确是偏小,但更小的却还有一些,比如最小的是成化五年江西庐陵进士王臣;十六岁就中进士;还有李东阳十八岁二甲第一(第四名);杨廷和十九岁,其子杨慎二十三岁中状员;徐阶二十岁中探花等,这些人都有神童之称。而年龄最大的,成化十四年状元曾彦为六十岁。国朝历来中进的平均年龄为三十一到三十三岁之间。”
孙承宗举的例子中,李东阳、杨廷和、徐阶,那都是大明当时的朝廷大佬、真正的翘楚。没想到他们这么年轻就得中进士,这是何等的风光。
“那些惊才绝艳之人,当真是了不得啊,”朱由校也跟着感叹到,十六岁甚至是二十不到,就考上了公务员,不,不能说是公务员这么简单了,应该说是zhōng yāng领导后备干部团了。再想想后世,二十岁的时候,应该在大二吧,连找工作的事都还没想呢。而那十六岁的,也只是上次初三或高一而已,这种才情不得不让人感慨万端。
“皇上明鉴,这些人才都是我大明二百余年的人才,为后辈之楷模。”孙承宗不由的也感叹着,经过这一系列考试,从千军万马独木桥中杀出来的他,虽然也是翘楚人物,但其中的艰难曲折,当然是明白的。对他们这些神童一般的人物,更是自叹弗如。
“皇上,说起这类人物,这前朝时的张居正也不一般,”
“嗯,这点朕倒知道,据传他一岁半就认字了,五岁入学,七岁就能通六经大义,不仅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挥毫立就,而且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睿智和胆识。他十二岁就中秀才第一,成为远近闻名的天才。他是多大中的进士。”
“中进士倒是比卢象升晚上一年,二十三岁中的,那是因为他在十三岁时乡试失败的原因导致的晚了四年的时间,考的成绩也是第二甲第九名进士,不可小视。”对于张居正的十三岁乡试为何失败,这种天才落榜实在是让人惋惜。
“孙老师,不是传说那是因为当时的湖广巡抚顾璘对其有惜才之意,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皇上此说的确有之,但实情若何,只有当事人自知了。”
“孙老师,能与朕以知县为例,谈谈这官员的职责吗?”朱由校扯开了话题说。
“是皇上,知县是一县的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不仅教化百姓忠君爱国,维持社会稳定,而且县内事务无所不管,因此百姓对知县尊称为“父母官”,但知县最主要的职能是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与科举等。”
“孙老师啊,刚才朕提及将此次的新科进士调到辽东,孙老师以其没有经验为由感觉不妥,但朕却感觉可行xìng较强。孙老师也言道进士平均年龄为而立之后了,如此他们的智慧、心xìng方面已经有所成熟,欠缺的就是管理经验而已。朕此次就是给他们一片舞台,供其展示才能。朕在辽东搞的仍然会是大皇庄,比天门城要简单的是,这里有盖州等完整的城池,器物不缺,人居条件无需从头做起,需要做的是农业、工业、交通、采矿等,而辽东地区所有违法者,一切以军法为准,参考‘大明律’,又无地方政务中的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与科举等,他们面对的相对专一许多,只是单纯的搞好大皇庄而已。”
“而朕会从三十六家皇庄、青州府、大名府将有经验之人从那里招来,在各个城池开展建设。而这些进士,以及朕许诺的十名举子名额,都将在这里,边学习边实践。他们的起点并不比蒋秉采少上多少,这点孙老师还请放心。”
朱由校问了年龄与职责的问题,就是在这里等着孙承宗呢。这里不是中原腹地,是一个‘大皇庄’,不需要升堂断案,征税纳粮等事情,来的就是一个庄头而已,不过是庄子大了点而已。不过因为不要去充当公安局长、法院院长、税务局局长、教育局局长这样的差事,当然相对又简单许多。

第732章官吏之别
这种思路与太祖朱元璋搞中国大农场的国策有异曲同工的意思,只有过太祖面对的是整个中国;朱由校只在‘敌占区’这种特区搞。 太祖是无意为之,实际上就是如此面对着全国;朱由校是有意为之,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皇庄搞特区,一门心思的将这些地方变成大明的粮食、工业基地。这种区别恰恰决定高下之别。
收复的辽东地区当然是简单的如同一张白纸,所有的势力都被一扫而空,辽东以前就是军队的屯田地为主的土地。而军队已经叛变的叛变,被杀的、逃跑的,所有的军方这些势力都已经被洗出了辽东。辽东的各大氏族,也自己满化降了建奴,更是没有人来争抢。而辽民如果返乡,朱由校当然欢迎,归还其土地,但与天门城一样,需要统一的管理。
朱由校让这些进士们来到这里,其目的就是当作‘分管经济的副市长、副省长’来培养的。^………全站广告…—欢迎访问^^对于集司法、建设、经济、教育、交通、工业、农业、税务等业务与一身的知县、知州,这种全面型的人才的确,朱由校可不敢奢望着批发式处理。这批进士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发展大明经济的烙印,学会了大皇庄那种管理经验,对于各项实用的知识能熟悉的运用,以后‘实习’结束,再试表现,分配到大明各地。将对大明的经济起到何种的作用,朱由校还真是期待。
“皇上,如此将职责淡化,这实习之后,又如何到地方或者朝廷当官?皇上总不能让他们只积累皇庄的经验?”孙承宗一奇,皇上这个处理对于辽东来说。是可以的,但这实习将那职责一个个的都放弃了,而那是以后恰恰是要用到的。皇上让他们学的不是为官之道,而是为吏之职,这区别大了。
“孙老师。朕懂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