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之后,便将长孙濬和长孙淹兄弟二人赶了出去,让他们回家找长孙无忌领罚去了。
………………………………
第5章 终于要离开皇宫了
“李恪,你与其他兄弟,虽然并非一母所生。但却同样流着大唐皇室血脉。所以以后一定要互相扶持,切莫再做出让人笑话的事情。”长孙皇后一脸慈爱的对李恪说道。
这话听起来并无毛病,不过李恪却从中发现了一丝长孙无垢的提醒。那就是在告诉李恪,你并非是当今皇上的嫡子。
而所谓的互相扶持,恐怕也只是李恪扶持人家而已。谁让自己只是一个庶出的皇子呢。
“皇后娘娘大可放心,儿臣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以后自然会尽力辅佐太子殿下。”李恪恭恭敬敬的对长孙皇后说道。
听到李恪的话,长孙皇后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便带人离开了内侍省,回寝宫立政殿去了。
不过李恪却从李泰的脸上,看出了一丝怒气。原因就是李恪的那句辅佐太子李承乾。
不过现在李恪可没有心情关心,他们兄弟两个窝里斗。而是要保住自己这条得来不易的性命。
如今李恪已经可以初步断定,当日将自己推入御花园池塘中的,绝对并非是这李泰,而是另有其人。
不管当日下手的是谁,李恪都必须多加小心。免得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李恪可不想像李宽一样死的不明不白。
……
李恪梳理了一下自己对这个时代的记忆,想要找出可以支持自己的人。毕竟孤木难支的道理,李恪还是明白的。
于是李恪让月儿拿来了文房四宝,然后便在纸上写出一个个人的名字。长孙无忌,李孝恭,尉迟恭,李勣(徐茂公)等等的贞观老将。
李恪心中十分的明白,这些人没有一个会为自己所用。甚至不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上,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原因就是这些人可都是推倒大隋的主力,而李恪的身世却与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在宫中被人瞧不起的原因。
换作谁有一个残暴不仁,欺娘戏妹,杀兄弑父的混蛋外公。都会感觉自己抬不起头来。
就连原本的李恪也是这样认为的,否则也不会一直忍气吞声。不过如今的李恪却不这样认为,他如21世纪的一部分人一样。
在他们心中一直认为,商纣王和隋炀帝,绝非如同史书上所记载那般。甚至有可能还是一代明君。
只不过他们所做的事情,触及到了世家大族和诸侯的底线。所以导致他们最终成为了,史书上所记录的暴君。
不过就算李恪这样认为,也无法改变天下人的印象。归根结底一句话,李恪的外公隋炀帝杨广,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人渣。
就在李恪胡思乱想的时候,李世民的贴身太监王德来了。恭恭敬敬的向李恪深施一礼后说道:“殿下,皇上让您去一趟甘露殿。”
“王公公,不知皇上这么晚了叫本王去有什么事情?”李恪一脸担心的表情对王德问道。
王德回头看了看身边并无其他人,于是便开口对李恪说道:“刚才皇后来过立政殿,至于和皇上说了什么,奴才就不知道了。”
“不过奴才看皇上的表情,并没有丝毫生气的意思。所以殿下不必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恪点了点头后,对王德说道:“那就请王公公头前带路,本王这就随王公公去见父皇。”
……
李恪一边向甘露殿而去,一边心中不停的暗自思量。李世民找自己到底有什么事情。长孙皇后刚才又对李世民说了什么。
不多时,李恪便有王德带着便来到了甘露殿外。王德对李恪说道:“殿下先在这里稍等,奴才进去向皇上禀报。”
李恪点了点头后对王德说道:“那就有劳王公公了。”
由始至终李恪对王德说话,都是那样的客客气气。这是王德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所以对李恪就更加的感激了。
不多时,王德便再次走了出来,并且对李恪说道:“皇上让殿下进去。”
随即便带着李恪进入了甘露殿,李恪恭恭敬敬的向李世民行了三拜九叩大礼。然后开口对李世民说道:“不知父皇唤儿臣前来有什么事情要交代?”
“今日朕将你叫来是有一事要问,希望你向朕如实回答。”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狼毫笔,开口对李恪说道。
“不知父皇要向儿臣问什么,只要是儿臣知道的,定然是知无不言。”李恪规规矩矩的说道。
“你觉得这皇宫之内如何,住的可乘舒服?”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对李恪问道。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恪心中不由一紧。看来正如自己所猜想的一般。今天白天的所作所为,恐怕已经被长孙皇后告诉了李世民。
既然事已至此,那李恪自然也无需再有什么隐瞒。于是开口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如果这皇宫之内没有父皇和母妃的话,儿臣一天都不想待下去。”
“你为何会这样觉得?朕到是十分想听你说一说。”李世民也来了兴趣,表情也没有刚才那般严肃了。
“父皇您有所不知,因为儿臣母妃的家世。导致宫中的皇子和公主,都不待见儿臣。”
“就连那些小国公,都经常会人前背后的说儿臣是前朝余孽。要不是父皇宠爱母妃,恐怕我们母子三人早就被赶出皇宫去了。”李恪开口对李世民说的。
“今日你与长孙濬和长孙淹发生争执,难道也是因为此事不成?”李世民开口对李恪问道。
“父皇说的不错,他们今天当着儿臣的面,对儿臣污言秽语。最后儿臣忍无可忍,才将会对他们小惩大诫的。”随后李恪便将事情的经过,对李世民说了一遍。
“这段时间你确实受了不少的委屈。朕本来觉得将你留在身边,会对你是一种保护。看来朕真的错了。”
“既然这皇宫之内,你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归属感,那不知你可否愿到封地之官。”李世民开口对李恪问道。
“儿臣一切都听父皇的,只要是父皇所决定的事情。儿臣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李恪开口对李世民说的。
听到李恪的话,李世民自然明白李恪不愿留在宫中。于是便开口说道:“那明日朕在金銮殿上便宣布,让你到封地之官去吧。免得再留在这是非之地。”
………………………………
第6章 太极殿中的针锋相对
太极殿中,李世民高坐龙椅之上。贴身太监王德大声宣布道:“皇上临朝,有事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随后朝中重臣纷纷向李世民奏报天下之事。奏报完毕之后,李世民开口说道:“今日朕有一事要向众位爱卿宣布。”
“如今朕的三子李恪,已经到了之官的年龄。所以朕决定加封李恪为齐州刺史,授都督登、莱、密、青、沂、兖、齐、七州军事。”
李世民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便出班说道:“皇上,蜀王李恪年仅13岁,恐怕难担此重担。还请皇上三思而行。”
长孙无忌自然会出面反对,如果李恪到了齐州,拥有了七州的军政大权。那将成为一方诸侯,将来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长孙大人,皇子到了年龄自然要出宫之官。加封蜀王李恪为齐州刺史,督办七州军事。难道有什么不合理之处吗?”魏征出班对长孙无忌问道。
长孙无忌被魏征如此一问,一时之间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不过长孙无忌可不准备就此罢休,回头向朝中的党羽死了使眼色。
一个姓张的御史,看到长孙无忌的颜色之后。便直接出班对李世民说道:“皇上,蜀王李恪拥有前朝血脉,如果让他拥有了自己的势力,恐怕将来对大唐不利。”
张御史这话刚刚一说出口,长孙无忌心中暗道不好。不由得暗骂那个张御史猪脑袋。这话在背后说说还可,在如此正式的场合说出,那岂不是自找麻烦。
果然不出长孙无忌所料,只见李世民拍案而起,怒声的说道:“蜀王李恪乃是朕的儿子。按你这么说的话,岂不是朕也是前朝余孽?”
这一下可把那个张御史吓得体若筛糠,跪在地上不停的向李世民磕头,并且承认自己口无遮拦。
平时李恪是不会参加朝会的,毕竟他还没有这个资格。不过今日要册封他为齐州刺史,所以今日自然也在朝会之上。
李恪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出班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是否之官齐州暂且不说。单凭刚才张御史的这句话,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