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王侯-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床弩是大魏的镇国利器,八牛弩一般是用来守城或是装在军舰上海战用,事实上海战多半都是三牛弩,也就是两叠弓,这种弩威力仍然极大,射出的箭矢就是长矛,人力是无法拉动的,三牛弩也得十几二十人才能快速操控,十来人同时转动绞盘才能拉动弓弦。

    单牛弩就是运用最广的床弩,可以用来野战,也能攻城,五六个人就能操控了。

    大魏床弩,一般只装配禁军,城守营的厢军也可以操控床弩,一般是不易移动的重型弩、弓。

    因其制造困难,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福州这样的重要城池才有八牛弩,也没有超过十具。

    “全部是单牛弩。”傅谦道:“此前不少舰船上拆下来的,淘汰的旧舰,弩倒是不少。原说是打算修补之后装到各舰上,王上有令,直接搬运到军中去了。”

    东藩这里,造弩在几个月前还相当困难,得益于王越的胡搞,大量的工匠从建州逃亡,其中有一些铁场原本就负责替朝廷生产神臂弓和床弩,这一下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孔和也知道硬弩是破敌利器,虽然徐子先重骑兵,但不代表他会拒绝威力强大的劲弩。

    可能几十年,上百年后,火炮和燧发枪出现,弩和弓会被彻底淘汰,但在这个时代,大魏的劲弩还是令人畏惧的杀敌利器。

    “硬木,粗若拇指的弓弦,这些东西易得,就是削砍制造,种种机巧需要熟工巧匠,稍有不对,拉得几回就崩裂了。”

    傅谦原本就在巡行,将各人带到另外的制弩工场,颇为得意的指着一具具成人身量长大的床弩,说道:“你们看的出来这其中有何不同?”

    一群青年匠官走上前去开始观察,有人甚至蹲下来,仔细观看这床弩的不同之处。

    终于有人道:“傅大人,这其中好象加了一些铁丝在里头?”

    傅谦大为高兴,瞟了这个青年匠官一眼,说道:“你叫何名?”

    青年抱拳道:“在下黄子谦,匠作司甲杖局一等吏。”

    “可见你是用心做事的,已经是一等吏了。”傅谦说道:“你观察很细,明日起调到弓、弩局这边来吧。”

    黄子谦大喜,抱拳道:“多谢大人提携栽培。”

    傅谦点了点头,说道:“我大魏的弩机为了发射威力,越做越大,八牛弩纯用人力拉不动,要用牛力加铰机转运,好几十人才能操控一弩。这还在其次,更要紧的就是榫卯搭配不易,弓弦要求要,木制部份要求也高,所以一弩制造,经常要几个月时间方得一弩。王上令我们拉铁丝制锁甲,偶然又提到,如果以铁部件用在弩机上,再加铁簧增加扭力,这样对弩机本身的要求和标准便可以放低,制造的时间便是缩短很多。本官一试,果然如此。”

    傅谦指一指弩机上的铁簧,说道:“这是铁丝拉成的铁簧,本身有弹性,扭动时可以增加弓弦拉力,以此法制弩机,可以事半功倍了。”

    众人看这些弩机,无不感觉兴奋。

    有人更道:“若此法早被朝廷知晓,怕是早就制造出更多的床弩来了。”

    床弩攻城,守城,水战,野战,俱是有普通兵器难得的长处,单弓床弩,易于用来野战,威力大,射程远,是压制骑兵冲击的利器。

    缺陷就是摆弄不易,而且制造时间长,又是特别昂贵。

    以大魏朝廷之富,极盛之时,最多是每营装备一到两架单弓床弩,这已经是到了极限了。

    床弩的数量不足,对骑兵的压制力就减弱了许多,加上过于昂贵,各主将官员都小心翼翼,惟恐损坏,后来干脆就很少有把床弩用在野战战场上的记录了。

    而傅谦透露,光是此次大战,准备的床弩就达到六百具左右,等若是百人就有一弩,这个密度就是相当惊人,可想而知会有多么恐怖的杀伤力。

    “傅大人真是我东藩的中流砥柱。”

    “当然也是王上的肱骨之臣。”

    “我辈的楷模。”

    诸多高官之中,傅谦最喜欢听一些逢迎的话,在场的人们也是投其所好,反正说好话也不亏钱,当然是源源不断的送上。

    傅谦听着,眼睛微咪,脸上显露出享受的神情,不过他心中也是有数,中山王可能很快就会上阵去击讨流贼,自己这里也得抓点紧,不可以浪掷时间,需得尽快把铠甲多制造出来,多一领甲,可能就少牺牲将士,在中山王心里,一个老兵的价值,远远超过一领昂贵的铁甲。


………………………………

第四百五十三章 贪欲

    张明亮咪着眼,看着眼前的一座座高炉。

    四周的矿工和他们的家属聚集了好几千人,远处的群山并不高,到处都是长到人半腰深的野草,四周烧过几次荒,到稀疏的林地边缘就停止了。

    在他们身后是大片简陋的木屋区,还有用木制的栈桥和码头,几艘百吨左右的小船停靠在岸边,正在往下运送着各种物资。

    中部这边发展的极快,早前是用军队加丁壮民力开辟,军队拉练通往中部的道路是生生在荆棘灌木从中和密林中开辟出来的,此前只能容一两人行走,还有拳头大的蚊子和毒蛇为患,令人胆战心惊。

    经过这一段时间,道路还是那样的道路,但中部这里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部这里是有小块的平原和大片的丘陵地貌,密林较少,处于山势的平缓区,再往北才又有高山的样子,不过也是有港口和平原区。

    整个东藩岛的平原,大体就是在南部占一半以上,中部和北部加起来有三成,岛的东侧最多只有一成,那里是大片的高山环抱,根本没有大片的平原区,所以中山王府的开发计划,根本不涉及东部。

    中部这里开发的相当顺利,夯实地基,建造木屋生活区,少量的砖块被盖成了矿区的建筑和修筑了高炉。

    另外大量的人力和少量的畜力是用来修路,连通两个铁矿区和一个煤矿区。

    暂且来说,东藩还没有开挖矿井的打算,基本上就是在浅矿脉开采挖掘铁矿石,这才是需要连接两处铁矿矿脉的原因所在。

    浅表层的铁矿石储量未必有多少,两个矿就保险了,最少十年之内,不需要太担心铁矿石的储量问题了。

    再加上一条连接煤矿的道路,三条道路加起来超过五十里,动员人力过万人……主要还是这里没有充足的畜力和器械,时间又不允许慢慢经营,大规模的运送人员过来最省力。当时连港口都没有修好,府军将士和警备士动员了四千余人,直接用拉练的形式走过来,还有几千民力直接坐船到海边,当时没有码头,直接在海边下水趟水过来,包括一些基本的材料,是大船放下小船运上岸的,可谓是十分艰苦了。

    现在有了码头,虽然简陋,运输人员物资,包括牛马都方便的多,下一步如果财力允许,就是大规模的修造建筑了。

    在张明亮和众人眼前,除了靠近煤矿的高炉区外,远处还是起伏不定的丘陵,这里和北部也不同,北部的平原区有几个大社,开垦出了一些土地,种植方式和开垦方式都相当原始,不过对于土著来说,只要收成超过种子粮就算稳赚不赔,毕竟他们就算不开地,也只能打猎捕鱼和采摘野果,野菜来果腹,有一些粮食收入,总比没有的好。

    中部这里没有人丁过万人的大社,那些小的土著部落没有能力开地,所以大片的丘陵区都长满了荒草,如果从远处看,人和马车就象是在大海中漂伏不定的小船,时高时低,有时候人和马车被荒草掩住了,就象是海上的小船被海浪给挡住了,或是干脆倾覆了一样。

    靠近矿山和道路两侧的荒草已经被清理或烧荒过了,这是为了杜绝蚊虫,防止瘟疫。

    包括水源地,流入营地生活区的是重新开挖疏浚过的渠道,也是为了防疫防病。

    一切水到渠成,做这些事,前后用了三个来月左右的时间,在吕宋二盗来犯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到现在都快十月了,第一座高炉终于要出铁水了。

    在张明亮的左手边三百步外,就是一座高耸的铁炉。

    两丈多高也就是八米冒头的高炉在建州也是首屈一指了,炉身已经看的出来是一个酒瓶形状,炉身有一多半是在地下,炉身如瓶,其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因为要方便加料,炉身大半在坑里,坑底是用砖,上半部份是耐火泥,从炉顶下看就能看到炉身里也涂了耐火泥,这些泥都是加盐调制,可以耐受高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