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王侯-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州已经是够富裕繁荣的地方,风气还是比江陵要俭朴厚重许多,这座城里,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晚上挑粪种田的村汉,早晨都戴了头巾帽子,斯斯文文的去茶馆喝茶,看邸抄,议论时政。

    士子们动辄三五成群,聚集闹事,官府威望不够,政令不施,地方上乱象也是相当明显,只是与福州不同,福州是海盗频频,荆南是山民群盗,江陵这里,却是截然不同。

    右相徐夏商对这些士子清流,颇为不屑。

    宗室和清流虽不说是水火不相容,但明显是两路人。

    清流以为宗室多纨绔,不劳而获,他们自己的家族也一样开商行,放高利贷,一样从百姓头上吸血,自己却视而不见,转头就批宗室浪费民脂民膏,双重标准,说的却是嘴响。

    徐夏商的评价一针见血,全国各种,唯有江陵是读书人为盗!

    徐子先不象右相老人家那样气愤,不过对这种倾颓的士风,也并不以为然。

    读书人中明礼,懂事非,能教导地方民气的作用也是极大,如果士风不好,只会使地方的民气更坏,大魏不是秦的律令治国,也不是汉家黄老之道,而是儒家占据上风,儒学士子,如果自身持身不正,对地方的影响其实相当之坏。

    自江陵离开,徐子先的感觉还是浮风掠影,所得不深,但北上之行相当要紧,也只能再度扬帆启航,直赴京师。

    北上海程,过了江陵就截然不同了。

    海船逐渐减少,到登州和莱州时,这三艘福船也可以称大船了,更多的是两桅硬帆,长十余米甚至不到十米,只可容不到十人,类似水师大哨船般的小船。

    这种船一次能运几十石米粮,主要是山东等处的海运漕船,若不是有海漕,怕是船只会更少。

    山东东路,山东西路,河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这些北方内陆省份,相较来说地方比较保守,工商业相较南方要落后的多,官绅多,地方不富,导致大地主比南方要多的多,因为工商不发达,有钱的官绅最多开几家商行,其余的钱都用来买地,这反而使平均富裕程度远不及南方的北方,土地价格反而是要比北方高的多。

    至津海上寨时,港口只停泊了几十艘小船,多半是海漕至此,然后沿通济河,将漕运过来的物资粮食,一路河运到通州。

    通济河水浅,三艘福船都是大船,众人就只能在津海港口下船,好在此地距离京师不到二百里,两天功夫也就到了。

    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已经是二月,犹有雪降,福州一冬才下了一场雪,眼前的雪在北方是小雪,在福州已经算大雪了。

    众多南蛮子都冻的脸色铁青,张虎臣抱怨一句,也是赶紧把厚实的披风裹在身上。

    “一会到了驿站,叫驿丞多烧些姜汤。”徐子先精神上倒是没有多少不适应,后世的人出门方便,北国那些冬天得把雪挖开才能出门的地方,他也去过不少,雪景对他来说,并不新奇。

    但身体还是略感不适,燕北大地干燥苦寒,福州温润湿暖,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很少到零下。现在这温度,估计最少零下五六度左右,在北方已经算是回暖,徐子先却是和众人一样,感觉冻的不行。

    陈佐才抖了抖身上的积雪,对徐子先道:“四日下午能入京,五日至大宗正司和礼部投身状,宗正司办袭爵,锁厅试是二月初九,可是够赶的。”

    徐子先道:“你来过京师没有?”

    “燕京我十余年前来考过一次进士。”陈佐才道:“一试未中,就没有再试。”

    陈佐才只是秀才,大魏考试制度和明清不同,明清一中举人就是士绅身份,良田美宅不必待言,只要想当官,不仅可以一直考试,一直拥有举人身份,而且实在考不上还能到吏部以举人身份选官,这种出身叫大挑出身,一般是任州府的佐杂官或边远地方下县的知县,举人出身也算清流正途,比进士低一等,比监生或恩荫,又或是捐官还是强的多。

    清季时有不少举人身份的,直至封疆,大学士,最著名的就是左宗棠。

    而大魏不同,秀才身份可以不必再考,但举人三年一考,考中了,第二年的年初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再中了方可为官,不中的,举人身份取消,下一轮乡试再考,再中了方可以再赴京参加会试。

    连番考试,一次不中就放弃的,大有人在。

    “当时情形,比较今日如何?”

    “地方残破的多,百姓穷困的多。”从港口到军寨,再到津海县城北三十里的驿馆,一路行来,村方集镇很多,也确实是如陈佐才说的那样,地方残破,百姓离散,那些村落房舍破败的很多,福州也是茅草屋多,但修葺的齐整干净,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居住的房舍,而燕京畿辅之内,津海这里的村落,多半残破,房屋有很多都倒塌了,就算没有倒塌,也是长满枯草,连入村的路口也是一样,这样的情形,绝不止一处。


………………………………

正文 第一百五十章 大将军

    几个集镇就更不能和南安,水口这样的福州大镇相比了,人口最多一两千人,临街有几个店铺,大片的破烂民居,还有临时搭建的窝棚,百姓多半是蓬头垢面,面黄枯瘦,两眼无神,乞丐极多,徐子先这样的大队人马过来,引的各镇乞丐流民跟随一路,引路的向导再三告诫,切不可施舍,除非打算停下来办个粥厂专门施舍,否则施舍了一个,底下的几十上百人都得一一施舍到,不然的话,这些乞丐流民能跟着一路走到燕京城里去。

    至驿馆附近,仍可见道路两边有不少低矮的窝棚,徐子先等人谈话时,不少乞丐的人钻出来,向着这边张望。

    向导在一旁道:“各位大人说的是不错,地方残破很多,主要是崇德六年,崇德九年,崇德十一年,东胡三次入境,都曾经深入畿辅从津海南下,这边的百姓也算是劫后余生。而且也不光是本地人,真定,大名,沧州,高阳,直抵河南路,山东东路,东胡兵锋皆至,所至之处,烧杀抢掠,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东胡人的刀枪之下,也不知道毁了多少村子集镇,抓走了多少人,抢走了多少金银铜钱和牛马猪羊……”

    看来北方人对东胡人真是深恶痛绝,自武备不修,长城不守,北方禁军没有办法挡住东胡人的铁骑入边。

    虽然诸路禁军多达三百多个,却因为都是步兵,互相救援不及,东胡皆是骑兵,就算有不少是下马步兵,但移动的速度也不是大魏步卒能比。破口之后,彪悍轻捷的骑兵四处游走邀战,击溃少量的驻军,等朝廷急下檄文,禁军主力集结时,东胡兵早就不知道移动到哪儿去了。

    待魏军稍有松懈,东胡主力又会突然出现,以重骑兵破步阵,两翼轻骑掩进,魏军多次惨败,就是输在这种战法之上。

    东胡举族有百余万人,最多也不超过二百万人,骑兵数量却是在三十到四十万人之间。

    其中重骑兵大约有两万到三万人,人马皆披重铁甲,持骨朵,巨斧,长刀,长骑枪冲阵,勇猛凶残,如狂飙突进,大魏步卒很难抵挡。

    这种重骑兵被称为东胡铁浮屠,北虏与大魏相抗二百年,很少取得战绩,主要原因是没有可以破大魏步阵的重骑兵。

    除了重甲骑兵外,东胡两翼飞进,以长骑枪突阵的轻甲骑兵,并弓箭袭扰的轻骑兵,并称为两翼拐子马。

    正面突破,两翼夹击,大魏步阵已经很难匹敌,除非是十万人以上的重兵集团,小心翼翼利用地形,加上大量的强弩硬弓,方可勉强匹敌。

    西羌人也有铁骑兵,被称为铁鹞子,但其国力不强,铁骑数量不多,加上秦凤路一带地形复杂,山谷多,军寨多,弓箭社也多,东胡兴起之前,西羌人对大魏的威胁并不大,一直止步于嘉峪关之外。

    近年来,西羌人也颇多异动,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多受其滋扰,损失也是不小。

    这就是大魏的外患,在场的人均是心情沉重。

    福建人其实也是能感同身受,海盗就是福建的最大威胁,如果没有海盗袭扰,以福建工商贸易的发达,百姓的日子还要好过的多。

    而因为要防备海盗,几十个军的厢军全部是地方财赋负担,官员吏员再多过一层油,地方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还不仅仅是财赋压力,海盗一至,当然也是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漳州流民,至今尚有万余人流落在外不得回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