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老人摇了摇头,“尤其是这种牡丹鱼,不然吃不出味道。。。。。” 说完老人调好酱油、姜汁,还有一种青色的调料,夹了片鱼肉,如柳枝拂湖般,在碗中一点即起,送入嘴里缓缓咀嚼。 片刻后,他睁开眼睛,感慨说道:“这鱼没有往年肥嫩,不过开口解冻七分,入口倒也滑腻,鱼片切的也够薄,入味很深。这种鱼只有每年春天的这个时候才有,一年没吃了阿福的手艺没有退步。。。。。” “你试试看。。。。。。”老人笑道。 云澈低着头捧着一碗鱼汤,轻轻吹着上面的浮沫和热气,把碗里的汤喝完,开始吃鱼肉,含糊不清说道:“我爷爷这辈子也没弄过什么好食材,吃来吃去总是那个味儿,早就腻了。” “老师,这么好吃的鱼就这么吃掉了,是不是很可惜?”云澈嘀咕道。 “蠢货,再好吃的东西也是给人吃的,你不吃就没了,那才是真正的可惜。。。。。。。”老人恼火道。 牡丹鱼很好吃,份量却不多,很快便被两人一扫而空,绝大多数自然还是进了老人腹中,云澈说到底还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 喝完鱼汤吃完鱼肉后,云澈继续去湖畔那块石头上坐着钓鱼,手中那根杨柳枝早被湖水泡的发白,而且枝头没有钩也没有饵,除了一些顽皮的小鱼偶尔会来触上一触,根本没有别的鱼对此表示出丝毫兴趣。 老人只是笑着看了眼云澈,就不再去管他,有些道理终究还是得自己去领悟才能明白,钓鱼有没有鱼钩,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颗心是不是真的在思考,鱼儿可能不会自己上钩,但思想却是自己领悟方能明白的。 北海湖畔,云澈在石上微垂着头,静静的看着湖面被微风吹动的涟漪,看着每一条鱼儿游动的轨迹,每一根水草波动荡漾的律动,手里握着的那根杨柳枝也随着湖面的波动的上下起伏,而在湖水里不时颤动。 “生命是什么?”云澈轻声喃喃道。 “若仅仅是符合生物科学定律的才能称得上生命,那何来的万物衍生。。。。。。。” “一滴水由雾气凝聚而生,又有雾气溃散而亡。。。。。。。。。” “一颗石头由山体之上坠落而下,又由岁月化作一层砂砾随风而散。。。。。。。” “一滴雨从天而降,生于天,死于大地。。。。。。。。。。” “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是不是也是生命的跳动,生于黑暗,最终也归于黑暗。。。。。。。。” “夫子问春夏秋冬之变的意义是什么。。。。。。。。万物生长在春,消亡在冬,是不是也是轮回,是不是也是生命的跳跃?” “时间在流逝,万物都在无尽的消逝和重生之中,草木几百代的枯荣,山河几万年的更替,高山从大海之中崛起,海水蔓延在河边,落叶飘向大地,种子在沉睡,星辰在变换,这是不是也是生命的呼吸?” 云澈像是在问着天空,又似乎像在问着自己,却又仿佛只是自己在喃喃自语。。。。。。。。 湖水深处游来一只鱼,鱼尾的摆动有些奇异,主要是弹动的节奏不像它的同伴那般轻盈,似乎显得有些疲惫,借着湖面上shè进水里的光线,它看见那根不停颤动的杨柳枝,便游了过去,小心翼翼地轻轻用鱼唇含住。 鱼知道那是根杨柳枝,还是根被湖水泡的发白发胖很难看的杨柳枝,上面没有肉也没有虫,但就想游过去含住,因为鱼总觉得自己应该在那里,自己天生就应该在那里,因为那根杨柳枝上透露出来的亲信那样的亲近,就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云澈感觉自己握住了整片天空,握住了整片大海,突然,手心传来一阵微痒的感觉,低头一看发现自己手里紧紧握着的还是那根杨柳枝,他用左手揉了揉眼睛,才发现这根已经好长时间无鱼问津的杨柳枝又动了起来,手指间隐隐约约还能感受到枝头传来的垂垂坠感。 他提起杨柳枝,发现枝头挂着一只鱼,鱼儿不停甩动着尾巴,水花四溅,然而奇异的是,无论它怎样弹动挣扎,鱼唇却紧紧咬着杨柳枝不肯放过。 云澈心想,这鱼还真够蠢的。 云澈抬头向上望去,天空之上厚沉的铅云已经消失,露出后方的湛湛晴空,碧蓝宁静的天空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仿佛是澄静的黑,又仿佛是是繁星似锦灿烂夺目。 他略一沉默后笑着摇了摇头,手中的枝条可以看到星点般的绿。那道绿意虽然微弱却极为凝纯,那是是片约半指甲盖大小的叶子,泛着幽幽的绿。 “这就是生命吗?”云澈看着枝条顶端含住嫩叶不放的鱼儿,笑道。 “世人常说蜉蝣的生命短暂,那在这大海,在这大山的眼中我们是不是也如这蜉蝣一般。。。。。。。” “山石的一呼一吸便是百年,大海的一枯一干便是千年。。。。。。。。” “若能看到这世界每一个生命的跳跃,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呼喊,那一定很美吧。。。。。。。。。” “原来不是我们看不到生命,只是我们没看到而已。。。。。。。。。。” “老师,它上钩了。。。。。。”云澈转过头很认真的说道,“我钓到鱼了。。。。。。。”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
第二十七章 云澈的梦想
老人笑着接过云澈手中的鱼儿。 轻轻掰开这条鱼儿的嘴角,渐渐露出里面一根泛着寒光的鱼钩。 鱼钩刺破了鱼嘴腔的嫩皮,钓尖偏下部的钓条斜角开裂而形成微微闪着寒光的倒刺挂在了嘴腔。 老人手中有鱼,鱼嘴里面有钩,鱼钩上有血,血丝蔓延在鱼腔。 云澈怔住了,看了半天才想明白,原来这条鱼便是当初湖畔垂钓时第一条上钩,继而把鱼钩和钩上肉丝全部夺走的那条鱼。 “愿者上钩,你明明当时不愿,为何此时无钩你却又回来了?”云澈喃喃道。 “你还不明白吗?”老人问道。 云澈摇摇头。 “不是你钓到了这条鱼,是这条鱼选择了你。。。。。。。”老人平静的看向云澈说道。 云澈依旧摇头。 “它吞了你的鱼钩,便是选择了你。。。。。。。”老人静静的看着云澈说道。 云澈沉默片刻后,忽然说道:“不是它选择了我,而是我选择了它。。。。。。” 老人眉毛微挑,问道:“为何?” “它吞的是我的鱼钩。。。。。。” “它本为鱼,若这个世界的规则为钩,那么湖为天,而那钓鱼的人,是我。。。。。。。。。。。。。”云澈说道。 “这鱼儿,在湖中生存,不违天地,不惹红尘,安详自在!这湖,对他而言,便是天,便是这天地世间,鱼儿仿若万物,在天地之中存在!” “可是,鱼钩的出现,却是生生把鱼儿从河中钓出,这钩,是道,是这天地横生而出的规则!” “就如这钩,终归有一日,会把鱼儿捞出,失去了河水的鱼儿,它便不再是那畅游在湖水中的鱼,而是桌上一道美味的汤。。。。。。。。。” “钩是我的,它吞了我的钩,便是我选择了它。。。。。。。。” 老人静静的看向云澈。 忽然,笑了。 张开嘴笑了。 云澈也笑了。 笑的很开心,很灿烂。。。。。。 “我一生除你之外还有七个学生。。。。”老人开口说道,“算上你就是八个了。。。。。。。” “他们资质怎样我不管,我不传你们儒家学赋,只叫你做人,只教你这天地至理。。。。。。。。” “大儒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有自己的信念。。。。。。。” “你若走不出自己的路,便也不配做我的学生。。。。。。。。” 。。。。。。。。。。。。。。。。。。。。。。。。。。 苏修府上,书房中。 “这些事是一些儒学基本的书籍,你回去之后要好好学习,切不可耽误了。。。。。。”书房中老人指着身前书桌上的几本排列很整齐的书,开口说道。 云澈仔细看了看,这几本书分别是《易》、《诗》、《左传》、《礼记》。 据《周礼》记载,周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易与归藏易都几乎失传,留下的只有周易。 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远古圣人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老人说道。“易包含天地至理,你当仔细阅读。。。。。。” 《诗》自然便是《诗经》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