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埔系将领十分的愤怒,叫嚣着要血洗长安,救出领袖。当然,他们也有这个实力。毕竟几十万中央军已经开始从两广前线奔赴陕西,只要国民政府一声令下,这些部队是有能力踏平陕西,血洗长安的。
黄埔系将领公推何应钦为海陆空代理总司令。要求何应钦带领他们救出领袖。
何应钦的想法,自然不会向那些黄埔系将领单纯。他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武力攻打陕西。一方面如果救出蒋校长,何应钦自然是居首功的,而另一方面,如果救不出蒋校长,那么何应钦就可以顺着讨逆的名义,登上国民政府的巅峰位置。
与他不同的,是戴季陶等人的主战派。
戴季陶是蒋校长结拜兄弟,他的私生子蒋纬国都是由蒋校长一手带大的,可以说任何人都会害蒋校长,而戴季陶却不会。
戴季陶的做法,是打算用武力威慑张杨二人,同时用何应钦的意义,就是告诉张杨二人,国民政府不会因为蒋校长在他们手上,就会向他们妥协,戴季陶的做法是最大程度的保护蒋校长的安全。
国民党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保持和戴季陶一样的想法,用武力威慑张杨二人,保住蒋校长的性命。
在十二日当天,国民政府召开会议,行政院的副院长孔祥熙代理蒋校长的院长职务,何应钦代理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立即进攻西安。
而在甘肃这里,强大的党军部队被何应钦任命为讨逆军第一路军,叶正清被任命为代理总指挥,新编第一军,新编第二军,党军第一师,党军第二师,党军装甲师,党军炮兵师,近十万兵马,立即攻击陕西。
而党军航空队,则是立即起飞,对陕西各县实施地毯式轰炸,当然这个轰炸范围是除去西安的。
甘肃,青宁甘绥靖公署会议室。
党军第一师师长范汉杰,党军第二师师长黄维,党军装甲师代理师长戴安澜,党军炮兵师师长彭国琪,航空队队长李翔,纷纷赶到了会议室里面。
会议是由叶正清主持召开的,而在叶正清的身旁,则是绑着一位中年男子。
每位师长的身旁,也绑着三四个男子。
这些人都是陕西方面派遣过来的,希望可以说服党军部队倒向他们。
张杨二人开出的条件很大,只要倒向他们,旅长给军长的位置,师长给总指挥的位置,但是张杨二人可没有想到,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听他们派遣过来的人说话,而是直接把他们绑了起来。
“国民政府已经下达了命令,党军第一军,新编第一军,新编第二军编为讨逆军第一路军,立即对陕西展开攻击。现在把你们召集过来,是问问看你们的意思。”叶正清站在地图面前,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将官。
“张杨二人兵变,扣押国家元首以及政府大员,当以武力清剿。不过这个时候出手,恐怕会伤及委员长和政府大员性命,不如屯兵陕西和甘肃分界线,对陕西造成震慑,同时以航空队,对陕西空降传单。扰乱他们的军心。”党军第一师的师长范汉杰站了起来,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西安事变之后,冯钦哉和杨虎城划清了界限,万福麟和张学良划清了界限。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跟随张杨二人兵变。
军心不稳,是张杨二人最大的软肋。
他们打着是兵谏的旗号,实际上面做的却是政变的事情。得不到全国的支持,更得不到各个军阀的支持。
扣押国家的最高领导,抓捕中央大员,这是军阀们想不到的事情,更是他们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在西安事变之后,原本想着一呼百应的张杨二人有些傻眼了,因为军阀们并没有支持他们的做法,反而声讨他们的行为。
要知道军阀们举兵闹事,是逼迫蒋校长下野,他们好顶着国民政府的牌子,来完成他们的野心,而做出张杨这样举动的军阀,还真没有一个。
他们可以指责蒋校长不抗日,打着抗日的旗号来争夺权力。
但是把蒋校长抓起来,然后打着抗日的旗号,这样就等于另一个性质了。
“我同意范师长的意见,委员长和孙主任都在张杨二人手上,如果我们冒然行动,恐怕会伤害到他们的性命。”第二师的师长黄维也站了起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重兵集结在分界线上,未必是良策。青海的马步青,宁夏的马鸿宾,虽然他们手上的部队暂时没有回来,但是实际上面,他们还是可以闹出一些动静的。张杨二人既然可以找人来说服我们,同样也可以找人去说服他们。”戴安澜忧虑的说了一句。
叶正清点了点头,这些情况他早已经算进去了。
“我和察哈尔省的张副军长商议了这件事情,我们的意思,是抽调一部分兵力,集结在甘肃和陕西的分界线上,同时抽调一小部分部队,对陕西展开行动,对张杨二人示威,驻守在青海和宁夏的部队各保留师直属部队和一个步兵旅的实力,其余部队则是全部集结在分界线上。”叶正清看到彭国琪无意发表看法,于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四个师长议论了一下,纷纷点了点头,赞同了叶正清的看法。
十二日下午,党军第二旅,第三旅,第四旅,第五旅,党军装甲师,一百师,党军炮兵师,由新编第一军副军长邓宝珊带领,开始集结在甘肃和陕西的分界线上。
邓宝珊被叶正清委任为讨逆军第一路军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前线的各个部队,同时抽调一批精锐部队,对陕西境内县城展开攻击,威慑张杨二人。
同时航空队开始起飞,空降传单给陕西的民众。
双十二事变的消息开始在全国传开,民众们异常的惊讶,继而开始上街游行。
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苏联的斯大林,对于这件事情十分的震怒,竟然对张杨二人进行了谴责。
张杨二人彻底的傻眼了,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会是现在的局面。
1936年十二月十三日,国民政府免去张学良所有职务,要求张学良释放蒋校长,选择投降,国民政府的要求,被张学良拒绝。
在后面的几天里面,国民政府试图与张学良取得联系,说服他释放蒋校长,但是张学良态度强硬,拒绝了国民政府的所有要求,甚至连国民政府派遣的一个安抚团,都被张学良所拒绝。
1936年十二月十六日,张杨二人始终没有投降的意思,彻底的激怒了国民政府,何应钦以海陆空三军代理总司令的职务,下达了讨伐张杨二人的命令。
一时间在陕西附近各省的中央军,开始从四面对陕西展开了合围,同时空军部队出动,开始对陕西进行轰炸。
除了在陕西附近的中央军,另有二十万大军分别从四周赶来,打算一举解决张杨二人,这个时候的张杨二人,彻底慌张了,不得不向。。。开始求助。(未完待续。。)
s
………………………………
第349章:解决
蒋校长在西安被抓,成为人们开始最担忧的问题。
先不论蒋校长是不是抗日,也不管蒋校长的用意是什么。但是对于渴望安定生活的百姓而言,国民政府的存在,对于他们是有好处的。
如果中国再次沦落十几年前的军阀混战,那么中国不知道会死多少人,更不知道下一任政府的好坏。
张杨二人错误的估计了形式,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到了破釜沉舟的时候。
张学良年少轻率,杨虎城老谋深算,这两个人聚在了一起,不发生什么事情才是奇怪的呢。
不过现在他们做出了这样的事情,是谁也无法挽救他们的了。
他们之前还是地方军阀,还是掌握一方兵权的诸侯。但是从他们展开行动之后,他们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人们上街游行,声援在西安的蒋校长。学者们在学校里面大骂张杨二人,谴责他们的行为。就连一向反对蒋校长的各地军阀,对于张杨二人的举动也是进行声讨。
张杨成为了被遗弃的孤儿,没有任何人可以救助他们。
大批中央军开始在陕西附近集结,**的空军几乎天天关顾陕西的各县。
陕西的民众对于张杨二人是恨之入骨,毕竟造成现在局面的是张杨二人,即便这些民众是不愿意,但是他们的头上,仍然带着叛民的帽子。
张杨寄予厚望的苏联,却也无情的抛弃了他们。
在苏联的报纸上面。苏联对于西安事变的评价是叛变,说张杨二人是接着抗日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