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奴婢遵命!”宫女应声而来,转身而去。
俄顷,两宫女提着食盒进了神龙殿,甫近龙案,就见到皇上横趴在了龙案上,面额惨白、双目圆睁、十指紧抠、龙口微张。
“咣啷”食盒坠地,馅饼撒落、盆汤外泼,两宫女失神惊呼;小太监急忙去报告韦皇后:赶快宣旨太医!
韦皇后心中惊诧窃喜、故意磨磨蹭蹭,拖了许久才来,见中宗奄奄一息的痛苦样子,还忧心忡忡的问中宗怎么了。
中宗已经说不出话来,抬其到龙床上,只是用手指着嘴呜咽的哭泣,没多久便死于长安宫中的卧榻上,终年55岁。
韦后欣慰自己的“以防万一”尚未启动,就“功德园满”了;却担心自己的羽翼并非极为丰满。
因为中宗暴死,韦后的部署却没有完成,如果在这时发丧,定会引起朝廷的极大混乱,很有可能有人起兵,韦后耽心自己就有被杀掉的可能。因此,韦后的当务之急是秘不发丧,然后把亲信召入宫中,商议对策。
所以,暂且密不发丧,次ri始召宗楚客等党羽诸相入禁中,紧急商议后,征诸府兵五万人驻守京城。
韦后让自已的哥哥韦温负责统率所有的军队,使中书舍人韦元巡行长安六街。
卫尉卿韦璇(温族弟)、长安令韦播(温从子)、左千牛中郎将韦锜(温族子)、郎将高嵩(温之甥)等分领驻军;
又命左右金吾卫大将军赵承恩、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率兵五百人速驰驿骑奔驻均州,以防谯王重福;
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充东京留守。
又以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分任朝政。
使驸马都尉韦捷(娶中宗女成安公主)、韦灌(娶中宗女定安公主)!
韦后自总朝政: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
世无不透风的墙!当天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既知帝崩,乃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中宗幼子,年十六,非韦后生)为皇太子,由皇后知政事,相王且参谋政事。
上官昭容非常看重与太平公主联的这份谋草遗制:以相王且参谋政事,很隐密的充分表明自己绝非韦后一党,乃隶属太平!
宗楚客密谓韦温(韦后从兄)曰:“相王辅政,于理不合。且嫂叔不通问,将来坐朝之ri,如何相处?”遂率诸宰相请罢相王政事,表请皇后独自临朝,只让相王为太子太师。
韦后如愿以偿地临朝听政,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宗楚客与武延秀及韦族诸人,共劝韦氏仿效武则天的故事,并除去相王李旦。何偿不想!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一直紧锣密鼓的忙乎到六月初四,才将中宗棺木移到太极殿,召集百官正式发丧;
皇后临朝摄政,大赦天下,改元唐隆。
进相王旦为太尉,雍王守礼为豳王,寿chun王成器(相王长子)为宋王,以从人望。
内外兵马诸亲掌,仍命韦温总知内外守捉兵马事。
遣使诸道巡抚,纪处讷关内道,张嘉福河北道,岑羲河南道。
过后五ri,宣布中宗“遗诏”:皇太子重茂即皇帝位,是为殇帝;年幼无知的太子李重茂在中宗灵前即位,尊韦后为皇太后,由皇太后临朝摄政。可惜的是,韦后的野心比武则天大上十倍,其yu望也强上十倍,可能力却连武则天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她在诸王不服、大臣离心的情况下临朝称制,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反抗。
同时大赦天下,改元为唐隆。见系囚徒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长流任放归田里,负犯痕瘕咸从洗涤。内外官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一阶。
而敕书发丧一到潞州,早就让李三郎惊诧不已:黄仙郎的“夜观天象”是何等的准确灵验啊!‘巨变在岁中’!皇姑的急报及自已密探得的实讯:皇上于六月初二暴卒!
李三郎怀着非常迷信敬佩的心思,打开了黄仙郎留下的另一个锦囊:“四七”入宫、雷霆万钧!对照自己拟定的行动ri程安排约定、攻进皇宫乃是7月21号吗!岂不正是四个七吗?不禁信心暴涨,殊不知都是黄仙郎抄之于后世的历史记载、照本宣科、稍加“变通”而已,却让李三郎捧若神明;天助我也,立即行动!奔袭长安、诛尽韦党。
现在刚过六月中旬,掌灯时分,潞州点将台上,身披刀枪不入、坚韧轻巧、金光闪闪、华丽实用的伊嗣埃三世战盔的李三郎,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稳步坚定的傲立台前,感慨激昂的陈词动员:
“……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
“共诛诸韦!诛韦!诛韦!共诛诸韦!诛韦诛韦!诛韦诛韦!……”骑军激奋,振臂高呼,战鼓雷鸣!
“出发!”李三郎大旗一挥、三军催动,披着月光迎上晚风,马蹄声声直奔长安!近千公里的奔袭,的确出人意料。
7月20晚上,韦璇、韦播、韦锜、韦捷、韦灌、高嵩等等朝廷新贵,一个个意气风发、趾高气扬,齐聚于韦温韦大将军府上,摆酒狎ji、歌舞欢庆之余,商量“朝廷大事”;不过,京城之外毫无斥候守望、京城之内就只韦元巡行长安六街、临时急征而来的诸府五万兵卒驻守京城、各有统属、互无交往协调,又没有统一布防;一口帒马铃薯无异于一盘散沙。
李隆基大军一路飞骑潜行,直闯京城,如入无人之境,各府兵卒一哄而散;
诸韦得报大惊失sè,急急回归任所,然大势已去,不能有效的组织抵抗,军丁一个个侍机抱头鼠窜。
攻入京城,兵分数路,李隆基亲自带兵直扑羽林军营,有得高层将领陈玄礼等人的配合,登高一呼:“韦氏党族、狼心狗肺、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朝当共诛诸韦!”绝大部分羽林军将士义愤填膺、纷纷临阵倒戈,与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以及羽林军的将领一起,率1万骑兵突出玄武门,冲上太极殿。在太极殿前守卫中宗灵柩的南牙卫士也纷纷披甲响应李隆基。
韦党的势力土崩瓦解,根本挡不住潞州飞骑的冲击;尤其是早已串通好的“万骑”兵,在三位将领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人的率领下,与李隆基攻势呼应配合,一齐攻进皇城。突袭**!,
葛福顺等人奉命冲入宿卫玄武门的羽林营,将仓促回归的韦跨、韦播、高嵩三人斩首,并争取了羽林军的支持,加入了左万骑拼力攻打玄德门。
李仙凫率右万骑进攻白兽门,斩关而入,势如破竹,进展极其顺利。
三更时分,两军在凌烟阁会师,完全控制了京城局势。
………………………………
第101篇 唐隆政变
() 韦后对这一变故茫然不知,等听到外面喊杀声起时,才急忙从寝宫逃出,连外衣也来不及穿,仓皇逃入飞骑营,却被飞骑营乱兵杀死斩首。
次ri,李隆基迎相王入宫,并下令关闭城门及宫门,大肆搜捕韦氏余党:马秦客、杨均、武延秀等人也被诛杀;皆枭首于安福门外,如此,韦氏一党来不及反应,尽数被杀,史称“唐隆政变”,而与韦后关系过密的上官婉儿也在李三郎的诛杀名单之列。
所以城外接应的刘幽求领着军队也包围了上官婉儿的住处。
上官婉儿对于这个时刻早有预备,当刘幽求来到的时候,她早已梳妆齐整,领着宫女在门口秉烛相迎。随后她向刘幽求出示了自己草拟的那份让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登基的诏书,表示自己仍然是效忠于中宗李显而非韦氏的,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绝非韦党的成员,希望能免一死。
刘幽求觉得上官婉儿所言有理,便向李隆基回报。
其实上官婉儿在政变中计划十分周密,她早早就联络了太平公主,只以为能与韦后争天下的非太平公主莫属。
然而她没有算到引兵攻入宫中是英武果敢的李隆基,李隆基虽与太平公主一起对付韦后,但二人实则各怀心事。
此外,婉儿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斗争中左右逢源,固然说明她心思的聪明,但也暴露了她政治道德的弱点,她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节cāo和政治立场的人。所以,在这次政变中婉儿聪明反对被聪明误,她手中的遗诏非但没有成为救命稻草,反倒成了刺向她自己的一把利剑。
而且,她千算万算,偏偏没算到一件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目的并不仅在扫荡韦党,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