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坑王-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鸢不由吟出声来: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好诗,真是好诗,这么多年了,青鸢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有意境的诗。此诗只应天上有,却偏偏出现在人间,

    青鸢见多识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诗有很深的造诣。至少这首诗,她知道以前自己从没读过,肯定是原创,而且诗中的意境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青鸢喃喃自语,目光有些迷离。

    卢小闲正与老鸨说话,却见小厮气喘吁吁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对老鸨道:“青鸢姑娘说了,诗绝对是好诗,但只此一首,有请人捉刀带笔之嫌,问公子是否还有其他诗作?”

    卢小闲送去的诗,是宋朝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凤栖梧》,怎么可能不是好诗。

    柳永最擅长写青楼诗,开封的名妓没有不认识他的。

    哪个伎女如果说不认识柳七官人,就会被众人耻笑。

    当时开封妓界流传这样的口号: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去世时,全开封城的伎女集体罢工一天,全部都来出席他的葬礼,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有个青楼女子对他感情投入最深,因为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被葬在了柳永的墓旁。

    卢小闲虽然脸皮厚,但对剽窃还是不屑一顾的。

    为了能见到青鸢,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既然是剽窃,那剽一首诗和剽十首诗没有什么区别。

    卢小闲当然做足了功课,他从怀里摸出十几张纸笺来,塞到了小厮手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每一首都堪称佳作,而且都是情诗,一首首读下来,青鸢不由的痴了:什么样才华横溢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多情的诗。

    青鸢对写诗之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有了尽快见到对方的冲动。

    翻到最后一张纸笺,上面写的不是诗,而是一段话:听说姑娘擅长对弈,我很想切磋一番,若我输了转身就走!见与不见,全在你一念之间,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静候佳音!

    他会写诗,还会对弈,青鸢心中不由泛起一丝欣喜。

    青鸢从六岁时便开始学习下棋,她冰雪聪明,悟性很高,十三岁时便鲜逢对手。

    对弈,讲究棋逢对手。

    这些年来,青鸢一直曲高和寡,孤芳自赏。今日有人向自己发起挑战,怎能不让她生出好胜之心来?

    好奇心加好胜心,最终的结局是必然的,卢小闲的目的达到了。

    小厮带着卢小闲,向青鸢姑娘的房间而去,老鸨瞅着他的背影,心中纳闷不已:青鸢性子高傲,对看不上眼的人,从不肯屈尊。就算看得上眼的,要想见到她,至少也得经过三五天考验,今儿这是怎么了?难道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

第一卷 穿越大唐 第四十五章 乐不思蜀

    见到青鸢的第一眼,卢小闲忍不住感慨:能做青楼的花魁,真不是吹出来的。不说别的,单是容貌,就足以傲视群芳。

    青鸢脸上未施粉黛,细致乌黑的长发,披于双肩之上。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雅的气质,让卢小闲觉得自惭形秽、不敢亵渎。

    在卢小闲打量青鸢的同时,青鸢也在打量着他。

    二人就这么四目相对,谁也没有说话。

    终于,卢小闲先说话了:“姑娘,我们是先对弈还是先做别的事?”

    饶是卢小闲脸皮很厚,说这话时也稍稍有些脸红。

    他来青楼见青鸢,当然不是为了探讨古诗,更不是为了下棋,这些都是由头。他真正的目的,是和青鸢上床。

    青鸢眼中满是玩味:“公子所说别的事,是指什么?”

    卢小闲再傻也不会老老实实承认,别的事真正是指什么。

    他眼珠一转,指着墙边的古筝面不改色道:“别的事情多了,譬如说,我曾经谱过一首曲子,可以给姑娘献个丑!”

    青鸢眼中的玩味,瞬间变成了惊喜:“公子还会谱曲?”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不知公子是用琵琶还是用古筝演奏?”

    卢小闲哪里会用琵琶和古筝,但却难不倒他:“我随身带有乐器,现在就可以演奏给你听!”

    说罢,卢小闲像模像样地吹起了口哨。

    卢小闲虽不会演奏乐器,但口哨却吹得不赖。

    口哨艺术在古代称为啸艺,始于商末。

    《诗经》曾记载:“其歌也啸”,就是说歌曲也可以用口哨来吹奏。文人雅士以擅啸为荣,西晋文学家成功绥专门写《啸赋》赞美口哨音乐。在大唐,啸艺依然非常盛行。

    青鸢没想到,卢小闲竟然会啸艺。

    卢小闲吹的曲子,是后世脍炙人口的《梁祝》,听着优美的曲调青鸢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她喃喃自语道:“好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听了青鸢的话,卢小闲停了下来。

    《梁祝》是卢小闲在后世最喜欢的一首曲子,所有的音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此时再现这首曲子,突然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公子,怎么停下来了?”青鸢蹙起了眉头。

    卢小闲叹了口气:“姑娘当真是识货的主,仅凭一段过门,便能听出个中三味,实在是让人佩服之至!”

    卢小闲并不是恭维青鸢,他没有想到青鸢能说出这句话来。《梁祝》引子这一段,的确反映得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说到这里,卢小闲盯着青鸢:“此曲如何?”

    “当得上天籁之音,公子可否奏完?”青鸢有些迫不急待。

    卢小闲继续开始吹奏,他吹得很投入,开始是高音旋律,像是一位少女的呢喃。

    后来是低音的重现,口哨声直抵心灵,像是一位敦厚的男士在低声诉说。

    在如泣如诉的口哨声中,青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随着口哨反复变奏,一种美好的东西在青鸢心里翻滚,升腾。

    听到投坟这一段时,她感到了非常沉重的压迫,但却说不出来。

    直到曲子结束,青鸢却浑然不觉,依然陶醉其中。

    良久,青鸢回过神来,再看卢小闲的目光都不一样了:他若不是神鬼附身,便是天生鬼才。

    青鸢叹了口气,魂不守舍道:“也不知怎的,我听了此曲有一种心碎的感觉,公子,若我没有猜错,此曲应该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吧?”

    “姑娘猜得没错!”卢小闲点点头。

    “可否说来一听?”

    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由卢小闲嘴中娓娓道来,听得青鸢唏嘘不已。

    “公子,可否再奏一遍?让我记记谱!” 青鸢请求道。

    卢小闲依言又吹奏了一遍。

    青鸢在古筝上复弹,果然与原曲一模一样,甚至更加凄婉了许多。

    “姑娘,之前的那些诗作,还有这首曲子是我送给你的见面礼,但你要保证,不能流传出去?”

    “这是为何?”青鸢不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卢小闲担心传出去后,肯定会惹来不少麻烦,自己惬意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这是专门写给姑娘的,我不想让别人分享!”

    青鸢眼中带笑,点头应允:“公子放心,就算你乐意,我也不忍让那些俗人的眼睛和耳朵,污了你的传世之作和天籁之音!”

    ……

    和青鸢对弈的时候,卢小闲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

    在望云山,卢小闲跟着缺德鬼学了整整八年围棋,水平相当高。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与青鸢比起来,他还是略差一筹,整盘棋从前到后的主动权,都掌握在青鸢手中。

    到了末盘,卢小闲大概一算,自己输了三目。

    认输吧,心有不甘,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