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在这时,目光能及之处,卢小闲俯瞰到正殿后一位道士正在用瓢从缸内舀水。
卢小闲眼珠一转,指着殿后笑着对张说道:“张大人,看见那位道士手中的瓢了吗?咱们就以此瓢为题,各自做一首诗,如何?”
卢小闲这分明是在向张说下战书,张说哪能不应战,他毫不犹豫道:“行,就以此为题做诗,咱们一柱香为限!”
说罢,他不再理会卢小闲,低头开始构思起来。
瞅着这个工夫,卢小闲对上官婉儿道:“上官尚宫,我与秦俊到一旁说会话,张大人准备好之后,你喊我一声便是!”
上官婉儿奇怪道:“卢公子,你难道不用构思吗?”
卢小闲语气平淡,仿佛所说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不就一首诗嘛,构不构思就那么回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张说以为卢小闲在取笑自己,不由得有些愠怒,抬起头来正要反唇相讥,可卢小闲已经拉着秦俊到了一旁。
上官婉儿在一旁觉得好玩,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秦俊,在宫中这些时日,过的还好吗?”卢小闲小声问道。
秦俊盯着卢小闲,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
转眼间,秦俊入宫已经两年多光景了。
入宫前,秦俊踌躇满志,他觉得凭自己的勤快和伶俐,一定很快会在宫中混的风生水起。
可是真正入了宫之后,他才知道事情远比想象要复杂的多。
宫中的规矩多,等级严,一不小心就会触犯规矩,好一点的要被杖责,严重的连小命都不保。像秦俊这样的年轻太监,除了小心翼翼的干活,什么也做不了。
此刻,听卢小闲问起来,秦俊只是习惯性的点点头,点过头后觉得不妥,便又摇了头。
“知道我为什么央求上官尚把你调到东宫去吗?”卢小闲目光直视着秦俊,像是要看到他的心底里去。
“我知道公子是为我好!怕我在那里受欺负!”秦俊低下头,抿着嘴,神色有些黯然,“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够好,不能让公子满意,但我会努力的!”
听秦俊这么说,卢小闲想好的话一时竟说不出口了。
秦俊的心性,卢小闲是知道的。当年,他自愿净身进宫,就是为了在宫内混出个模样来。
卢小闲可以想象到,秦俊在宫中一定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但是,付出不等于回报。付出是真心自愿的,而回报却是强求不得的。为了要同等的回报才付出,当然会过的很累。
沉默片刻,卢小闲斟酌着措辞,生怕触动到秦俊脆弱的自尊心:“秦俊
,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但你一定要 记住,你付出努力不是为了让别人满意,而是要让你自己满意。我只想提醒你,想要达到自己最终的目标,除了努力之外,还要做到三点!”
秦俊抬起头来,眼中闪着期翼的光芒:“哪三点?”
“首先得活着!”卢小闲负手看向洛阳城,似乎端门内的皇城就在眼前,他语气戚戚道,“皇宫内很复杂,你待在那里着实不安全。站错了队要死,不站队要死,有时候就算没站错队说不定也要死!若是连命都没了,何谈其他?”
秦俊虽然没有完全听懂卢小闲的话,但卢小闲语气中的担忧却显现无疑,他小心翼翼的问:“公子让我去东宫,就是为保我一条命吧!”
卢小闲忽的转过头来,脸上显出浅浅的笑意:“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吗?”
秦俊的思绪有些跟不上卢小闲,傻傻的点头道:“当然记得!”
“那时候,我们各玩各的心眼,就算被对方耍了,也就一笑而过!可皇宫就不一样了,有时候动心眼是会死人的!”卢小闲敛去笑意,郑重其事道,“你去了东宫,虽然要冷清寂寞些,但在那里做差很少被人惦记,活下去要容易一些!更重要的是我说的第二点,去了那里有天大机会等着你!”
“天大的机会?什么机会?”秦俊张大了嘴巴,愣愣看着卢小闲。
虽然秦俊只是一个卑微的太监,但毕竟皇宫是大周的中心,很多事情也有所耳闻。皇嗣李旦身居东宫,在陛下眼中的份量,比起魏王与梁王差的太远!自己到了东宫,怎么可能会有大的机会呢?
“记住我今天的话,你到了东宫后要心无旁骛,全身心伺候好皇嗣,只要耐得住性子,机会一定会来的!”卢小闲顿了顿,说了一句像谶语一样的话,“一个人要想成功,第三点很重要也很关键,就是机会来临时一定要抓住!安心去吧,我看好你!”
秦俊有些茫然,正要开口询问,却听那边传来了上官婉儿的声音:“卢公子,张大人已经准备妥当,你可以过来了!”
卢小闲笑着应了一声,拍了拍秦俊的肩头,便朝着上官婉儿和张说走去。
瞅着卢小闲的背影,秦俊心中像被织了密密麻麻的网,乱的不得了。
卢小闲脸上露出贱兮兮的笑容,瞅着张说,漫不经心道:“张大人,是你先来还是我先来?”
不待张说回答,上官婉儿以评判人的身份,直接确定卢小闲先吟诗,张说后吟。
张说淡然看着卢小闲,没有说话,任谁都看得出张说的脸上写着大大的四个字:胸有成竹。
“我的诗名曰《咏瓢》!我就先吟了!”卢小闲眼中笑意隐隐,似是孩童恶作剧般的得意,“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女人的心思
在卢小闲吟诵的过程中,张说的脸色不停变换,青一阵红一阵,宛如天边的火烧云。
待卢小闲吟完,张说目光呆滞,脑子一片空白,竟如魔怔了一般茫然不知所措。
既然是评判,当然要等两个人的诗都作完才能进行比较。
上官婉儿没有评价卢小闲的诗作,只是朝张说点头示意道:“张大人,该你了!”
张说的脸涨得像个紫茄子,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一个劲儿地往下淌,却闭口不言。
见张说对自己的话充耳不闻,上官婉奇怪的看着他:“张大人,张大人,你怎么了?”
上官婉儿不知张说怎么回事,但卢小闲心里却像明镜似的:他刚才吟诵的那首《咏瓢》,在历史上本就是张说本人所作。
张说这首咏物的五律,描写瓢的外形、颜色,诗中充满与瓢有关的各种比喻和想象,美酒、蜗牛、鹤颈、虚心和天性等,将初唐的文字游戏结合陈子昂等诗人作品的哲理意义,算得上一首很不错的诗。
刚才张说信心满满,就是因为他已经打好了腹稿。可是张说万万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构思好的诗,却被卢小闲抢先吟出来了,就好比打麻将,自己刚准备要和牌,却被人截了和。
张说实在想不明白,自己想好的诗句为何与卢小闲所吟的一字都不差,难道这是巧合?
如此诡异的事情确实是生平仅见,张说有苦难言,双眉打成了结,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茫然不知所措的脑子就像一张白纸。
卢小闲忍住笑意,一脸的无辜的盯着张说。
上官婉儿虽然不知是什么状况,但从张说的表情中也看出了不妥,她正踌躇时,却听卢小闲道:“张大人,做诗只是雕虫小技,到了营州经历血与火的历练,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呢!希望我们能同舟共济!”
卢小闲这番话很用时,也及时让张说摆脱了窘境。
张说心中生出一丝感激来,正要说话,却见冯元一远远向他们走了过来。
卢小闲看向冯元一,张说只得把到了口边的话又咽回了肚里。
冯元一到了近前,卢小闲瞅着他问道:“见到你阿姐了吗?”
“见到了!”冯元一面无表情微微点了点头。
“她还好吗?”卢小闲目光和煦,语气轻柔的像微微吹来的暖风。
“她挺好的!只是一个劲的哭,根本就没办法好好说话!”冯元一的神情中有一丝不耐,“所以,我就先回来了!”
“无论她做什么,都是你阿姐!”卢小闲沉下脸来,怒声斥责道,“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好不容易带你来看阿姐,不知好好陪陪她,怎么却嫌弃起她来了?”
卢小闲没头没脑发起邪火来,让冯元一有些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