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东焯当时已经在翰林院任了三年的编修,散馆之后被外放到陕州的桑亭县做了知县,且他当年中了榜眼之后经恩师介绍,娶了盛京城庄国公府的嫡出姑娘池氏为妻。
而乔东时则考中了庶吉士,留在了翰林院,在行人司观政,经大嫂的娘家庄国公府介绍,娶了忠勤伯府的嫡长女展氏为妻;乔东焕则在长兄的打点下被外放到了苏州的临安县做了一名县丞,留在了父母身边,后来又由父母做主娶了江南吴州的书香世家青羊顾家的嫡女为妻。
之后池氏生子乔直勋、乔直劭,展氏生子乔直励、乔直劲、乔直劝,顾氏生子乔直动,正是乔梓璃曾祖父这一辈的六人。
到了正元四十二年,五十六岁的乔东焯做到了正二品吏部右侍郎的高官,长子乔直勋也已经娶妻威远侯嫡女公孙氏、膝下育有一子;次子乔直勋娶妻平国公嫡女梁氏、膝下育有二子。
五十四岁的乔东时官至正三品太子詹事,长子乔直励娶妻韩国公嫡女包氏、膝下育有二子;次子乔直劲娶妻锦昌伯嫡女范氏、膝下育有二子;三子乔直劝娶妻文昌伯嫡女纪氏、膝下育有一子。
ps:萝莉好激动的看到竟然有30票推荐,一度以为自己眼花鸟~咳咳,再次重申一下加更原则呦,推荐票到了100就会加更一章哦!收藏满50也会加更!具体原则请去作品相关里查看~所以收藏和推荐票都向萝莉砸来吧!o(n_n)o~
另:刚看到作者调查里面有10个人参与调查,其中支持表姐廖良璋的竟然有5人,看来表姐的人气很高咩!以后会适当地增加她的戏份哒~
萝莉还想再啰嗦一句,有两位同学既然参与了调查肿么不收藏文文吖?
。。。
………………………………
第四章 乔府(三)
乔东焕则由从四品的苏州知府平调为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独子乔直动娶妻富春侯嫡女孟氏。乔礼和窦氏在十几年前双双驾鹤西去;而乔家此时已经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官宦之家了,乔东焯更是有希望将来入内阁任阁老。
谁知京中却风云骤变,文宗此时已经年近六旬、老迈不堪,太子却是皇后老蚌生珠诞下的中宫嫡子、此时只有十几岁;而文宗的皇次子燕王是霍贵妃所出、母家永平侯府手握重兵,燕王又年长太子将近二十岁,早早的就出宫开府、收拢了一大批势力。
正元四十二年腊月,文宗重病不起,下旨由太子监国,燕王率领重兵发动宫变,逼死皇后和东宫太子,迫使文宗传位于己,并于次年文宗驾崩后登基,年号建泰,便是后世所称的武宗。
武宗登基后,大肆清洗朝中当年不肯支持自己的文武官员,乔东焯因为在宫变中曾在大正宫前痛骂武宗为“乱臣贼子”、“不忠不孝”,被武宗深恨在心,且乔东时因是太子詹事曾是**的骨干一派,所以乔东焯、乔东时两房被武宗下令抄家、全家被收押于天牢之中,后来在流放漠北的途中不堪折辱、全家自尽。
而乔东焕则因为是在国子监这个清贵的衙门当值、并无涉及到太子一派,岳父又曾是武宗的恩师,也是武宗为了安抚京中剩余不曾站队的官员,所以乔东焕一房便被保留了下来,乔东焕也依旧是国子监祭酒。
至此,乔家只余乔东焕这一脉。
乔东焕经此一事,知道自己就算再留在京中只怕也就是只能老死在从四品这个官职上了,又因为长兄、次兄两房接连惨死于流放途中,心灰意冷之余也是为了保全乔家剩余的血脉和实力,便携妻儿告病还乡。
没过几年,乔东焕夫妻也去世了,独子乔直动和妻孟氏育有二子乔耕和乔耘,正是乔梓璃祖父这一辈的二人。乔直动和孟氏因为经历过乔家那次惨变,所以夫妻二人并不鼓励儿子出仕,乔直动父子三人或是在苏州祖宅经营乔家庶务,或是在家读书,或是出外游历。
直到二十一年前,武宗的孙子玄宗登基之后,当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玄宗膝下并无任何子嗣,而其父世宗的诸皇子皆以为自己将来会有机会继承皇位,其中世宗皇三子徐王二十九岁、皇四子楚王二十七岁、皇六子贺王二十七岁、皇七子曹王二十四岁、皇十子庄郡王二十一岁、皇十一子淮王二十一岁、皇十三子鲁郡王十五岁、皇十六子慎郡王十三岁。
徐王和曹王乃是世宗宠妃玉贵妃李氏所出,玉贵妃的父亲乃是当时的内阁首辅李阁老;楚王生母是世宗郭宸妃,其母族乃是荆州大族颖安侯郭家;贺王、庄郡王和慎郡王则是世宗云妃赵氏所出,赵云妃出身卑微、曾是世宗**的一名舞姬,后得帝幸、十几年圣宠不衰、连诞三子,其中贺王嫡妃出身魏国公方家、庄郡王嫡妃出身景南侯徐家、慎郡王嫡妃出身清远侯江家,三王妃皆出身显贵。
而淮王和鲁郡王的生母则是世宗康贵嫔孔氏,孔氏出身京城落魄官宦之家,其父只是京城一个不起眼的六品小官,孔氏当初参加选秀被选入**,一开始不过是居住在永巷内的一名低等嫔妃,后来是世宗淑妃谢氏为分宠于玉贵妃和赵云妃,方提携孔氏得了圣宠,孔氏诞下淮王后晋为孔德仪、因品级较低不能抚养子嗣,谢淑妃便成了淮王的养母。没过几年,谢淑妃去世,孔氏又诞下了鲁郡王,晋为康贵嫔。康贵嫔因育有二子,为了能在**中保住孩子,所以为人低调谨慎,对上敬重世宗皇后,对下谦和,因此倒是带着两个儿子平安的活到了世宗驾崩。
而孔氏娘家在玄宗登基时已经彻底败落,父亲去世之后、家中又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姐姐早年嫁给了皖州清流之家薛家的庶子薛子明。
薛子明于世宗时得中二甲进士,之后考中了庶吉士,留在了翰林院、在行人司观政;三年之后散馆,就外放到了滇州做了一个偏僻小县的知县。
薛子明未中进士、在国子监读书时,曾经恩师介绍,娶了康贵嫔的姐姐为妻。之后带着妻儿去滇州赴任,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因为薛家不肯为他打点上下,所以薛子明足足在滇州呆了十几年,从从六品的知县做到了正五品的知州。
直到玄宗登基,淮王出宫开府,因其生母出身不显、所以麾下一时难以吸引到可用的人才,便想办法把薛子明从滇州调到了京城,做了正四品的淮王府左长史令。
之后薛子明又陆陆续续将自己在国子监的同窗、恩师胡凭的几个弟子以及在滇州的同僚推荐给了淮王。薛子明是庶子、不受家中重视、自己就是靠苦读出人头地的,其所交好的自然也都是一些出身贫寒的、颇有才干的能吏,所以一时之间淮王身边倒是聚集了不少有能为之人。
后来在薛子明的牵线搭桥之下,淮王又求娶了滇州大族、南阳侯陈家的嫡女为正妃。
在陈家和薛子明的筹划之下,到了玄宗在位的第八年,淮王的势力已经发展的极为壮大。
在此期间,一直瞅准机会想要让乔家重新发扬光大的乔耕和乔耘兄弟二人,也见微知著、看出了淮王的潜力,二人和母亲孟氏商议之后,在二十年前,为乔耕的嫡三子乔钧求娶了薛子明的嫡幼女薛媛为妻,借势投靠了淮王。
也就是在玄宗在位的第八年,**的一位宫女出身的任婕妤为已经四十岁的皇帝诞下了皇长子,玄宗大喜之下便封了尚在襁褓之中的皇长子为太子。为了保护年幼的太子将来能顺利登基,玄宗先后以铁血手腕打压了在京中结党联营的徐王、曹王、贺王、庄郡王和慎郡王,将五王囚禁于京城王府之中。
ps:数据好可怜,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各种求~
。。。
………………………………
第五章 弱女(一)
而不甘束手就擒的五王联合了楚王,集合六王势力发动了兵变,这就是十四年前震惊全朝的“六王之乱”。
就在“六王之乱”的当天,一直韬光养晦、以低调谨慎示人的淮王带着亲弟弟鲁郡王、率领王府的侍卫亲兵入宫救驾。
由于玄宗早有防备,所以“六王之乱”很快就被镇压,而在此次兵变中充分的向玄宗展示了自己忠心的淮王和鲁郡王则彻底取得了玄宗的信任,淮王被加封了三千户食邑、赐黄金万两和良田五千顷;鲁郡王被晋封为鲁王,食邑增加到五千户,两王也以亲王之尊当朝议政。
到了六年前,也就是玄宗在位的第十六年,玄宗病重,于病榻前立下传位于皇太子的诏书,同时任命淮王为摄政王,鲁王为辅政大臣,由二人共同辅佐刚满八岁的皇太子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