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兴侯不是另有所图吧?”
“本侯要说没有,恐怕博源君也不会信吧。”
“这么说,你果然另有所图!”
“这就不劳博源君费心了,怎样,这笔交易答不答应。”
“我若答应,你能敞开永兴城让本君看个够?”
“仅限于博源君、康公子与本侯外甥三人,其他人概不准入。”
“那好,本君便答应你,今日就去如何。”
“不忙,总得等本侯禀过我王之后再做安排,等明日如何。”
“那就明日,你莫要再出尔反尔!”
“博源君放心,本侯一言九鼎,你何时见过本侯自食其言。本侯今日还要早朝,就请博源君先回吧。”
“既如此,本君明日府上静候永兴侯,告辞了。”
“博源君请便。”
姬丰略施一礼,随即转身离去,少时魏琦上前来说:
“侯爷,属下想着不对呀。”
“哪里不对?”
“侯爷,姬丰能返回昨日口头约定,今日就该与他白纸黑字写下契书才是,而今轻易放他离去,倘若窥知了永兴奥秘,再出尔反尔怎办。”
百里燕闻讯冷笑:
“呵呵……本就就怕他不出尔反尔。让灶房准备早膳,用过之后立即进宫。”
“可天才刚亮,这个点进宫早了些吧。”
“不早了,让人去准备吧。”
“诺!”
博源君贪心之大甚于饕餮,百里燕料他看过永兴城后,必然再度狮子大开口,挡是挡不住的。
卯时四刻未过,百里燕悄然进宫,咸王正在用膳,密探总管蒋浩来报:
“大王,永兴侯在已到后宫外,有事求见大王。”
“这么早,可知何事?”
“不知,不过天色刚亮之际博源君去过府上,应该是谈了细节。”
“先请他去御花园等候,寡人稍后便去。”
“诺。”
待蒋浩离去,咸王继续用膳,边用边与一旁贞妃说话:
“贞妃啊,寡人听说璨儿要学医是嘛。”
“大王也知道了吗。”
“近日璨儿常去医官署,寡人看他有学医之相。你这做母亲的也好好问问,不要让他野了心性。”
“唉……璨儿这孩子长大了,似乎什么都不爱,却什么都想知道,我也管教不住。”
“什么都不爱是好事,但人不能不爱世间繁物,寡人想给他安排些政务,你觉得如何。”
“璨儿无才无能,能打理好自己便是不错了,臣妾哪里能奢望他伸手去管他事。”
“人没有与生俱来的才能,纵然天赋异禀必得有施展才华的余地。更何况璨儿还年轻,应该历练历练见见世面。”
“那……大王做主吧,臣妾不管了。”
姜璨生母贞妃刘氏十六岁嫁于咸王,十八岁生下姜璨,是咸王诸多嫔妃中最年轻貌美者,深的咸王欢心。
约莫等候两刻钟,咸王姗姗前往御花园:
“臣百里燕参见大王。”
“永兴侯与姬丰都谈妥了?”
“基本谈妥,但姬丰临时提出要去永兴城,若不答应,所有口头协议一概作废。”
“还有这等事!”咸王吃惊道,接着又问:“爱卿是答应了?”
“若不答应,梁国将力阻我国推行留足舍缺,后果将更为恶劣。臣左右权衡再三,只能答应姬丰条件,并换取梁国以新币向我咸国订购五十条商船,同时派遣八千船匠与三万民夫学习新式造船法。”
“永兴城关乎咸国根本,姬丰又贪婪成性,其若知永兴秘密,岂不出尔反尔讹诈于寡人。”
“是的大王,臣料定姬丰必然再次讹诈我国,故而只能欲擒故纵请他入瓮。”
“请他入瓮?”咸王不解,遂问:“秘密尽被其所看去,如何请他入瓮!”
“那臣问大王,大王可知永兴因何而兴盛?”
“自然是爱卿一举之力令开永兴不世之基业,还能有谁能与爱卿相提并论。”
“大王其实错了,永兴之盛,盛在教化之兴。臣之所学所思皆传予了工匠,传给了一批批学子,众人学以致用,方能有永兴城今日,而且不出十年,永兴城又将是另一番模样。
而世人却只知永兴之盛,盛在物产,因此博源君此去永兴城必然只看到永兴城之表象,而不知永兴之精髓根本。因此臣此番之所以同意其进入永兴城,便是要他讨钱买我咸国昌盛。”
“让姬丰掏钱买寡人昌盛?!寡人怎越听越糊涂。”
“眼下永兴城产力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产力仍然不足,但这可以增加人力日以业绩扩大生产,二是虽然永兴、麟城、瑞田三地每年所获收入巨大,但多上缴国库也甚多,用于永兴扩张的钱粮看似很多,其实新的产业与百工匠术都需更多投入,因此若没有钱,再多的人力也很难将之投入产力扩大。
臣之所以要令姬丰购买咸国商船,提供人力换取造船之法,正是为摊薄我国成本,同时加速造船扩大规模以利于咸国发展。同时只有令梁国经济与我咸国高度交往,才能进一步拉拢梁国,使之离不开咸国。唯有如此,留足舍缺才能顺利推行,同时永兴产力也将因额外的收入加速扩张。”
永兴城的工业化势必让姬丰惊为天人,必然要提出咸国转让有关技术,好为其日后牟利,姬丰实则也是这么想的,但其却未必知道工业化的背后是什么。
………………………………
第863章 借鸡生蛋
工业化的基础归根到底是先进的人才基础和配套的制度体制,且不说梁国没有先进教育的基础,其政治制度也不存在大规模发展先进教育的基础,这是其一。
其二,初期的教育投资规模巨大,见效缓慢,若非百里燕私掏腰包,截留永兴利润,根本不能有今天的规模。整个教育周期短则七八年,多则十年二十年,咸国都郡已基本完成初、中、高三阶段教育建设,当初的投入正以可观的速度迅速回报,而梁国根本不存在这些基础条件。
其三,人的理念和认知最终决定发展的道路,百里燕两世为人,熟知技术发展的前景和趋势,永兴城一代代推陈出新技术迭代,遵循的正是现成的发展理念,并不需要漫长的探索过程,避免了走弯路,从而缩短了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时间,能在数十年内令技术迅速发展,而他国本质上不具备这一条件。
最后,永兴城产能扩张需要资金,设备不足只是一个层面,机器可以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连续生产,但没有钱却不行。
所有采购即便是内部零利润采购,也需耗费大量钱财和工业消耗,工业化的进程伴随巨额钢铁、煤炭的消费支出。
永兴城发展到今天,更多是受益于垄断产品和高效生产的销售收入回哺工业发展,基本上仍处于自己养自己的企业模式,财政上受累于新占四郡的消化,数年来的拨款十分有限,如何扩大财源利用外部资金提供扩张动力,变得十分紧迫。
当年南征截留的金银钱款,这些年都投进了永兴城,差不多已所剩无几,国库一面需要永兴城供血,一面要维持企业自己发展和扩张,光靠垄断的暴利产业,再多的利润也顶不住国家财政的消耗。
姬丰的步步紧逼唯利是图,无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借鸡生蛋?!爱卿,何为借鸡生蛋?”
“就是让博源君掏大价钱钱买永兴生产的机器,臣拿他的钱让永兴城扩大生产,如此额外有了一笔外财,为博源君生产机器的同时,永兴城自行扩张产力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产量也更大。”
“那会否适得其反,令其掌握了咸国技法,或是泄露于其他诸侯之手?”
“大王放心,咸国秘密在乎与教化,在乎于治政,而不在于一台机器一个人,博源君看见的得到的不过是徒有其表,其只要敢开口,吞下的就是一剂毒药。
而且再有十年或十五年,永兴城将比今日更为强大,远非梁国和诸侯所能匹敌。”
“依爱卿之意,此事若成咸国增几分国力?”
“这要看博源君的胃口有多大,其若大包大揽海纳百川的话,臣再贴入钱粮,只计永兴城,三年内在当下规模上所有机械再曾三五倍是绰绰有余的,最少也能扩张两倍。以梁国国力,买走整个永兴城并非难事。但其却无力像臣一样,将永兴城发扬光大,充其量是买一个空壳。”
“那日后梁国若以此为资,卖与诸侯会如何?”
“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