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9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好吧,魏琦,退下。”

    “诺!”

    魏琦退走,姬丰再次坐下,脸色平复许多。片刻后接着说道:

    “怎样,答应吗?”

    “与金雪狄人交易你又怎的说。”

    “丝织物平分,棉布归你咸国,其他的各家赚各家的钱,这总可以了吧。”

    “可以,但本侯还是不放心啊,要不你我先立个明细,待我王审阅之后,再做回复如何。”

    “本君言出必行,永兴侯难道还不放心吗。”

    “呵呵……还想当初你我分利一样,写详细的好,免得到时忘了这个,不记得那个,本侯可不好向我王交代呀。”

    “那好吧。”

    姬丰勉强同意,心里很不痛快。

    当年与百里燕一纸协议分配白酒、酱油的利润,姬丰本没想到百里燕能活命,于是当年便随口答应了事,最后也没想到会弄巧成拙让他多讨了数万寸银,对此至今仍耿耿于怀。

    取来笔墨纸砚,百里燕详细列举了所有交涉内容,临到收笔之际,姬丰再提要求:

    “咸国的造纸与印刷法,应该一柄传与我国,以便于印制钱票。”

    “我说博源君,张嘴这个开口那个,未免想的太好了吧,难道不应该拿东西来换吗。”

    “那你要什么?”姬丰警惕道。

    “长孙国的生丝,怎样,博源君替本侯去讨要一些如何。”

    “长孙国的生丝与我梁国何干!”

    “天子常年在长孙国租地养蚕,每年所获生丝无数,难道没有关系。”

    “那是天后的食邑,岂是我等所能干涉。”

    “每年多达几万匹的进项,这个食邑未免太大了吧!”百里燕质问道,口气咄咄逼人。

    由于天子原配夫人是长孙国贵族,长孙国为巴结讨好梁国,将土地许诺给了梁国用于养蚕种桑,因此梁国每年能从长孙国得到大量生丝,而且基本是不加利润的生丝。

    类似此种陪嫁册封土地的情况倒也常见,如西寰的陪嫁就是晋国东海最好的鱼米之乡,也是西寰在咸国的一大块收入来源,不过也没有奢侈到每年能有几万匹低档丝绸的份上。


………………………………

第857章 唇枪舌战

    抓住这一点,百里燕紧咬不放:

    “此番长孙收获颇丰,仅丝织物一项所收金银不会少于百万,而我咸国却要冒着得罪所有诸侯的风险,还讨不到好处,博源君不觉得这不公平吗!”

    “谁让你咸国擅自与蛮人通商,承担些风险是咎由自取,此事与我梁国无干,休得再提。”

    “那好吧,印刷造纸之法本侯也爱莫能助。”

    “印刷造纸之法本君必须拿走,永兴侯还是谈点别的吧。”

    “别的本侯都不要,只要长孙国的生丝。”

    二人你来我往,百里燕寸步不让,姬丰仍没有松口的意愿,或者说他本没有想好如果再从别处大捞一笔横财,百里燕“雪中送炭”,让姬丰隐约嗅到新的发财机会。

    正值二人争执不下之际,魏琦匆忙上前:

    “侯爷,宫中递话过来。”

    “人呢。”

    “是一封信函。”

    魏琦地上信函,百里燕拆开细看,内容不多寥寥两行字,是赵逊的笔墨。是说卫国使臣拉着燕、陈等国在承宏殿大吵大闹,让咸王很下不来台。

    此时姬丰见百里燕脸色有异,不由自主的伸过脖子探头去看,被百里燕一手摁住脑门给顶了回去:

    “博源君,咸国机密之事,您还是少看为好。长孙国的生丝您自己拿主意,本侯还有要事,今日恕不奉陪。”

    收起信函,百里燕欲走,姬丰忙上前拦住去路:

    “诶,永兴侯别走啊,谈完了再进宫也不迟呀。”

    “怎么,博源君这么快就想通了?”

    “长孙国生丝本君真束手无策,不过本君可以先向咸国订购三十艘万石商船作为补偿如何。”

    “不行,咸国船厂已满,短期内无法再容下三十艘万石船建造事宜。告辞了!”

    百里燕转身离去,留下博源君还在堂中仔细回味,少时暗自说道:

    “这个百里燕着实低估了他……”

    片刻后博源君径自离去,与此同时卫国使臣在承宏殿继续撒泼,丝毫没有收手的打算:

    “咸王,蛮人向贵国通商,本该遵守中原礼数,而今贵国非但不顾及各国利益,反纵容蛮人欺我中原太甚,伤及诸侯根本,这是何道理。咸王今日若不给说法,本使便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贵国的无能。”

    话音方落,高勋反唇相讥:

    “卫使,前番若非各国蛮横无理坐地起价,蛮人何尝会倒逼各国。况且说我国为此也蒙受巨大损失,我王又去何处说理。”

    “长史大人此言差矣,我卫国从未有什么坐地起价之举,相反是那些蛮人不识好歹欺我中原无人,压价太甚,欲图讹诈我国,本使怎能任其恣意妄为。想必各国均遭其讹诈,这才有共同之举,实非我卫国恶意而为之。”

    卫使巧言令色振振有词,咸王心里并不痛快,被卫国人一番数落,他却没落下什么好处。强压着怒火,咸王沉声说道:

    “卫使,当众咆哮朝堂,卫使眼里还有寡人吗!”

    “咸王,本使是提醒贵国,绝不能被蛮人离间之计所蒙蔽。蛮人为获最大利益,令诸侯竞相压价,分明是有意挑唆中原各国为利而自相残杀,咸王不可不察。而且咸国此番并未得更多好处,相反长孙、晋等国不费吹灰之力收益颇丰,咸王难道视而不见吗。”

    “公平交易各国漫天要价,竞价交易卫使又觉吃亏,卫使难道有更好的办法不成!”诺一言道,接着又说:“交易本为价低质优者胜,要说货卖不过他人,那也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你卫国商货价格奇高,卖不过他国,现在却来我王面前歇斯底里胡搅蛮缠,真是无礼头顶。”

    “诺大人,价格越高利润越丰厚,难道诺大人想眼睁睁的看着咸国商货像尘土一样,被蛮人以卑劣的手段卷走吗。”

    卫使一言既出,一时间颇引得一些满朝文武的共鸣,这时一个声音赫然响起:

    “卫使此言荒谬!”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殿外百里燕昂首而来:

    “卫使大谬,买卖交易皆为自愿,我咸国难道还能亏本卖货不成。”

    “哦,原来是永兴侯,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大名不敢当,贵国的本色本侯倒是如雷贯耳。”

    卫使闻讯脸色不免起伏,刚才的从容荡然无存:

    “永兴侯,你咸国若是竞价,获利绝不会多。晋国、长孙将瓜分走更多的金银,加上志国、梁国,你咸国最后能得到什么好处。还是说永兴侯手掌咸国棉布,便可不顾他人的利益得失。”

    “看来卫使是真心实意替我王分忧啊,不如留在我国为官继续为我王分忧如何。”

    “本使是为两国邦交之好好意提心贵国,永兴侯如何理解,与本使无关。不过与蛮人交易之事,贵国坚持要损人不利己的话,我王断不会坐视不理,永兴侯可要想清楚了。”

    “呵呵……”百里燕一声冷笑:“本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的多了,但如今这件事还真论个是非清楚,究竟是谁损人不利己。本侯问你,贵国与金雪狄人交易时,一匹织锦、一匹棉布,一斤曼陀罗干花作价几何。”

    卫使闻讯心虚,掩饰说道:

    “这与你何干!”

    “当然有干,你卫国卖与金雪狄人织锦竟要十七根寸金一匹,一匹棉布也要五根寸银,一斤曼陀罗花更是卖到了三十根寸银,你卫国的钱是不是太好赚了。除你卫国,更有甚者一匹帛竟然卖到了十根寸金,一斤槟榔竟要两根寸银,不觉得太过分了!”

    “你……是蛮人告诉你的!”卫使恼羞成怒道。

    “是御客告诉本侯的,怎的说。卫使难道想说是本侯一派胡言与蛮人勾结是嘛!”

    “我……”卫使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慌张掩饰去脸上错愕说:“买卖交易谁人不为牟利,岂有自折本钱的道理。更何况蛮人自古欺我中原太甚,南境一战我卫国更是死伤累累,从蛮人身上赚取好处有何不可。”

    “你卫国如何赚取好处是你卫国之事,自然于我咸国无干,但若非你等诸侯涨价在先,金雪狄人坐等救命草药,岂能被你等为所欲为漫天要价。而今蛮人以竞价法破尔等卑鄙手段,眼见奸谋败露无利可图,你等便来此咆哮我国,这是何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