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9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吧,份额制已无可能,应尽快另寻他法。”百里燕故作束手无措,随即又问宗伯泰:“宗伯先生,你看公良兄此法可否能加以改动为本侯所用。”

    “办法不是没有,但恐怕大王不准。”

    “先生但说无妨。”

    “卫国货物无论数量质地还是价格,在中原与其他诸侯国尚有一比之余地,与咸国货物相比全不占优。鉴于卫国所能供应货物有限,如若咸国放弃丝织品全部售额,让出多数棉布份额于卫国,其他商品继续采用份额制,此战或许可免。

    但如此一来,我国便只能从其他共有货物与垄断独有货物中获利,但获利将大不如前。因此大王断然不会同意,恐怕满朝文武与太子绸商也不会同意。还请侯爷明鉴。”

    “既如此,有无折中之法?”百里燕问。

    “兼顾左右两全其美实难有之。”

    宗伯泰否定道,公良修接话说:

    “关键仍是天子,只有说服博源君放弃固有额度,此局才能走通。或许可用棉布换丝织物,只让天子获取丝织物利益,而放弃多数棉布的售额。”

    “断无此种可能!”百里燕否定道:“博源君此人我最了解,要他将吃进嘴里的东西吐出,绝无可能,更何况还未吃进嘴里,就吐出来,更无可能。”

    “这道未必,我倒是有依法可说服博源君,就是不知永兴侯有无此魄力。”

    “哦,公良兄这么快就想到新法了。”百里燕根本不信公良修能出什么好主意,或许又是个馊主意。

    “那博源君早年因烈酒与酱油发家,但而今咸国烈酒与酱油物美价廉占据中原多数市场,永兴侯只要将价格维持与博源君相当,并让出部分市场,梁国每年为此获利,一年不多,十年二十年攒起来,不比丝织品与棉布少。

    且咸国烈酒与酱油均握在你永兴侯手中,只要永兴侯一句话,此局便可迎刃而解。”

    “呵哈哈……”

    百里燕冷笑道,公良修面不改色:

    “在下知道,永兴侯定是觉得在下这注意不合心意,故而永兴侯嘲讽于本大夫。”

    “非是本侯说你公良兄,而今这烈酒、酱油市场遍及整个中原,他梁国成本高不知进取改良酿法变革土地,却要本侯提价让出市场,你可知每年要损失多少利钱。”


………………………………

第849章 一箭多雕

    当今能产高度烈酒的只有咸国、梁国,志国、晋国通过贸易渠道,也获悉摸透了酱油酿制方法,利用其大豆的生产便利,在本国大量酿制酱油。

    但志国酱油受到食盐、光照、工艺的制约,志国的酱油品质不如咸国。而晋国的酱油发酵工艺一般,无论是品质还是种类,均不如咸国,至于梁国,博源君几十年来死守当年的配方工艺,成本高居不下的同时,产量也不够。

    尽管酱油和白酒既非生活必需品,也非奢侈品,但市场需求和潜力很大。尤其是酿酒,是穷人的忘忧神水,不饮不快,消费人群遍及各个阶层。当人口基数和市场足够大时,酱油和白酒将影响其他供应环节,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经过十数年经营,咸国白酒约占中原全部出口市场的七成,梁国仅占两成,而当年梁国占据百分之百的市场份额,博源君每年的净利润收入折合金银都以数万计。

    而今被咸国占去七成份额,且价格品质数量远比梁国多得多,这意味着现在的市场消费量,要比十二年前更大,咸国让出哪怕三成市场,结果都将影响国内的生产环节和下游粮食供应的积极性,这个损失不会比损失市场本身更小。

    而与此同时,大豆是志国出口咸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咸国酱油份额减少,志国大豆出口额必然也减少,如此间接打击了志国财政。

    当然,志国可以将过剩的份额输往产能扩张的梁国,但过境税和遥远的路途将使得成本高于卫国,因此梁国只会扩大卫国大豆的进口,志国仍然是受害者。

    咸国让出白酒和酱油的市场积累损失利益,最终将远高于丝织品一次输出的损失,而且还是长期的利益损失,博源君不会放弃牟利的机会。

    毕竟梁天子而今年事已高,天子一死,他这个兄弟就降格为继位天子的叔叔,关系便淡了一层,他总得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厘清了这一层关系,就不难看出公良修的包藏祸心,算来算去,最终的受益者都是他。

    见百里燕面色不悦,公良修愈发小心应付,生怕触怒了百里燕将事情弄僵。

    “但凡是有得必有失,至少当前咸国躲过一劫,往后再从他处讨回来也就是了,也总比现在硬吃亏的强吧。”

    “哼,你倒是振振有词。算计来算计去,算计的还是本侯。”

    “永兴侯这话未免难听了吧,以你之能是吃亏的人吗,即便现在吃亏,日后还指不定从何处讨回来。”

    “公良兄这话我不爱听,占便宜是应该的,没有谁生来就该吃亏。况且说许诺给天子的好处,岂能是说讨回来就能讨回来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博源君既已提出所求,若没有好处交换,其不会松口的。”

    “那也不能以损失我国利益为代价,换取妥协。公良兄不必费心了。”

    “那我也无话可说,恕在下告辞了!”

    立身而起,公良修抬手行礼转身便走,百里燕将他喊住:

    “午时将近,公良修何不在府中小酌两杯。”

    “不了,告辞!”

    公良修负气而去,头也不回。下刻赵安陵说道:

    “公良修还是一点未变,固执己见精于算计。”

    “呵呵,他就是这样,总以为他人皆不如他。若换做是寻常人,倒也罢了,可惜碰上的是本侯,他无法得逞。”

    “但即便不用公良修之策,当下也无他法破此僵局,侯爷应该早做准备呀。”

    赵安陵担忧道,百里燕却不以为然:

    “此事赵先生恐就比不上宗伯先生了。”

    赵安陵不解,忙问宗伯泰:

    “宗伯兄难道已有良策?”

    宗伯泰捻着短须径自发笑:

    “我哪里有什么良策,是侯爷心中已有计策,我嘛……方才先知先觉罢了。”

    赵安陵闻讯吃惊,忙说:

    “宗伯兄怎知道侯爷已有妙计,莫不是你早卜了一挂!”

    “瞬息万变之事毫无定数可言,我如何能算到。公良修所提份额之法乃当下唯一之法,你我其实都能想到,侯爷纵然一时不知,闻讯之后定能分辨其中利害得失。

    就当下而言趋利避害乃是上策,即便利益受损,但总比即刻开战空耗国力的强。因而我起初以为侯爷应会接受公良修所谏,然侯爷却未听从唯一此计策,那我想定是侯爷寻得两全其美之法,否则侯爷焉能轻易放弃公良修良策而将他激走。”

    “可……在下实在想不出还有他选择可解眼下困局呀。”

    “贤弟不得妙计,侯爷就比你糊涂?”宗伯泰反问,接着又说:“侯爷,宗伯所言可都对?”

    “知我者宗伯先生是也,不错,本侯确实另有妙法可破眼下困局。走,去我书房,我等三人边吃边说。”

    引二人去往书房,途中将竞价之事详细说与二人,赵安陵顿觉不解:

    “这生意买卖向来买卖双方私下交易,而今令诸侯竞相压价,诸侯焉能坐视吃亏。”

    “坐等吃亏自然是不会的,但总有不知好歹之人火中取栗,只要开了头,之后一切就好说了。”

    “侯爷所言极是。”宗伯泰肯定道,接着又说:“这长孙素来唯利是图不知好歹,先以次等贵重货物交易,便是将其引入彀中,长孙国定会中计。”

    “可我思来想去还是不对呀。”

    赵安陵说,百里燕忙问:

    “何处不对?”

    “侯爷,我算来算去,这卫国无论货品还是价格质地数量,都不及中原各国,更非是我咸国对手。照此竞价之法,卫国所得利益还不如份额之法,如此岂不更激怒卫国于我开战!”

    话音刚落,宗伯泰大笑道:

    “呵哈哈……”

    赵安陵不解忙问:

    “兄长今日何故多次嘲笑于我。”

    “愚兄笑你想不穿呐。”

    “想不穿?贤弟何处想不穿了。”

    “你想,我咸国若避开梁国锋芒,让长孙在丝织品上获取巨额好处,纵然是竞价是公平之举,然梁国心里又岂能高兴。同时我咸国在棉布与丝织品上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